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设计中信息构建与转化方法探究

2024-05-09 15:28谭路
中国信息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设计者层级架构

谭路

各种电子媒介终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信息浪潮。面对巨大且复杂的信息库,要实现有效扩大信息受众体,快速发布信息,对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设计往往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可视化设计的前期,设计者需要获取信息,并考虑庞杂的信息体量做构架设计,找到视觉转换的有效之道。本文将从信息数据的搜集、分析、架构、视觉转化四方面进行探讨,提供数据可视化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信息的搜集

信息数据是可视化设计的基础,信息搜集则是进行可视化设计的基础工作。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搜集到的信息数据质量与体量会直接关系到可视化设计的呈现效果。因此在搜集信息数据时,首先要准确,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可信;其次要全面,搜集的信息数据涵盖的方向、方面、内容要广泛。最后要保证实效,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信息数据的时效性决定了信息的价值。

(一)“泛”范围的搜集

“泛”范围的搜集是没有目的性的,信息搜集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设计中的各方面,无论是何种信息,都会被搜集,既可能是有意义的信息,又可能是无意义的信息。通过这种信息搜集,一方面会使设计者受到“泛而广”的信息冲击,从而产生信息压力,另一方面可为设计者提供类似“头脑风暴”的思考过程,促进设计者产生创意。

(二)“具”范围的搜集

在完成“泛”范围的搜索后,设计者能够大致判断出需要哪方面的信息。在确定好信息的关键词后,能够在较小的搜索范围进行搜索,这便是“具”范围的搜索。“具”范围的搜集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设计者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关键词,便可直接搜索到需要的信息,使用这种搜索方式使信息的获取更加直接、具体、快速,大大地减少了无用的信息,使设计构思与想法能更具体、更细致地呈现在面前。

二、信息的分析

用适当的方法对搜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是对信息掌握与理解的关键。人为因素在信息数据的分析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需要人为操作去确定分析的方向与方式,然后再借助计算机等各类现代电子媒体使最初的分析意向转化成更加科学、理性、合理的信息结果。

(一)描述性信息的分析

在统计学中,描述性信息包括分类信息和顺序信息,是一种表示事物性质、规定事物类别的信息,如主题、词语、照片、视频、音频等,不是表示数值结果的信息。这类信息可通过信息的属性来分类,如主题特征、呈现形式、关键词汇、标签定义等。这类信息划定归属后,能够得出间接结论或是开展下一步工作。

(二)验证性信息的分析

验证性信息是基于实验或是社会调查得来的,用于验证先前的结论。它通过倒推的方法来验证数据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否符合先前的推测结果,从而判别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由于需要人来完成逻辑推断,因此这种分析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验证的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通过构建模型的方程来验证信息数据是否符合预期值,能够对信息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做出判断与选择,从而获得有效信息。

(三)探索性信息的分析

探索性信息的分析是为了找到信息中隐含的规律。在信息搜集阶段,信息是错综复杂、毫无规律的。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制作图表,建立数学模型等,可以观察数值的变化,发现其中的特征和规律。探索性信息的分析侧重于在原来的信息中发现“新大陆”,是对传统的统计学中“假设检验”数据的补充。

三、信息的架构

信息架构为前期的信息搜集与分析和后期的信息设计与表现搭建起桥梁,既为信息建立结构关系,又为信息的设计与表现提供依据。在此阶段,虽然已经完成了信息搜集与分析工作,但是依然面对着各类庞杂的信息数据,需要筛选出符合主题的信息数据,彻底理解信息数据的组织、结构、主次和秩序。通过构建信息的架构从而真正地完成庞杂的信息数据到有用的信息数据的梳理、删除和转换。

(一)层级式架构

层级式架构是一种用于统筹各层级信息和表达多层级信息关系的结构类型。在层级式架构中,最主要的是树形架构。它由信息主杆出发,向下或向上分解出多个二级、三级或更多支点。而这里的每一个支点都代表了每个信息的关键词语节点,逐级分解,直至完成整个信息的层级式架构。在这样的架构中,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信息的包涵与主宰关系,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一层的信息元素是什么。但是需要分级的层级数量要选择适当,避免树形分叉太多导致信息架构混乱,影响信息的读取、理解、分析。

(二)拓展式架构

信息中心通过信息拓展将搜集到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形成由中心到外围的信息秩序,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与事件有关的其他发生的事件。拓展式架构包含发散的拓展式架构与凝聚的拓展式架构,前者由内向外,强调原因;后者由外向内,看重结果。发散的拓展式架构侧重于将信息主体进行拆分、解构,而拆分、解构出的多个副体,是前期信息搜集中的有效信息数据。凝聚的拓展式架构则是将分散凌乱的信息整頓后,向信息中心汇聚,从而形成信息结论。

(三)交叉式架构

交叉式架构用于多种信息的交叉关系。交叉的同时也是信息数据的重叠关系,表现出多种不同信息的局部共性,从而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这些共性信息取决于信息的划定条件,如功能、属性、用途、材料、时间等,需要结合实际来确定使用何种界定词汇来完成交叉的信息架构。交叉式架构的重点不在于全部信息,而在于信息交叉中重叠的部分,它强调信息重叠的共性关系,以此来找到两者能够在不同的事件背景下的共通点,寻找解决相异事物的契机。

四、信息的视觉转化

在可视化设计中,图像的视觉表现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是否能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简洁地说就是“以图传义”,以图像表达文字、数值类信息数据。看图是一种相较阅读更加快捷、受众范围更大的信息传送方式。在进行可视化设计之前,需要找到将信息有效进行图像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因为并不是所有信息的呈现方式都采用图像。

(一)直接转换

直接转换是将信息数据直接转换为对应的客观实物。例如,在植物科普信息数据中,可将各种植物对应的实物图像进行直接转化,转化方式可采用摄影图像或是高度写实的绘画图像。

(二)间接转换

间接转换是一种基于联想思维的信息数据转换方法,适用于无法根据字面含义直接找到可供视觉转换的信息数据。其方法是找到信息的含义并进行联想,再借助通过联想得来且具有实际物像的信息词汇,转换成表示最初信息的图像。

(三)抽象转换

从信息数据到抽象图像的转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转换方式,通常以两种转换形式为主。一种转换形式是将数值类信息数据抽象成信息图表。例如,数值的大小决定了图表中图形的大小,另外一种转换形式是利用点、线、面3种抽象图形相结合来表达某类信息数据,如简易版的地图。

五、结论

从信息搜集到信息分析,再到信息架构,使庞杂的信息收集得到有秩序地统一归类,真正地完成了无效信息数据的删除,保留的信息数据则作为可视化设计的基础,通过视觉转化将文字、数值类信息数据创建成既有良好可视外观又有实际含义的图像。以丰富、直观的图像来表达文字、数值类信息数据,能够促进信息的传达与接收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昆明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设计者层级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2020德国iF设计奖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