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安全视角下我国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反思
——以英语课程思政文化教育为例

2024-05-09 18:15黄跃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外语国家语言

黄跃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合作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2015 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安法》),其中,《国安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中,语言文化安全与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一并成为维护与构建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素。国家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文化体系建设,保留和赓续现存文化特质,并将文化的先进性融入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以实现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1]9-16。从广义上看,文化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包括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及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语言符号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力量侵蚀破坏,从而确保主权国家享有充分而又完整的文化主权[2]145。从狭义上讲,文化安全主要是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等四个基本方面。国家文化安全属于国家意识范畴,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身国家的语言发展、历史文化及政治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并逐渐积淀培养成为一种作为国家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是国家意志的具体反映。当今国家文化安全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它不仅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涉及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民族理念,这些都是我国外语研究与学习者理应赋有的人文素养和国家意识所在。此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观体现公民个人对国家意志和利益捍卫,并能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也是彰显国家价值与理念的国际话语权,获得国家价值与文化传播的认同。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全球治理责任的增大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奋进,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取得了重大发展。

从宏观大局上看,外语学科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国家意识是新时代赋予外语教育的工作者的伟大使命与重要任务。文化是民族传承的基因、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关乎国家政治稳定、民族和睦团结、精神文明传承,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接触到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人文价值观念,以及了解欧美生活习俗。面对中西语言文化较大差异性的强烈碰撞,教师在外语教育教学中必须通过价值引领将国家文化安全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成果,摒弃落后文化思想糟粕。因此,开展国家文化安全视角下以价值为导向引领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国家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建构课程思政体系的核心部分,应该渗透于思想品德教育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文化的国家,实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目标。

一、国家文化安全下我国外语教育问题反思:以英语课程思政文化教育为例

(一)从理论上反思国家文化安全下我国外语教育问题

1.英美文化渗透严重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全球治理责任的增大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奋进,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理念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四十年来,我国外语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3]121-125。然而,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英美国文化渗透现象不可小觑,长期以来以英语语言为主的西方语言文学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思想与价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本土性民族文化与价值传播,让中国学生容易产生与英语思维相似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西方文化渗透与冲击下,缺乏对外来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观的抵制力而造成“文化失语”①现象。可以说,从英语教材中一味追求原汁原味的学习素材“洋化”到教学方法引入外国教育教学理念“西化”,从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实践拓展“标准化”到外语教育的评估体系“异质化”,无不充斥着欧美国文化身影,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化渗透日益严重,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英美文化标准,从而忽视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不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使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传播,也无助于中国文化安全的战略发展,不符合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育人功能。

2.英语育人定位偏颇

由于语言文化与国家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我国语言教育思想的文化安全发展历史经由先秦雅言的理辨工具到汉魏正音的多元文化交融,再到隋唐雅韵规范语言文化基础,从宋元明清的官话到近代国语和普通话的成熟发展阶段,再到现代以英语为主的外语语言教育。近代中国外语教育中英语不仅作为中西方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纽带,更应以国家民族文化安全战略为基石[4]71-77。为此,英语育人必须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加以重视,提高到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多年来,英语育人定位过分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传播中的国际视野与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于是造成我国外语教育的育人定位偏颇,缺乏建构文化安全意识,难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从宏观层面看,语言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英语学习者不应只是应和国外的舆论声音,还需要学会应用英语传播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冷战以来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不断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利用英语语言文化的强势传播,来维护美国图谋自身利益至上,维护霸权地位,并恶意制造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动荡,以坐收渔翁之利。对于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中西语言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既要学会借鉴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促进社会发展,又要学会用英语表达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及人文价值观,培育民族性格、民族脊梁和民族精神。在文化多元化构建中保持国家民族自身文化认同的守正创新,发扬自己的文化特色。从微观上讲,英语育人定位偏颇的问题应该得到纠正,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更应提升国家文化安全意识。

3.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意识缺乏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地球上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地球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它关涉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安全。因此,在重视本民族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挽救那些濒危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机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层面的公共文化安全问题[5]45。在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兴起的大背景下,英语教育的全球化中国家安全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当代外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从单向引进转为多向化输出,因此文化安全形态下外语教育必然是一种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纷争的重要阵地。如何准确保握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性意义[6]110。在外语教育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与摩擦,但又相互融合,在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万花筒中逐渐形成越来越相似的统一体。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吸收英美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保持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沉淀的汉文化特有的独立性。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局面。面对西方国家的地缘经济压制与单边主义政策实施,中国的大国地位在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这一点看,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时,应该重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甄别。通过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加快形成和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开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使中国国际话语的有效性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相匹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4.人文价值取向缺失

回顾我国英语教育,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吸收外国现代化知识与技能而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动因,转向中西方思维文化碰撞形成对汉语语言及汉文化的人文素质认同,逐渐回归到重视中国文化本体性的人文价值保护的理性需求过程。但是,从国家文化安全视角看,我国外语教育中价值取向缺失,需要建构以中国特色的人文价值为导向引领文化安全意识。以英语课程思政文化教育为例,英语学习由当初侧重英语的语言工具性功能,到语言功能与人文素质价值兼有,再到偏重人文素质价值及强调文化安全观的转变,这表明了中国的文化安全意识由弱变强的转变过程。但在当前西方霸权文化的强压下,外语教育仍然存在中国特色的人文价值取向缺失现象。曾几何时,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过分重视外国语言文化输入,过度强调学习使用英语单向而又片面地理解欧美文化有的甚至错误地吸收英语语言文化中的某些不良时尚,强调学生通过外语学习忘掉母语思维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英语语感。此外,外语教材内容缺乏价值观引领,一味追求英语语言文化的“纯正”,不分青红皂白引进一些欧美正版英语教学资料,中国本土性人文价值缺失。由于价值取向是外语教育政策的核心要旨,决定了英语教育的价值功能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文化安全观三重属性,它不但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的需要,而且也是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新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发展目标[7]1-10。因此,英语教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个体和国家需求,将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课程,对接学生个人成长身心健康教育和交流全球化主题以及网络时代中我国文化安全下英语课程的新需求、新特征和新使命,在英语文化“引进来”过程中强化人文素养价值取向,主动衔接课程思政德育内涵[8]30。近几年来,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世界气候环境不断恶化,影响了各国经济发展速度,于是国际政治形势日趋复杂,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霸权不断制造“台海”自由航行挑衅,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中国西北工业大学发起的网络攻击事件,其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这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中国难于独善其身。为此,外语教育政策基本价值必须以国家大政方针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人文价值赋权增能我国外语教育中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培养,极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对异域文化的洞悉和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等人文价值的能力。

(二)从实践上反思国家文化安全下我国外语教育问题

1.国家文化安全的本体性话语的认识模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就,但我国外语教育中国家文化安全的本体性话语建构却严重滞后,国家文化安全的本体性话语塑造认识模糊,国家语言能力②重视不够。近年来,国家话语能力建设问题才引起政府与学界的广泛关注。2021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了“国家语言能力指数”,这不仅为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供了量化评价标准和动态数据参考,也为我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起着重要参考作用。同时,新时代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决定了我国外语教育应提升至国家层面,树立国家意识和加强外语学习者国家话语能力的培养。所以认识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必须从当下国情实际状况出发,结合文化安全和课程思政教育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本体性话语体系。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指导意义的政策法规,规划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前景。以国家战略与民族利益为维度,培养学生富有国际思想和全球价值观,积极推进英语教育教学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来塑造国家文化安全的本体性话语,使外语教育既能用英语说中国,又能在国际外语教育中用汉语讲中国,为外语教育走向世界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也为提升国家文化安全的本体性话语能力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广泛使用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强势传播效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增强,世界范围内掀起汉语学习热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方便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实行双语教学有助于汉英两种语言思维表达的培养,提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传播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的本体性话语塑造,建设“一带一路”经济文化走廊,这是中国主动助推“走出去”搭建更多的、更频繁的语言交流互动平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从而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真实声音,扩大汉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同时,提高我国外语教育的国家语言能力,更好地保护语言文化安全,积极预防潜在的语言文化危机,共同打造世界各国之间政治信任、经济合作和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0]87。

2.外语教育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不明确

当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海外思潮逐渐渗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闭关自守、墨守成规的封建时代已复返,世界呼吁建立球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大,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外语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兴起。因此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外语教育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国家政策层面上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外语教育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不明确而得不到足够重视,政府部门却从未进行过严格意义上的外语教育规划,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下外语教育规划,造成外语语种结构不平衡和国际教育滞后,外语教育发展处于盲目和无序的状态,这对国家安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也与新时代中国经济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不相符合。由于外语教学上过于强调工具性而忽视其本身的人文性,外语教育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难以显现。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交流愈发频繁,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及区域一体化的趋向日益增强。科学规划外语教育以切实服务于国家战略,这体现了一个主权大国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战略性规划,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对外传播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需要。为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与和谐统一的世界,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制定国家对外语言教育战略计划,以适应大国文化崛起的中国梦,抵御霸权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侵蚀、破坏和颠覆的影响。在现代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应该在构建国家文化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以确保国家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主权和民族文化认同[11]50。从国家层面上看,外语教育中的国际教育是对保持民族的凝聚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考验;从民族层面来讲,对外语言教育是为了本族文化的在国际大舞台中延续与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大国崛起必然之路;从个人层面来说,国际外语教育是世界文化沟通与融合下提高自身语言知识知与文化意识水平的需要,也是对现有人才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思,更具有拥有共同精神家园的归属感。由此,外语教育实践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还要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加以吸收和利用,增强受教育者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与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最终实现外语教育中文化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外语学科在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中的保障作用。

3.国际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的内隐作用不明显

通过国际汉文化教育让世界看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当今中国砥砺前行在科学技术上不断创新外语教育创造出许多大国重器,整个社会呈现出“翻天覆地概而慷”的局面。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既要立足国内通过外语教育学会借助国际汉语文化教育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当前,国际汉语文化教育面临片面重视汉语语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汉语对外国际教学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大学精神文化传承不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少生动活泼的文化实践活动[12]30-34。因此,对外国际文化教育应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让充满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观的汉文化通过国际教育输出逐渐走向世界,给世界各国学习者提高更多有效地传播途径,了解和熟悉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状况,使他们逐渐对中国几千年悠久文明历史感兴趣,从而热爱华夏文化的社会价值,推动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基因的对外传播。为此,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培养海外学生具有国际化、全球化视野,让留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掌握汉语汉语言技能,而且更要学会以包容宽阔的眼光学贯中西文化,了解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形成对汉语文化的认同感和协同效应。就课程建设而言,开设国际汉语集全球化合作共赢和国家文化安全视角为价值取向的课程群,改革课程标准与单元设计,强调国际汉语教育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将汉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意识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使英语世界各国的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到汉文化教育与国际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国际课程设置中,除开设汉语语言文字课程之外,重视教授中华优秀文化内涵的文化课程,使国际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的内隐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从文化安全的的角度来审视外语教材的文化取向,在很大程度上规约了外语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尊重多元化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利用汉语言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长处,博取众长为我所用,兼收并蓄不断充实和提升本民族文化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对外语国际教育的国家文化安全意识的敏感性;积极发挥国家文化安全的内隐作用,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以“全球善治”的价值导向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激发传统优秀文化基因的内在活力,抵御外来文化思想的侵袭。

二、我国外语教育中国家文化安全观的提出

由于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不可忽视关键所在。面对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盟国,极力鼓吹霸凌主义政策,制造谣言歪曲事实真相,宣扬种种对华不友好举措,甚至公然诋毁阻碍我国对外经济文化发展,危及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针对国际形势与我国外语教育中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反思,基于立德树人和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人文价值观理论,从外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新时代的我国外语教育中的国家文化安全观。

第一,外语教育中国家文化安全观应促进中国文化本体性的人文价值需求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同向。由于语言文化安全贯穿国家文化安全的方方面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基于国家外语能力建设为导向,外语教育服务于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按照世界语种人才需求大小,建立外语教育下的国家文化安全框架下以英语为主要外语辐射“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多语种外语教育人才规划,以满足中国对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对多语种、多个层次外语教育规格对多语种人才需求的储备[13]49-54。涉及教育层次、人才规模、师资供给、区域分布、资源投入五个部分的统筹协调与规划发展,设立师资来源、教资规模、教师选拔标准、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供给规划,保证外语教育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14]130。通过以英语为主的多语种外语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在传授多语种知识文化和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价值养育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品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融合起来,以英语为主的语言文化的国家战略眼光,宣传社会和谐这一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推进外语教育的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实现语言文化与国家战略共同发展目标相向。

第二,在外语跨文化交际中,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与构建外语教育中国家文化安全观同行。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学习是人们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了解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文价值,语言文化安全更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根基。因此,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意识形态和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背景,秉持外语教育中“立德树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价值理念规划外语教育,自觉将外语教育中文化安全观建设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之中。通过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既要让学生放眼世界,具有国际眼光,有意识划清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界限,也要明确外语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和辨明汉语的中国语言身份,同时又要借助跨文化交际学习,在多语种语言资源中展示中国文化身份,冲破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工具语种层面的垄断,重新审视汉文化在英语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国家安全意识,认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战略价值。推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产业走出去,以国际视野为导向,对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以国家文化安全为基础,在外语跨文化交际中向国外发出中国声音,促进百姓民心相通,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与构建外语教育中国家文化安全观同行。

第三,外语教育中国家文化观应该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素养的传承协同。外语教育必须以国家文化安全为主题,结合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内涵,深度挖掘英语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英语课程思政中国家文化安全观的建设。通过外语教育,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等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素养,如尊老爱幼、家和万事兴、勤俭节约、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和见义勇为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贯彻外语教育中的国家文化安全观,使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素养的传承相互协同。利用母语丰富多彩的优质文化资源,应对语言安全威胁和文化侵蚀挑衅,妥当处理国际关系,维护海外权益与拓展经贸往来。在外语教育实践中,强调国家文化安全意识视角下外语教育的“三全”育人作用,妥善处理母语与外语、本土文化和世界文明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与国家乃至世界一体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国家文化安全意识视角,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优化外语教育规划布局,提升语言整体服务能力,促使高校更好地为国家战略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保障。

三、结语

语言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当代民族存亡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战略安全。我国语言教育中文化安全思想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兴盛,文化就越强势,语言传播影响力越广,国家文化越也就受到重视;反之亦然。文章以英语课程思政文化教育为例,强调我国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应该体现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培养,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为核心,发挥英语语言的战略武器目的,有助于理解与甄别世界各国不同文化本质和思维特性[15]91-94。从理论与实践上反思国家文化安全下我国外语教育的英美文化渗透严重、英语育人定位偏颇、国家安全意识缺乏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的本体性话语的认识模糊、外语教育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不明确和国际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的内隐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通过价值导向引领国家文化安全与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出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国家文化安全观。因此,我国外语教育必须将中国文化本体性的人文价值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同向、跨文化交流中的国际视野培养与国家文化安全观构建同行以及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素养的传承协同。总之,落实高校外语教育国家文化安全观的“三同”应以立德树人的人文价值培养为根本目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做到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和进步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合作共赢,又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而不同传承向上向善的的处世方法和思想文化观念。

注释:

①“文化失语”概念主要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除母语外的其他语言表达中国文化,这一概念是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首次提出。

②国家话语能力即国家意识层面上的对外话语能力,指的是政府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所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调对国家话语体系的运用能力。见参考文献[9]第93-1027 页。

猜你喜欢
外语国家语言
语言是刀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把国家“租”出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