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方略

2024-05-10 10:35黄海龙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黄海龙

摘  要:自主学习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教育理论,因此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与自主性,关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占据主导地位,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为一项重点目标,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文章以高中数学学科为例,在通过分析自主学习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因素,深入阐述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以期为实际教学形成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自主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全方位普及发展的今天,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成为必然趋势,这使实际教学纲领和宗旨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尤其在高中数学学科这种具有较强抽象性和复杂性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重视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方案,在调整教学策略的基础上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现如今,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单调、缺乏新颖性的问题,导致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上高中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学生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而在教学工作普遍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下,学生往往难以产生长远学习的动机,这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影响自主学习的相关因素,进而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概念及特征分析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已有学习目标的指导作用下,学习者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对应的既定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自主,即自主学习能力。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区别的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需要体现出应有的教学引导作用,而并非使自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在其中可以结合学习目标,选择适宜、合理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环境,在自主学习与思考中对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以便于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某些困难,学生可以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难以解决所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再请教教师和其他同学,以便加深对相应问题的掌握与理解。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其一,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典型特征之一,自主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教师、家长所形成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得以有效调节自我学习行为,在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中,有效提升实际学习效率和效果。

其二,相對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而其中有一些影响因素是不可控的,因此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在个别情况下仍旧需要请教教师、寻求家长的帮助,从这一方面来看,自主学习具有相对性特点。

其三,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持有的学习态度应当体现出应有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不需要借助某些外力作用而使自己深入学习,学生也不需要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更不需要受到教师各方面的约束,因此能动性也是自主学习的典型特征之一。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因素

(一)学习动机

在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因素中,学习动机属于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学生具有个体性特点,所以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存在明显区别。在个别学生学习动机较弱、对“灌输式”教学的依赖程度始终比较高的情况下,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他们往往难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还有的学生甚至选择逃避难题。但是在学生具备较强学习动机的条件下,他们往往乐于独立探索学习任务,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目标也具有一定关系。在实际的自主学习中,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目标,这可以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在改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的同时,体现出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使学生持续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真正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其中,学习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设置,使学习目标体现出应有的可行性。

三、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激发学习热情

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是学生自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清晰的学习目标的引导作用下深入参与数学学习。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还要鼓励、支持学生学会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在讲解教材知识点内容的过程中,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增长与提升。

例如,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一课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推导、观察和对比中学会自主归纳正弦定理的应用,懂得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小明爸爸是一位工人师傅,他的三角形模型受到了破坏,根据已经受到破坏的三角形模型图样,他从测量结果中得知三角形A角度为47°,三角形B角度为53°,AB两点之间的长度为1米左右,小明爸爸想修好这个模型,但是不知道AC和BC长度,你能帮助小明爸爸解决这个难题吗?”

教师通过上述这样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很多学生乐于助人、具有善良的品质。针对这样的数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些正弦定理例题的转化与解决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并理解三角形边长和对角之间的正弦值关系。针对学生在其中所产生的疑惑难题,教师均可以解答与分析,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相应例题和学生解疑的互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中,实现学生全面进步的教学目标。

(二)活跃课堂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十分关键,对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调整授课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友好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课前预习习惯,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作用。教师应在培养课前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复数概念及几何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前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中尝试利用类比实数性质让学生明确复数几何模型,从而引出相应的新课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教学知识,发挥其载体作用,使学生在类比分析中进行自主思考,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使新课教学变得更加自然。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活动,为学生展示复平面的概念,引导学生以两个人为一组,在小组合作中给出其中一个小组的具体复数,而另外一个小组负责画出相应的向量OP,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对复数的理解与认识,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使实际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有所助益。

(三)关注能力培养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积极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进而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变得更加熟练。教师在其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中应当体现出适宜性特点,使教学方法真正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参与感。

以“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学会相应的方法,而并非仅让其看懂例题,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平面向量的定义和概念,在之后的数学例题分析中,加深学生对空间向量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相关问题,而教师应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且在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思路的基础上,为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在相关习题的探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理解过程,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类比方法独立完成对空间向量相关概念的总结任务,紧接着,提出问题:“在向量大小或方向存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分类得到哪些特殊向量?”此时学生可以对平面特殊向量知识概念进行回顾分析,之后在类比填写中,掌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以及相反向量之间的概念内容,从而加深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为之后立体几何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变得更为广阔。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环境下,任务驱动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任务驱动引导作用下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而且这一过程往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掌握空间几何体与斜二测画法的应用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分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达观点看法、提出各自的教学意见与想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以掌握斜二测画法的应用方法,对空间几何体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以便于今后深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复杂的空间几何体等。小组合作交流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师应在其中要做好基本的引导工作,尤其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五)优化教学评价

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在及时矫正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相应的基础条件。为了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同时还要发挥激励策略的引导作用。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效率比较低、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了解这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为之提出客观、合理的建议,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在学生自我评价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所制订的自主学习计划,使自我评价贯穿全部的自主学习环节中,帮助学生掌握多个阶段的具体学习状况,从而及时调整自主学习计划,促进自主學习效果的进一步深化。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变得更加通畅,更在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有效提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娇.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读写算,2022(34):111-113.

[2]周强.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 新课程,2022(20):80-81.

[3]吴宝,张春宁.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 高考,2021(29):87-88.

[4]杨彦军.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高考,2019(33):137.

[5]梁垂茂.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76.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