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4-05-09 15:28彭菊萍
中国信息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广西信息化资源

彭菊萍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为技术特点,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为其基本特征,其中教学信息化是其核心内容。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特别是在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为今后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广西高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笔者在对广西多所高校(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学院、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玉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河池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调查,并对现状、问题做了分析。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学校信息化建设内容、信息化建设信息整合情况、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

1.学校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化建设,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其主要内容涵盖网络搭建、应用系统、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电子资源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各业务系统的建设模式也颇为丰富,如人事、财务、资产、教务、学生、科研等管理系统,它们或外购、或自主开发、或合作共建。此外,学校公共电子资源的构建模式也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电子图书系统、课件资料系统、精品课程系统等,它们的管理机构、决策机构、实施机构以及内容来源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方面。

2.信息化建设信息整合情况

在信息整合方面,应关注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确保数据质量。此外,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整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整合后的数据不仅是教育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关键信息。调查内容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数据质量管理;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数据整合与共享;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资源建设状况:探讨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如教材、讲义、案例、视频等,以及如何满足不同专业、学科和年级的需求。平台建设与应用情况:关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搭建、运营与管理,以及平台功能的完善与优化,如互动交流、教学评估、数据分析等。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新兴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如线上线下融合、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等,以及这些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涵盖的内容均包括网络建设、网络带宽、应用系统、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电子资源等,所有参与调查的院校均已开始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

将业务系统的建设方式进行占比统计,得到外购方式占58.67%,合作开发方式占28.11%,自行开发的应用系统占13.22%,具体分析详见表1所示。分析各类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虽然已建设的系统功能和数据基于各自业务范围,但难以实现业务融合和数据统一共享。

从占比上看,外购方式成为业务系统建设的主流,这说明市场上有丰富的业务系统产品供高校选择,但也可能导致高校在业务系统建设上过于依赖外部供应商,忽视自身研发能力的培养。

合作开发方式占比28.11%,说明部分高校在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作,共同研发适合自身需求的系统。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校在保证系统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研发能力。

自行开发的应用系统占比13.22%,说明部分高校在业务系统建设上更倾向于自主研发。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高校的自主創新能力,但可能面临技术人才短缺、开发周期较长等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信息整合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广西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学术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将各类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便于教师和学生查找和使用。同时,高校还加强了与其他高校和外部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果,广西高校在平台整合与优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高校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高校还加强了内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提高平台的使用体验。以河池学院线上学习平台调查统计为例,具体如表2。

广西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整合面临如下主要问题。

资源整合不充分:从调查情况来看,有56%的高校表示已经实现了系统整合(数据共享),而44%的高校尚未实现。尽管超过一半的高校已经实现了系统整合,但仍有近半数的高校尚未实现。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不足:尽管广西高校在数据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部分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难以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比如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分析方法单一、数据孤岛现象、数据分析成果转化不足等。平台兼容性与稳定性问题:广西高校在平台整合过程中,部分系统之间存在兼容性与稳定性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还可能对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不便。技术创新与应用水平不高:广西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技术创新与应用水平相对较低。虽然部分高校引入了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实现广泛应用。

(三)在線开放课程建设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广西部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占64%,数字化资源丰富多样。学校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实验方案等。这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高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发了具有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学科特色的在线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满足了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为区内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存在如下主要问题。区域特色资源开发不足: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区,其区域特色资源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开发程度尚不够充分。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学校应加大对区域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将地域特色融入课程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团队合作与交流不足:部分广西高校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团队合作与交流,导致资源建设成果难以共享。为提高资源建设效率,学校应建立健全团队合作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体系不完善:广西高校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部分学校对资源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资源质量和效益。为提高课程资源建设水平,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资源建设的持续优化。

2.平台建设与应用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广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各高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在线课程平台,部分高校还与国内知名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合作,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同时,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在线课程平台的应用也逐渐熟练,平台的使用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平台建设与应用存在如下问题。平台推广与应用不足:广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在推广与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师生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较低。为提高平台的使用率,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举办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提高师生的平台使用技能,促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课程质量监控缺失: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中,部分高校对课程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够,可能导致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为保证课程质量,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到课程评价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确保课程资源的优质性。

四、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关注。

(一)深化与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

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与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的紧密合作。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软件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而高校则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和提供科研支持,实现校企共赢,共创美好未来。

在合作中,高校可借鉴企业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水平。同时,企业也可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产品与服务。这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强化产学研结合

为推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广西高校应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学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产学研各方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供强大支持。通过深化产学研结合,我们可以激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创新活力,推动先进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此外,产学研合作项目还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持。

在产学研融合的道路上,各方应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实现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学研项目将不断涌现,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注入新的活力。

(三)搭建全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

广西教育部门可以考虑搭建全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区内高校间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成为广西教育部门推动区内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这一平台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更能促进教育公平,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这一平台,各高校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破学校之间的“信息孤岛”,让广大学子受益于更为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此外,全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还将促进教育创新,激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四)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

为确保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效益,构建全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至关重要。需定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严谨的评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从多个维度出发,构建全面、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反映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真实状况;根据评估指标,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评估方案,确保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评估机制,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评估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提炼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根据评估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总之,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在多个层面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大数据在广西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FG006)。

猜你喜欢
广西信息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