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路径

2024-05-08 07:10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场元小学
天津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数学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场元小学 陈 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点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趋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进步。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优势较为明显,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研究中,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问题,而且加强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清晰认知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学习的榜样,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因此要想使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地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一些教师未能真正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认为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学习,教师没有必要参与,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前夕,如果教师没有深入班级内部详细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与生活环境,没有做足准备,置身事外,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因此会形成不同的性格,接受能力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了如指掌,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对重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探究活动开展过度

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钻研毅力以及再创造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活动是必要的。探究主题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还能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但是现阶段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开展探究主题活动。教师未能考虑课程需求,一味地落实政策,这不仅会耽误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未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对此,教师应在课堂开始之前充分考虑课程需求,思考课程是否需要进行主题探究,如果需要再做准备。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的有效利用进行学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反馈,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方式的有效利用既能给足学生个人空间,又能让学生有时间自主思考,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反思,建立知识体系,找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同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针对发现的问题寻找最佳答案,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从而在面对一些难题时能够轻松应对。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特别是学习数学公式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记牢,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差异,实现了“教”,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创新行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既符合现阶段教育的需求,又能达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要求,能够解决以往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思考,并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促进学习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减轻教师负担

在小学时期,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数学课堂开展过程中,如果教师长期进行统一灌输,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渐被消磨掉。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数学,都是重点学科,在日常生活以及日后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如果不认真学习数学知识,会对逻辑能力的培养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精简备课流程,课堂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讨论,教师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压力,还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展的注意事项

(一)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学生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其积极自主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够更独立地学习,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课堂开始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同时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探究,然后将小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这一环节内容的呈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侧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

(二)给学生预留解决问题的时间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积极融入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梳理所学知识,详细了解其中的重难点。另外,如果学生的整合能力较强,可以通过给定的资料合作理解知识,从而逐步增强合作学习意识。由此可见,合作探究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三)创设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此,教师要注重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运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新的技巧。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详细规划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缺乏经验的情况,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利用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四、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策略

(一)在生活式教学情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更枯燥,这是因为数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数字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才能快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数学公式是常用的,这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公式。小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习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或者在数学课堂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详细了解学生之间理解能力存在的差异,从学生视角思考一些问题,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课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章节时,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抛出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如询问学生喜欢什么运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的学生说喜欢打篮球,教师就可以以这一生活话题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计划一下买篮球需要多少钱。假如一个篮球的价格是29.8 元,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划分小组,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计算2 个、3 个或4 个篮球分别要花费多少钱,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热情,从而轻松地掌握课程知识。

(二)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大脑是决定行为的关键,行为则是大脑指令的体现,可以说,大脑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开展实践活动时,动手操作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为后续难度更大的 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许多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教师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思路解题,掌握解题技巧。对此,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结合学生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合作支持,让学生有序地完成任务。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升其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探究相应的学习内容。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小组划分,并选出一名小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模型,完成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任务,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知识有了更直观的了解,逐渐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相互配合,完成对圆柱与圆锥的观察,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促进了学生更全面地成长。

(三)在小组竞赛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从生长发育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相对较强,喜欢展现自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竞赛类的活动,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小组竞赛中,教师应注重引导,采用正确的方式带领学生合作探究,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以及集体荣誉的驱使下,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改善。同时,竞赛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小学竞赛活动中有效融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双重提高。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这一章节时,教师提前布置好30 道分数加减法题目,要求学生完成计算,用时较短的小组获胜。竞赛结束之后,教师要将所有学生的错误进行整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错题,并为学生解答疑惑,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另外,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细致观察学生的解题方式,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辅导,引导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发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对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为后续的数学教学打下基础。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想教学改革取得好的成果,教师应从教学计划的创新着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团队合作与探究进行学习,有效落实这一模式,从而使学生掌握真本领,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