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解题技巧之散文化小说

2024-05-11 09:40梵涵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16期
关键词:散文化荷花淀意境

梵涵

解题技巧

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擅长创造独特的意象、描绘细节、营造意境,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而不追求丰富曲折、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

解读此类小说,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散文化小说的特征

散文化小说具有以下特征:(1)虚化人物,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因此人物不立体、不典型;(2)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3)注重环境描写,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4)在主旨表现上,更突出情调;(5)语言散文化。

二、注重散文化小说的审美性

1.小说选材和主题情感的诗意美

如《百合花》,作者在战火硝烟中描摹诗情画意的乡土世界,不是为了回避现实,而是告诉我们,江山如此多娇,岂容敌寇肆意践踏?向往和平,守护美好家园,是我们永恒的精神信仰!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如《荷花淀》中的环境描写,有色有味,恬静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以一种浓烈的“散文化”意境倾诉作者的生命体验。

3.人物描写的个性美

如《百合花》和《荷花淀》这两篇小说均抒发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展现人物个性化的特征,这使得两篇小说都落脚在了恒久的话题——人性上,落脚在了人与人之间深沉、美好的情感上,因而其中的人物都具有了恒久的光芒。

4.语言表达的情感美

如《荷花淀》这篇小说的语言蕴含着音乐美和意象美。它将动态意象与生命情感体验进行“情景交融”,流露出朴实本色,一如乡村生活本身,營造出典雅、清新的诗意美。如文章中一段描写:“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诗歌的格式: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

在她的身子下面

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

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

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

三、掌握散文化小说阅读的“四步读文法”

1.读题目

散文化小说的题目大有用意,可能指向抒情对象,可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大环境。题目就像是一根拐杖、一个抓手,便于我们快速入文。

2.抓意象

散文化小说抒情意味浓,擅长创造独特的意象、营造意境。如《百合花》中那被子上的百合,它代表着纯洁,既是指新媳妇,更指军民纯洁而深厚的革命情谊。

3.析细节

散文化小说以细节抒情,以情动人。如《荷花淀》中,三次出现一“捞”一“丢”的细节,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效果。第一处:女人们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顺手又“丢”到水里去。传神地刻画出了女人们去探望丈夫却没遇上后失落而又百无聊赖的心情;第二、三处: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致纸盒“捞”出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女人们将水里的小包裹“捞”出来“丢”给他们,生动展现了他们乐观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情感,富有生活气息。

4.品语言

散文化小说的语言散文化。具体说来,句式、音韵、节奏等都具有语言美,有着浓厚的抒情性。

模拟演练

废  名

我当然不能谈年纪,但过着这么一个放荡的生活。东西南北,颇有点儿行脚僧的风流,而时怀一个求安息之念,因此,很不觉得自己还应算是一个少年了。我的哀愁大概是少年的罢,也还真是一个少年的欢喜,落日西山,总无改于野花芳草的我的道上。

近数年来,北京这地方我彷徨得较久,来去无常,平常多半住客栈。今年,夏末到中秋,逍遥于所谓会馆的寒窗之下了。我不知怎的,实在的不要听故乡人说话。

我的故乡人似乎又都是一些笨脚色,舌头改变不过来,胡同口里,有时无意间碰到他们,我却不是相识,那个声音是那样的容易入耳……唉,人何必丢丑呢?没有法,道旁的我是那么感觉着。至于会馆,向来是不辨方向的了。今年那时为什么下这一着棋,我也不大说得清。总之两个院子只住着我一人。

我住的是后院,窗外两株枣树,一株颇大。一架葡萄,不在我的门口,荫着谁之门,锁上了,里面还存放有东西。平常也自负能谈诗的,只有这时,才甚以古人青锁对芳菲之句为妙了,多半是黄昏时,孑然一身,枣树、葡萄架下贪凉。

我的先生走来看我,他老人家算是上岁数的人了,从琉璃厂来,拿了刻的印章给我看。我表示我的意见,说:“我喜欢这个。”这是刻着“苦雨翁玺”四个字的。

先生含笑。先生卜居于一个低洼所在,经不得北京的大雨,一下就非脱脚不可,水都装到屋子里去了,——倘若深更半夜倾盆而注怎么办呢,梨枣倒真有了无妄之灾,还要首先起来捞那些捞什子,所以苦雨哩。

先生常说聊斋这两句话不错: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所以我写给先生的信里有云:“豆棚瓜架雨如丝,一心贪看雨,一旦又记起了是一个过路人,走到这儿躲雨,到底天气不好也。钓鱼的他自不一样,雨里头有生意做,自然是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以为惟有这个躲雨的人最没有放过雨的美。

……

这算是我的“苦雨翁”吟,虽然有点咬文嚼字之嫌,但当面告诉先生说:“我的意境实好。”先生回答道:“你完全是江南生长的,总是江南景物作用。”

我简直受了一大打击,默而无语了。

不知怎么一谈谈起朱舜水先生,这又给了我一个诗思,先生道:“日本的书上说朱舜水,他平常是能操和语的,方病榻弥留,讲的话友人不懂,几句土话。”

我说:“先生,是什么书上的?”

看我的神气不能漠然听之了,先生也不由得正襟而危坐,屋子里很寂静了。他老人家是唯物论者。我呢?——虽是顺便的话,还是不要多说的好。这个节制,于做文章的人颇紧要,否则文章很损失。

有一个女人,大概住在邻近,时常带了孩子来打枣吃。看她的样子很不招人喜欢,所以我关门一室让她打了。然而窗外我的树一天一天地失了精神了,我乃吩咐长班:“请她以后不要来罢。”

果然不见她来了。一到八月,枣渐渐地熟了。树顶的顶上,夜人不能及。夜半大风,一阵阵落地声响,我枕在枕头上喜欢极了。我想那“雨中山果落”恐怕不及我这个。清早开门,满地枣红,简直是意外的欢喜,昨夜的落地不算事了。

一天,我知道,前院新搬进了一个人,当然是我的同乡了。我望见他,心想:“这就是他了。”这人,五十岁上下,简直不招我的反感。——唉,怎么说反感呢?我这人是那样的,甚是苦了自己,见人易生反感。我很想同他谈谈。第二天早晨,我正在那里写字,他推开我的房门进来了。见面拱手,但真不讨厌,笑得是一个苦笑,或者只是我那么的觉着。倒一杯茶,请他坐下了。

他很要知道似的,问我:“贵姓?”

“姓岳。”“府上在哪里?”“岳家湾。”“那么北乡。”

這样说时,轮了一下他的眼睛,头也一偏,不消说,那个岳家湾在这个迟钝的思索里指定了一遍了。

“你住在哪里呢?”

“我是西乡,——感湖你晓得吗?你们北乡的鱼贩子总在我那里买鱼。”

失礼罢,或者说,这人还年青罢,我竟没有问他贵姓,而问:“你住在哪里呢?”做人大概是要经过长久训练的,自以为很好了,其实距那个自由地步还很远,动不动露出马脚来了。后来他告诉我,他的夫人去年此地死了,尚停柩在城外庙里,想设法搬运回去,新近往济南去了一趟,又回北京来。

唉,再没有比这动我的乡愁了,一日的傍午我照例在那里写字玩,院子很是寂静,但总仿佛不是这么个寂静似的,抬起头来,朝着冷布往窗外望,见了我的同乡昂着他的秃头望那树顶上疏疏几吊枣子想吃了。

(选自《枣》,有删改)

1.小说中多次写到“枣”,请分别分析其对塑造“我”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

答:                                                                      

2.“散文化”是废名小说最明显的特征,请结合作品分析其“散文化”特点。

答:                                                                     

                                                                                    

猜你喜欢
散文化荷花淀意境
下水作文大家谈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探究新形势下散文化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
新闻散文化写作探究
《荷花淀》结构上的两两相应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