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格局

2024-05-07 06:13杜露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未来公共图书馆格局

杜露露

摘要:文章从公共图书馆未来工作模式、职业规划、服务模式、娱乐职能、价值体现五大方面探索了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格局,展现了公共图书馆将以更人性化的服务、更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更完善的管理模式为读者创造新型公共图书馆发展前景,展望了公共图书馆美好、具有包容力且朝气蓬勃的未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33-03

1公共圖书馆未来工作模式

我国公共图书馆已经从全人工管理变革为半智能化管理,自助设备已进驻公共图书馆,大数据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自动化软件也开始广泛使用。总分馆制管理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可,总分馆呈现的是“放射性网状+复制”的管理模式,即以总馆为基准,所有遍布全城的分馆由总馆统一制定管理规范,并向各个分馆“复制粘贴”。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更多地向休闲娱乐倾斜,且国家提倡大力推广全民阅读,不断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微信,公共图书馆在确立总分馆管理模式并运转成熟的同时,大量使用智能自助设备,从而完全转化为智能公共图书馆。随着公共图书馆的技术革新,馆长带领的将不再是金字塔式的层级工作人员,而是平行的多个团队。图书选购团队专门负责图书的优选采购,学科研究团队专攻图书情报知识研究,古籍修复团队确保古书的良好保存,读者活动团队组织精彩的读者活动,宣传推广团队设计夺目的广告内容,智能技术团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多个团队互相合作,构筑起以团队为主体的公共图书馆新型工作模式。

2公共图书馆未来职业规划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部门设置大致可分为综合办公室、物业、安保、采编、借阅、报刊、古籍、数字资源、地方文献、社会教育、网络技术、少儿、学会、研究辅导等,具体工作大致包括文秘、人事、档案、环保、采购、修葺、安全、编目、上架、整架、借还、修复、整理、数字化、读者活动、技术支撑、研究、宣传、辅导、推广阅读等。由于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加入了文化娱乐职能,读者活动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占比逐年增多,再加上很多书店在运营模式上推陈出新,广受公众好评,公共图书馆更要不断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模式。未来,爱书、读书之人才能成为合格的图书馆员,年阅读量、知识积累量是对馆员的基本要求,馆员只有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才能为公众带来更优质的服务。馆员在制定未来职业规划时,需要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专业基础、岗位类型、激励机制都是职业规划中馆员需要考虑的内容。公共图书馆从图书加工到读者借阅的整个流程都可依托智能技术实现无人工化服务;馆员的职业方向主要集中在行政工作、研究工作、技术工作和读者活动,他们需要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评估,从自身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压力承受力等角度进行评估并规划工作方向。

3公共图书馆未来服务模式

3.1线上+线下服务

随着线上读者服务规范的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未来服务路径将分为线上服务部分和线下服务部分。线上服务部分服务的读者群体是喜爱电子图书、杂志、报纸和影像资源的读者。公共图书馆将面向线上读者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申请、查阅、预约、共享等服务,如线上共享展览、读书会、音乐会、电影、培训、图书推广会等。线下服务部分服务的读者群体是喜爱实体书的读者,线下服务同时提供馆内学习和娱乐设施,包括自习区域、阅览区域、黑胶唱片区域、老电影区域、培训区域等。读者线下活动是公共图书馆线下服务部分的亮点,读者可以参加形式各样、精彩纷呈的线下活动,公共图书馆将从寓教于乐的角度策划、组织大量精品读者活动。公共图书馆未来服务模式是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新的服务模式是在公共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将更加顺应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人们对知识的接收和对休闲娱乐的选择方式都将有更广阔、更多样化的选择,人们对生活的安排会更具目标性,更倾向于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服务。公共图书馆线上+线下服务将面向读者提供个人服务,包括阅读种类的选择、阅读目标的制定、完成目标的奖励,根据读者自身爱好和提供活动安排或培训计划。

3.2资源共享

公共图书馆未来的服务是全面覆盖的服务体系和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公共文化资源将平等地面向每一位公民开放,每位公民享有公共文化资源的权利是平等的,如:异地公共图书馆可以调配实体书到读者所在地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联盟可以帮助实现异地资源查询,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活动可以面向全国读者播出。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将以一个整体形象面对读者,将我国所有公共图书馆的知识集合在一起,为所有民众提供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4公共图书馆未来娱乐职能

4.1当前娱乐职能概况

现代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人们读书、学习的殿堂,还是文化休闲娱乐空间,公共图书馆拥有娱乐职能后吸引了更多民众走进图书馆,人们认为在公共图书馆可选择的资源种类广泛,不仅包括热门新书,还包括各个年代的读物,可以阅读、学习或查询资料。公共图书馆可以参考馆员推荐榜和读者借阅榜,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引导服务,推出的图书排行榜非常值得读者借鉴。公共图书馆还面向读者提供音乐欣赏、话剧欣赏和戏曲欣赏等活动,读者除了可以欣赏艺术家的精彩演出,还可以近距离与他们交流。有的公共图书馆还增设艺术培训课程,读者通过公共图书馆这个平台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还促进了自身发展。

4.2未来娱乐职能展望

公共图书馆未来将在馆藏中融入书画、影像、视听等藏品,读者可以在公共图书馆欣赏书画展览、观看纪录片、通过老照片回忆往事、聆听黑胶碟翩翩起舞。读者在欣赏藏品的同时,可以查阅与之相对应的文字资料,研究藏品的发展历史,品味藏品的源远流长。公共图书馆未来将进一步拓展馆藏资源和服务,不仅展现公共图书馆的娱乐职能,还能提高读者对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我国普及全民阅读,提升民众文化修养,增强其文化自信,需要公共图书馆向民众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众只有愿意走进公共图书馆,才能感受到文化的滋养,公共图书馆只有实现互动模式的娱乐效果,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也才能实现其娱乐职能。读书使人明智,有的人虽然不太热衷于读书,也可以到公共图书馆参加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开卷有益,近朱者赤,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渐渐爱上阅读,逐步成为精神富足的人。

5公共图书馆未来价值体现

公共图书馆馆员对馆藏进行研究后,将精华部分或是对现代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信息整合之后向公众输出。信息是基础,包含馆藏中所有的知识点,如历史记录,经济发展情况等。馆藏资源数不胜数,很多保存良好、颇具历史价值的馆藏并没有被使用或阅读,大多数读者没有明确的目标图书,可能碰巧看到了新书推荐,也可能被一本书吸引。很多馆藏之所以被忽略掉,不是读者不去阅读,而是没有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如果被动地等待读者,公共图书馆只能面对馆藏利用率越来越低的现实。整合是行动,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型馆员要能够如数家珍般地了解馆藏,需要对馆藏进行定期盘点,只有将所有馆藏的价值进行提取整合,才能分析馆藏在目前能带给公众什么样的信息。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是对馆藏进行编目、上架、借还,维持基本的运转,目前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买书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公共图书馆更需要展现其社会价值。与私人书房相比,公共图书馆的优势是馆藏量大、年代全面、馆藏丰富,读者通过公共图书馆可以咨询、获取信息。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优势,盘活馆藏,整合信息,使价值最大化。输出是根本,馆藏信息经过整合后,根本目标和用途是向读者输出,信息被使用是输出的根本目的。根据读者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可将信息进行分类,如实用类、科普类、欣赏类、教育类、科学类、艺术类等;也可按读者的类型进行分类,如针对学生、教师、法律研究者、经济从业者等输出信息。输出的信息首先需要经过严格把关,其次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再次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民需求。向外输出是一种主动的推广,是面向读者展示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可能没有媒体新闻的时效性,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是连续性、经验性、研究性的。新闻给公众输出的是一个结果,虽然新闻也包含评论员的分析和预测,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输出是包含前因后果的。读者在公共图书馆获得的信息是知识的本源,就是读者想了解什么,只要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包含这方面的信息,读者就能系统了解。公共图书馆未来的最大价值就是公共图书馆信息的整合输出。

有读者认为未来的公共图书馆环境优美、空间感强,可以充分感受自由阅读带来的美妙感受和心灵迸发的灵感瞬间;有读者认为未来的公共图书馆方便快捷,只需要将自己所需的资料名称输入系统,即可得到全部的资源;有读者认为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就像一个大社群,交流互动功能强大;有读者认为未来的公共图书馆是没有馆员的全智能化平台,更倾向于个性化服务,是每个人背后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格局,不仅是馆员的工作导向,还是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未来的期待。只有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满意,才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格局的目标。当前,公共图书馆逐渐科技化,概念外观、智能书库、自助借还、虚拟图书馆、机器人咨询员相继投入使用。未来我国日益强盛,科技发达,公共图书馆将以更人性化的服务、更丰富的馆藏资源、更完善的管理模式为读者创造公共图书馆的美好愿景。公共图书馆在人类的幼年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均提供了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的终身大学,是精神的栖息地。它的力量是温柔的,带给人内心的宁静;它的力量又是刚强的,带给人内心的强大。在所有人的期待、关注和见证中,公共图书馆未来将会发展得更加美好,更具包容力,更加朝气蓬勃。

参考文献:

[1]王世伟.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问学问道[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9.

[2]赵嘉玲.地方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23:10.

[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创新[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3:4.

[4]肖平.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探索:成都市公共图书馆202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6.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未来公共图书馆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小人物的大格局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