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2024-05-06 17:16胡怀国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共同富裕高质量

胡怀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同时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并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新时代新征程为何及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予以政治经济学的解析。

一、引言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共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但正如宏观经济学奠基者凯恩斯指出的,“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到18世纪初期,生活在世界各个文明中心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当然中间是时有起伏的。瘟疫、饥荒、战争等天灾人祸时有发生,其间还有若干短暂的繁荣时期,但总的来看,不存在渐进或激进的变化。一直到公元1700年为止的4000年间,某些时期的生活水平也许比别的时期要高上50%,但不会超过100%”(1)凯恩斯.凯恩斯文集·预言与劝说[M].赵波,包晓闻,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353.,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不经由某种现代化过程而实现共同富裕,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缺乏实现共同富裕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18世纪中叶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率先开启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它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但不仅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脆弱性并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分化。马克思在对以英国为典型的西方现代化路径及其理论回应进行批判性考察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旨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不仅为人类社会开辟一种以经济发展推动人的发展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理论可能,而且为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成功开辟了一种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形成并创新发展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而且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3.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在此基础上,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其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好满足人民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其二,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任务;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是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新征程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基本依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并引起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作出了分两个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我们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4)习近平.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J].求是,2023(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在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历史生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思想体系,我们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二、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兼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67.。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历史生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创新发展的思想体系,它“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不仅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成功开辟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而且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基础,我们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及其整体框架来深刻认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来准确把握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7)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J].求是,2020(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英国工业革命率先开启了以工业化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古典经济学奠基者亚当·斯密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发轫之初就尝试构建了一种适应于现代经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体系,并对这种以工业化开启的经济现代化及其对民众普遍富裕的影响作出了相对乐观的估计,指出“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8)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1.。然而,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经济现代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但不仅没有推动人的发展并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普遍富裕,反而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脆弱性并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分化。马克思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之际,对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西方式现代化的前半程有着更为充分的观察,发现“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同时却使工人陷于贫困直到变为机器”“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3,159.。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类社会必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经由生产关系变革和生产方式变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正是借助于对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典型的西方式现代化路径以及作为其理论回应的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提出了通过积极地“扬弃”劳动异化、实现以经济发展推动人的发展的政策主张:“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种“积极扬弃”(而不是消极取消或简单消灭)自我异化的过程,是一种以经济发展推动人的发展的现实运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而经济发展则是“人的发展”的根本手段和必要前提,“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未来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社会,同时也必然是每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4.,从而“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9.。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马克思对西方式现代化及其理论回应的理论超越,为人类社会开辟一种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理论可能,不仅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成功开辟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而且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基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既不是适应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或“杀富济贫”,又不是西方式现代化前半程的阶层对立、社会分化或西方式现代化后半程的仅仅“围绕着分配兜圈子”(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而是一种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高质量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7)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另一方面,“没有经济发展,分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才能不断扩大,否则中等收入群体不但不能扩大,反而有可能缩小。社会上有一些人说,目前贫富差距是主要矛盾,因此‘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张分配优先于发展。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1.。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并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三、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初步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事实上,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并以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令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现代化。我国是在落后农业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即便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2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0.不论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条件和国外环境,都不允许我们走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对立并通过“围绕着分配兜圈子”来缓解二者之间内在冲突的西方式现代化路径。与此同时,我国具体实际又同马克思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存在巨大差别,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而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开辟一种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事实上,正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结合落后农业国的具体国情并更多地针对农村居民,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语境下的“共同富裕”概念,“这就是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24)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7.。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也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我国是在落后农业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我们不得不把相对有限的资源集中于经济发展,尽管它推动我国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由一个拥有数千年小农经济传统的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并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大多数社会成员几乎始终处于较为困顿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较多地借鉴了苏联经验或社会主义传统模式,而这种模式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也不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条式理解,特别是脱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孤立地、僵化地看待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使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历经了曲折。不过,“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同时也为新的历史时期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26)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特别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76.。正是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同时也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基本依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并引起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此,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30)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7.;另一方面,“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3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而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且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并以此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二者是一种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四、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32)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既不是适应于落后生产力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平均主义”,又不是西方式现代化后半程的“围绕着分配兜圈子”,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是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现实运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33)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也已经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3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7.,我们必须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第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提升我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8.,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37)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基点,着力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38)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最鲜明的品格。“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3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0-21.特别地,“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40)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J].求是,2022(8).,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41)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J].求是,2022(8).。

第三,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4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决定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初次分配为重点;那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再分配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从国际经验看,发达经济体经过再分配措施的矫正作用,其收入差距通常会缩小30%~40%,而目前我国的相应降幅不到10%,(43)参见杨惠和赵小漫一文《走向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保障再分配的实践、成效与启示》中的表6,该文发表在《管理世界》2022年第11期。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我国税收结构中更具累进性质并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直接税比重过低;其二,我国目前在财产分配方面尚缺乏强有力的调节工具并使得财产差距日趋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来源;其三,我国的社会保障目前还没有充分发挥出缩小分配差距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促进机会公平、缩小分配差距,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这个过程中,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的,中产阶层(小康之家)比任何其他阶层都较为稳定。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4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09.中产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而且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聚焦中等收入群体并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比重。就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而言,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占55%以上,而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在内的初次分配占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则超过八成,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以初次分配为重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加大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等,“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45)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五、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并“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4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3-12-13(1).。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是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高质量发展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和根本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47)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扎实地、分阶段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48)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J].求是,2022(10).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共同富裕高质量
共同富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国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