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2024-05-10 15:08种庶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育教学策略

种庶

摘  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开发美术课程的价值,注重提升的学生美术素养。教师对高中美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美术课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文章据此在介绍高中美术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策略;美育

在倡导美育的今天,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很有必要,高中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学習美术知识、欣赏优秀作品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获得艺术熏陶。但是通过了解发现,现如今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美术学科地位边缘化,再加上学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在美术课上投入的精力很少,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广大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及时调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现代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而且要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审美意识和优秀的审美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人的审美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长期训练和实践的结果,美术作品往往是人们精神和意志的重要体现,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欣赏和解读美术作品,学生便可以了解到人们精神世界中对美好的憧憬和追求。高中阶段,美术课程承担着多种功能,除了能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富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

高考是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量繁重,每天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学生会因为太过疲惫而出现负面情绪,甚至抵触和抗拒学习,逐渐丧失学习热情。还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变得焦虑、不安,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些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还给他们的身心成长造成了严重困扰。美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可以亲自动手画一画、做一做,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感受作品通过自己的双手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从中获得喜悦感和满足感;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缓解疲惫的身心,美术作品中丰富的色彩和线条搭配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会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总之,学生会在美术课上获得放松和愉悦的享受,这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升学压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果说美术欣赏课能使学生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那么美术实践课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学生可以尽情地进行艺术创造,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融入作品中,在实践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体。创造能力是重要的学习技能,有利于思维的拓展,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就能发展想象思维,提升创造能力,这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

当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具备丰富学识的人,更是拥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高质量人才。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会了解和认识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变得积极向上,学会乐观地看待世界和未来,总是对崭新的一天抱有好的态度和想法;而且美术实践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开发每个人的价值,这会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获得自信,与此同时,客观地看待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美术作品和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产生文化自信,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趣味性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美术教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影响美术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学生上课不积极,缺乏学习的热情,教师讲什么便听什么,学习太过于被动。美术学习不能光靠记,而是要深入理解,美术注重体验,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兴趣培养为前提和基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课堂中。课前导入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联系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系,用一段视频或一个故事导入新课,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保持专注。学生在导入环节能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这样就能跟上教学进度,在接下来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以人教版高一年级美术教材“中国美术鉴赏”这个单元为例,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作品,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和音频来展示美术作品,突出画面效果,通过声形结合的方式带给学生更丰富的课堂体验,借助现代教学工具打造生动形象的美术课堂。例如,在介绍中国传统山水画《寒江独钓图》时,教师可以先带学生一起朗读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的名作《江雪》,跟随着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感受当时的景象,为使学生更好地代入诗歌所营造的画面中,从而沉浸在美术课上,教师还可以搭配上视频和音效,刺激他们的视听感官,通过渲染气氛使学生更有代入感,然后教师再与他们进行互动,教师:“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氛围?”学生交流,教师接着引导:“这首诗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凄冷、寂寥,作者用文字将画面特点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欣赏《寒江独钓图》这幅美术作品,看看与你所想象中的诗歌呈现的效果是否相同。”以此顺利引出新知识,通过介绍这幅作品带领学生一起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

(二)结合创作背景,加强审美判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感知、分析作品的能力,让学生针对各种各样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美术作品往往是创作者情感的展现和宣泄,只要能够理解他们创作的意图,就能抓住准确的方向,对美术作品作出正确的解释。基于此,教师在讲解美术作品时,可以将创作者的生平资料或与作品相关的信息整理到一起,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学生在解读和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时就可以此为依据。

以人教版高一年级选修二美术教材为例,在讲“缘物寄情”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展示美术作品的同时讲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如著名画家唐寅所创作的《墨梅图》就将含苞待放、枝头锦簇的梅花表现得生动形象,让人仿佛透过画卷闻到了梅花的芬芳。通过搜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发现这幅画作与王冕的《墨梅》有着很大的渊源,而通过对诗人王冕生平的了解,对他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的淡雅品质的认识,就能更好地理解画中的梅是创作者对凌寒傲骨、孤芳自赏的另一种诠释,这样不仅能够准确地解释画中梅的特征,还能说出作者的想法和抒发的情感。再比如,在讲“以形写神”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组不同绘画风格的作者的作品,两幅作品分别注重对形的刻画和意的表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作品中虽然都是人物形象,但是呈现出来的完全是两种创作手法和风格,这样学生对作品表达的看法就会更加贴近真实结果。

(三)加大实践力度,培养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设计美术活动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发创造潜能,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实践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践人们有了更多展示和表现的空间,能够通过创作有思想和内涵的美术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教师就要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平台。

以人教版高三美术选修五教材为例,《扎染工艺》这节课介绍了中国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扎染这项工艺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了传统文化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教师准备这项工艺需要的道具:白棉布、丝绸、棉线、剪刀、染锅、水桶、染料和固色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将白棉布和丝绸染成不同的颜色,用染料和固色剂染成各异的图案。

学生开始制作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和认识这些道具的用途和特点,例如为什么要用白棉布和丝绸这类染织物,还要掌握扎染的技法,教师可以先出示教学视频,将三种常见的扎染技法包括捆扎,缝绞和夹扎的流程展示给大家。待准备工作完毕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创作。由于美术表现是一个展现独特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加入创意,使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创作完毕,学生之间可以互换作品,一边欣赏一边分享自己的感悟,诉说对对方作品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判断和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通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可以带给对方更多的灵感,为其今后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交流本身就是获取灵感的绝佳途径,除了能带给对方灵感之外,还能对他人的创作成品进行客觀、全面的评价,使对方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弥补不足之处,做到查缺补漏,扬长避短,提高认知水平。

(四)丰富教学手段,加强课堂解难

高中美术知识难度逐渐加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这些知识难点用更具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1. 注重互动,提供针对性指导

以往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很少会与学生互动,因此不知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了解真实的学情,对此,教师要增加互动,多与学生交流,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在答疑和讲解知识难点时,教师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策略,给予科学的指导。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美术教材为例,在讲“点线面”这方面的知识时,考虑到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带领大家一起去寻找、观察和感受现实中的“点”“线”“面”,如墙的顶点、墙角和一整面墙壁就是点、线和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发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现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同时对建立、缔造、构成、组合、构图等美术中的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记住美术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发散思维,每次介绍完毕,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回忆或观察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消化情况。

2. 采用多媒体教学

例如,在讲“形体”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图软件来展示人脸线条的动态效果,通过不断地变换线条让学生认识美术形体,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形体与展现出来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播放动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下列圆形、方形以及椭圆形哪个更符合人脸结构?”然后再变换线条,改变人脸的外观,继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加强重难点内容的讲解,强化学生的美术基础,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便能顺利地进行创作,提高自己的美术实践能力,能有效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三、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是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界有必要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错误的认知。广大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针对美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以学习兴趣培养为前提,同时采取有效策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创造,通过实践进一步感受美术的价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冯尚明.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高考,2020(11):189.

[2]潘凯. 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J]. 教师,2021(32):45-46.

[3]董伦汉. 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14):159-160.

[4]戴荣花.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文理导航:中旬,2015(12):94.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美育教学策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