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2024-05-10 08:13张学虎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研究高中语文

张学虎

摘  要: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过度强调了高考升学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心理紧张,这对正常的课堂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将生命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以指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它的人文特性与生命教育的理念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文章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如何对生命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渗透,以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教育;教学研究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生命的含义和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生命观。生命教育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可以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生因为心智不成熟而产生各种不尊重生命的举动的发生。其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也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层面由珍惜生命上升到理解、尊重生命,并且健全学生的道德理念等,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将目前的教学状况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相结合,通过阅读、写作以及师生互动等环节,对生命教育进行合理实施。

一、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紧密联系

(一)语文教学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生命教育是一项任务艰巨、意义深刻的教学,它对促进学生“三观”的确立、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生命教育元素高效地融入其中,将生命意识的培育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艰辛。所以,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载体,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体会文字中所传达出来的人文情感和生命价值,再用外在的教育方式,让这些生命文化被学生所感受,从而让学生能够感知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总之,在进行生命教育方面,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有利于教师将生命意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教师要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思想、意识、价值和情感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领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二)语文学科是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虽然高中各门课程的教学作用各不相同,但在生命教育上,语文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更是一种无可取代的教学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在语文教科书中,那些精彩的文字都包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要素。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就以一幅美丽的莲池之景,抒发了他的情怀,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寻。文中的胜景,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他追求自由、希望美好,却又超越了世俗的感情,这也是他在新的时代徘徊、挣扎、前行、执着的一种体现,更体现了作者向往光明、反对黑暗、一心救国的政治追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特殊韵味,体会到生命的内涵与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二、生命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情感价值的建立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在一些新聞报道中可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了社会问题的冲击,从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父母过于宠爱,造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缺乏了生命教育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可以使学生产生珍惜生命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文课文里的思想情感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的中心是要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作家所要表达的情绪与理念,要理解这些情绪与理念,就要与作家的话语有一定的联系,而一个彻底淡漠的人,是不可能从他人的话语中获得同理心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生命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春望》一诗中就有一种对山河飘摇的忧伤、一种对战事的痛恨,还有一种对人生可贵的感悟。在语文课堂中,将生命教育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本内的感情,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社会需要更多人才,尤其是思想健康,具备高尚的道德观念和生命观念的人才。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能力发生积极变化,让他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敬畏,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生命观念,可以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对一切事物都抱有一颗仁爱的心,对一切事物都抱有一颗怜惜之心,能认知和辨别社会上的美好习俗,对社会治安保持正确认识并积极践行,这也是目前语文教育面临的一个时代任务。

此外,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当今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也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进行生命教育。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我国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已步入了“攻坚阶段”和“深化阶段”。在目前的社会变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既要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教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文章感情,激发学生心灵的生长。

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在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辅助学生感悟生命真谛

学生获得信息的第一个方式就是阅读,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以渗透生命教育为基础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解读文章,以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语言后面所流露出来的生命情感,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存在。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与初中时期的学习密度相比,大多数学生很少会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而仅依靠课本中的文本阅读进行生命教育明显是不足的。所以,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度发掘课本中所包含的生命概念,还应该适当地将其扩展到课外,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更加全方位地了解生命,进而健全自己的生命价值观。

例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应着重告诉学生那些积极参加革命并为国家而牺牲的年轻革命家的“奉献精神”。目前,学生生活在一个平和温暖的大环境中,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对奉献这一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普通生命会被大家铭记,被大家称赞,从而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只是获得,而是付出。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关键词,向学生推荐《雷锋故事集》之类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除了“奉献”以外其他的品格和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领悟生命的真正含义。

(二)在写作中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与阅读相比,写作是学生向外输出信息的过程,它也是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和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重要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既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又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心灵世界有一个更加完整和清楚的认识,这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大有裨益。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关注到,其实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来观察和理解他们的内在情绪。教师在点评他们的作文时,也常常只是针对作文的格式和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这就造成了无法很好地渗透生命教育思想。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可以将其与阅读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产生关于生命的启发,然后将自身个性融合在一起,最终用自己对生命的看法来表达情绪。

例如,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就可以把“梦想”这个关键词当作主题,先向学生发问:“你有没有一个梦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就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生命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从生命的意义上进行思考。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确定自己的作文题目和构思,并把自己对生命和梦想的感受,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应该以学生的作文为基础,了解每个学生对生命的看法,进而设计出有特色的生命教育方案,以培育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教育,提升学生生命价值观念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教学环节的顺畅进行,同时还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从而促进师生关系朝着融洽、和谐等方向发展。在高中教育阶段,除了学习学科知识和锻炼相关技能外,学生还应懂得与人相处、就业升学、兴趣发展等诸多方面,而教师也经历过学生时期的成长历程,在这一时期可以给予他们很多经验上的指导。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生命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此会发生很多会危及生命的行为,比如“通宵娱乐、校园斗殴”等,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寻找一些机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生命是多么脆弱,要避免对生命的损害。

例如,教师可以每个月举办一次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结合这个月的学习成果,说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引導学生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了解到对父母的感恩,从《热爱生命》中,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据此,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分成两队。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教师也要给学生讲述更多自己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从而感染他们,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四)在课后实践中组织生命主题阅读活动

在课后阅读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几本关于生命教育的书籍和文章,用课外阅读时间对学生展开生命教育,并让学生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产生更多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余华的《活着》、爱默生的《善待命运》,让学生从这些作品中获得体会和感受,然后把这些感受转化为读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觉悟。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喜欢看的、具有视觉冲击性的生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引入课堂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悟文本。以《边城》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并让学生探讨影视作品与课本内容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归纳出影片的优点。影视作品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也不能过于突出影片的优点,因为影片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会受到导演的拍摄意图以及演员的演技等方面的影响,呈现给读者和观众的并不是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带有辩证思维地积极地去阅读文本和观看影视作品,并展开对比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还可以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用读后感的形式写下来,进而加深对自身生命的体验与觉悟。

四、结语

高中语文是一门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的课程,它包含了大量生命教育的材料,这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高品质开展生命教育是非常有益的。但是,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真正实施生命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而且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还必须有更多一线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文章中提到的“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互动中渗透生命教育”“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四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以此为出发点,希望能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优质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邓西谋. 关于“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探究与思考[J]. 课外语文,2022(07):29-31.

[2]陈奕艳. 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 新课程,2021(12):78.

[3]邱李华. 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江西教育,2021(30):22.

[4]冯育林. 闻见文本中的生命气息: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06):71-72.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教学研究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