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2024-05-11 09:40刘杨洋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16期
关键词:入海后浪河流

刘杨洋

妙文品评

奔流入海,滋养大地

张瑛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以浪漫的笔触写出了黄河之水滚滚东流、奔赴大海的雄浑之势。【由材料中的“河流”联想到古典诗词中的“河流”,形象生动】在我看来,正因黄河如九曲回肠般蜿蜒前行,才得以流经更多的土地,也因此滋养了这片沃土上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更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新时代青年,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如大江东去,奔流入海,更要积极投身时代建设,如大河曲流,滋养大地。【紧扣材料,层层递进,观点鲜明,明确身份,立足时代,视野宽广。】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我辈青年,时代后浪,当立奔流入海之志。【由“奔赴大海”引发“立志”之思,用“后浪”指青年,更契合材料“河流”的特点】回首往者,我们不能忘却周恩来在《敬业》中借顾炎武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发出的铿锵誓言;不能忘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词中“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振聋发聩的号召;不能忘却李大钊在《青春》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让人醍醐灌顶的呐喊。【引经据典,语言凝练,文采斐然。排比句式,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新时代大有可为,新青年应有所为。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们当继承革命先辈立志高远的精神,胸怀奔流到海的志向。

天高地远,不辞辛劳。追梦路上,不畏曲折,当实坚定不移之行。【抓住“河流”的曲折,联系人生之路的曲折,并由上文“立志”推及本段“实行”,循序渐进】郭小川曾言:“大胆的想象,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前进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高山阻隔,狭道逼仄,堤坝拦截,沙土吞没,断流的威胁时时降临,入海的梦想危在旦夕。【具体形象的描绘,为读者呈现了“河流”前进所面临的曲折,为后文的“坚定”张本】可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命运正是在设置阻碍的同时,又给予勇敢者通关的机会。西西弗斯将巨石一遍又一遍地推向山顶,他无法改变巨石必然下落的残酷现实,但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永不言弃。我们唯有坚定信仰、踏遍艰险,才可汇百川入湖海。

水利万物,润泽山河。青春之我,心系家国,争做新时代的奉献者。【由“流经土地”联想到“水利万物”,进而讨论青年对时代的奉献,展示了作者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广阔的土地给了河流尽情流淌的空间,险峻的山峰造就了河流波涛滚滚之势,河流在流经的每一寸土地上孕育新的希望,那是对来路的念念不忘。【阐述“河流”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为青年奉献祖国提供了强有力的原因支撑】青春的誓言激荡在身处剑桥的黄大年心间,“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他回国挑起了“航空重力梯度仪”研究重担,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祖国强盛,社会繁荣,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也要感于斯报于斯,让华夏大地生生不息。【以“利”阐发,巧用拟人,意象相合,论证有力。】

五千年锦绣山河,风云激荡;三千里雷霆失色,龙腾星河。历史的指针指向全新的时代,时代的大地上流淌着无数的河流。我们这一道细流,当奔流入海,不畏曲折,滋养大地。【呼应首段,凝练隽永,回味悠长。】

【湖南平江县第三中学】

技法提纯

这篇佳作亮点有四:

1.切合题意。切合题意表现在作者正确地解读了材料的各个要素,能在作文的关键处清晰明了地呈现观点。如标题是对材料河流特点和精神的精准概括;首段由材料到观点,论证连贯紧密;三个主体段是对河流“入海”“曲折”“流经”三个特点的深入分析论证;结尾是对全文的收束和对观点的重申,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2.立意深刻。立意深刻表现在作文立意高远、视野广阔,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个体成长和时代使命的思考。如开篇联想“黄河”以及其“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令作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段引用革命先辈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的话语来论证要立志高远,层层递进,极具感染力,不仅增强了议论的力度,而且收到了振奋人心的效果。作文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抒发了担当使命、奉献祖国的热忱。这种大局观、大视野、大情怀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3.内容充实。内容充实体现在三个分论点对中心论点的分解非常具体,三个主体段内部有阐述、有例证、有分析、有总结,论证与观点的联系非常紧密,如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我辈青年,时代后浪,当立奔流入海之志”,由例证到结论,时时突出“志”,充分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4.意境优美。意境优美表现在作文以“河流”为中心意象,不仅在观点的提出上契合河流前行入海、曲折流动、流经土地的特点,而且在论证中时时用形象的语句呈现河流的特点,如“高山阻隔,狭道逼仄,堤坝拦截,沙土吞没”“广阔的土地给了河流尽情流淌的空间,险峻的山峰造就了河流波涛滚滚之势”,使材料中极具概括性的河流变得具体可感,再从具体的形象中抽象出深刻的道理,既形象感人,又合乎逻辑。除此之外,巧妙运用与“河流”意象相合的“水意象”,如“时代后浪”“水利万物”“一朵小小的浪花”,同时作文内部联结紧密,从而生成了集中的意象群,使得作文充满着古典诗词般的意境美。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有各种声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细小;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我们要敢于倾听声音,也要善于倾听声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先从世界上存在各种声音来引出我们应如何对待声音,那就是“要敢于倾听声音,也要善于倾听声音”。倾听,指认真细心地听取,不仅仅是要用耳朵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在说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語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倾听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过程,更是人类的一种能力。

我们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立意,思考为什么要敢于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有些声音可能与我们的想法完全相悖。一般人主观上很难接受反对或批评的声音,这时,我们需要有勇气去倾听这些不同的声音,从而进行思考与改进,而不是盲目地拒绝或忽视。倾听的意义还在于让彼此相互理解,让自己学会反思、获取别人智慧、理性决策。由此可见,作文应围绕“敢于倾听和善于倾听”展开。“敢于倾听”体现的是面对不同声音的勇气,与态度相关;“善于倾听”更多体现的是倾听的方法和能力。

材料中的“我们要敢于倾听声音,也要善于倾听声音”,两句是递进关系,只有“敢于倾听”才可能实现“善于倾听”,只有“善于倾听”才能让“敢于倾听”具有价值。因此,也可以围绕“敢于倾听和善于倾听”二者的关系来构思,可以联系历史人物以及当代名人事例论证。若能正反结合,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贺志高/供稿】

猜你喜欢
入海后浪河流
中国“后浪”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后浪,后浪
MQ-25:我就是后浪
在塞班岛“上天入海”
后浪一浪浪大了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上天入海我主沉浮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