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

2024-05-11 10:15何炉进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措施

何炉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迭代升级,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重塑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智媒体,正深刻改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其以沉浸式感受、个性化体验、精准化推荐为特征,为思政教育注入精准、丰富、平等和无限的育人资源和渠道空间,但也带来了主流消解、流量至上、信息茧房、隐私泄露、社交恐惧等一系列难题与挑战。高质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辩证运用智媒体优势,坚持供给侧改革,精准设计教育内容;坚持需求侧驱动,精准开展教育画像;坚持家校社协同,精准提升智媒体素养;坚持智慧赋能,精准构建评估体系;最终实现在沉浸中共情、个性中共振、精准中共赢,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和挑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 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895X(2024)02 ? 0159 ? 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31228623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edia

HE Lujin

(Students Affairs Offic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terative upgrading of Internet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media that u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to reshape theprocess of 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is profoundly changing the ecology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zed by immersive exposure, personalized experienceand precise recommendation, the intelligent media bring about precise, rich, equal and unlimited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channel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produce a series ofproblem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mainstream cultural dissolution, online-tranfic-spike first, informationcocoon, privacy disclosure, and social phobi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quality, we need to tak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t media dialectically, persistin the supply-side reform, precisely design the content for education; stick to the demand-side drive,precisely portray the educational images ; cooperate with students family, college and society to perfectlyenhance intelligent media literacy; believe in intelligent empowerment to build an exact evaluation system;and finally achieve empathy in immersion, resonance in personality, accuracy in a win-win situation. Allin all, we will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the age of intelligent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智媒体是一种基于“数据+算力+算法”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的全新媒体形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信息生产与传播全过程。相比于传统媒体,智媒体具有的个性化推荐、互动式传播、可視化呈现、智能化管理等特点和功能,使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更强的信息生产与传播能力、更好的信息匹配效率但在大学生意识形态、社会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也带来了更为复杂多变的挑战。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面对教育强国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要进一步辩证地运用好智媒体优势,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再到智媒体,信息传播从传统的平面、静态、定时传播到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和智能化的显著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智媒体具有跨地域、跨时间和高效率等传播优势,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一)教育内容更精准

在这个信息过载时代,90后、00后群体的需求逐渐趋于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传统意义上 “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已经比较落后,很难达到“盐溶于水” “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传统媒体时代所采用的面对面谈心谈话、纸质问卷调研分析等方式,使得获取的学生数据信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片面性,甚至和学生需求的真实情况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信息传递相对单一,思政教育工作者本身在施教过程中比较被动,难以走进学生心里,其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作用也难以凸显。智媒体借助“数据+算力+算法”优势,能够从学生平常浏览偏好、互动频率、行为表现等方面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搜集、分析、过滤,实现跟踪可视化、采集全面化、检测智能化。以此给大学生进行精准“画像” ,帮助思政教育工作者真实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行为特征、学习生活需求等情况。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准确、有效的教育信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广撒网”走向“精准化” ,实现“精准滴灌”和“按需供给” ,为学生成长成才量身定制,为教育施策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精准把握、动态调整高校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过程提供了现实依据”[2]。

(二)教育形式更丰富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更多的是教师使用语言、图片、文字等载体,通过说服教育的形式开展,信息生产和传播形式比较单一。智媒体时代,AI(人工智能) 、AR(增强现实) 、VR(虚拟现实)等各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了更多更丰富的介体和环体, “场”和“景”有机融合,在同一时间段、同一空间里体现出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更具有融入感、新鲜感。智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升级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联动契机,例如打造思政智库体系、创新人机协同机制、整合资源信息采集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在智媒体语境下的改革重构。对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改变传统枯燥、呆板的教育呈现方式,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情境等内容,依托沉浸式、交互式智能授课情境,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全面、更直观、更立体、更精准;使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用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维度在内的感官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沉浸式感受,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师生关系更平等

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教育主体的教师向教育客体的学生灌输,教与学之间相对缺乏互动、沟通、交流环节,教育内容的生产、输出、接收、内化等呈现单向线性关系,主客体关系界限明显,教育成效则难以充分体现。对此,智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封闭的或者限制局外人准入的社会关系”[3]的现象。在智媒体时代,智媒体改变了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和信息交流沟通方式,鼓励话语生成机制从传统的文字语言向符号语言演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在活力和传播成效。对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实现多主体参与。教师、学生、媒体形成一个跨界育人场景。在这一场景里,教师不再是只输出不互动的主体,学生也不再是只接收不交流的机械个体,而是具备了双向互动交流的“权利” 。这种“权利”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表达。学生变成主体,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思政教育中去,也可以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探讨、交流、辩论,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因此,智媒体互动强、社交化的特点,让师生在同一个场域和情境下实现平等沟通,让教与学形成一对有机的整体,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中共同进步。

(四)时空拓展更无限

学生在哪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在哪儿;学生什么时候有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紧紧跟上。传统媒体时代,由于物的有限性,使得人与人交往交流需要同时处于一个空间场景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通过师生主体面对面交流来实现思想引领,空间和时间也常常会受到很多限制,以致于为了协调师生间的时间而耽误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契机。但在智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智媒体为大数据模型搭建和持久在线开展教育提供可能,部分模式化工作可以借助机器完成,同时可以创新形式开展“微思政”持续在线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大学生思政工作开展拓展了时空,实现了物的有限性和物的无限性的有机统一。例如,高校通过开发在线问答模拟机器人,根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答案,将教育、服务和管理前移,对学生关心关注的一些程式化问题进行随时解答,反应迅速,24小时在线,有力体现了数字育人实效。又例如,很多高校通过制作漫画、短视频、微课等形式,围绕党史、国史、校史等主题,或者某些重大事件和场景,实现“情境式”微教育持续网络在线,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由此,借助智媒体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全面提升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二、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智媒体本身具有的超时空、去中心等特点可能会导致师生主体能动性被削弱、隐私易被泄露,主流价值的引领能力也有可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被弱化。对此,在充分利用智媒体优势的同时,也需要辩证看待其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一)师生主体能动性削弱

智媒体依托的算法推荐能够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分析整合,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但如果过度依赖智媒体,则“不仅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 (对自然和人的)统治??有计划的、科学的、可靠的、慎重的控制”[4]。这种控制由于人的依赖性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做出判断和分析时,容易丧失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具体来说,一方面算法推荐和场景化技术本身并不具有判断鉴别的能力,其在传递信息内容过程中容易导致教育者在使用智媒体时,重技术运用、轻技术内容,重情境创设、轻价值塑造,重氛围营造、轻思想引领,教育者本身在信息内容生产及传播中,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原有的能动性、创造性, “拿来就能用”成为教育者的第一选择。另一方面,对自主能力弱、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过度依赖智媒体精准信息推送,他们原先具有的自主筛选、整合信息、判断分析的能力逐渐被弱化, “学业靠搜索”则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长此以往,主体的“能动”被“智能”遮蔽,“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机器取代人”。少数大学生现实社交能力和社交意愿退化,有的甚至成为“社恐” ,沉溺于网络中,逃避现实生活,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导致人成了马尔库塞笔下那种只会操作不会思考的机械化了的 “单向度的人” 。

(二)主流价值引领力弱化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算法歧视、算法黑箱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主流价值引领带来了诸多挑战。传统媒体时代,教育者更多自上而下单向地线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生产和传播往往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但在智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布者,人人都有麦克风,教育信息传输转化为散布型、非线性的网状传播模式,传统教育体系被解构,主体不断被去中心化。这也带来了教育内容、理念、方法的巨大变革,部分教育者未及时适应新变化,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带来教育效果不佳,消解了教育主体的权威,一些消极的輿情就是教育效果在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反应。从流量视角来看, “流量就是生产力” “流量就是利益”等一系列观点的盛行,使得部分媒体奉行流量为王,追求娱乐至死,一味迎合受众,让观众满足愉悦感,传播内容泥沙俱下,只关注流量的经济效益,不关注传播的社会效益,尤其是一些“高级黑” “低级红”的作品,更是扰乱了大学生的视线,消解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导致主流价值的引领力、凝聚力及其精神价值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信息壁垒圈层化加强

智媒体时代,Z世代大学生在网络社交环境下大多择群而入、筑圈而居,在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价值观念、话语观点相近且相对封闭的圈层社会里, “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5]。智媒体由于对受众特征、偏好进行分析,在大量推荐同质性且被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之后,久而久之,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局限,形成回声室效应。同时,圈层间相对封闭,缺乏沟通媒介,产生圈层壁垒,逐渐形成“信息茧房” 。美国学者凯斯·R·桑斯坦提出, “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传播中,人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将自己束缚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里[6]。事实上, “信息茧房”带来群体间同质性信息畅通无阻,异质性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被孤立,由于缺乏不同信息和观点的交流,窄化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加大了认知偏见的可能性。某些偏激话题由于点赞附和意见较多,使得少数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声音“失声” ,形成 “沉默的螺旋” 。

(四)信息安全性遭受威胁

智媒体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能根据个人浏览习惯、购买习惯、阅读习惯等各方面信息,精准掌握个人的信息、爱好等关键信息,上午浏览一档商品,下午就会有无数相关的商品推荐纷至沓来。这种依托算法推荐形成的内容推送,从微观上来讲,可能会造成隐私侵犯、边界模糊,甚至算法歧视或算法偏见的风险。看似选择权交给了用户个体,但实际上智媒体在潜移默化地规训着用户,使得用户偏好逐步强化,智媒体“驯化”了人。更有不法商家将顾客隐私作为商品进行出售,由于大众网络信息素养不一,对自身信息保护不力,网络的隐蔽和虚拟性,都会给用户网络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从宏观上来讲,智媒体的广泛运用则包含着操控舆论、扭曲信息等社会性风险。这类社会性风险使得信息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受到特定的“机器操控” 。例如,以机器为载体的“水军”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发布虚假消息或者进行大量恶意发言评论,其结果会影响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安全性。 “机器操控”另一个风险在于其信息生产和传播习得的逻辑有可能会对现实社会中的信息加强既有歧视,从而威胁信息背后的主体。

三、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智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拥抱机遇,正视挑战,从理念、内容、方法、体系、效果、素养、技术等方面着手,推动智媒体更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一)主体性重塑,强化对技术逻辑的主导力

1. 强化主体性反思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人的主体性首先在于其具有社会现实性,其次在于其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做好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算法技术应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主体价值,激发师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服务于师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智媒体的精准推荐虽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强化主体性反思在于:一方面,开发者和设计者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有情感、有温度、有价值的智媒体,让技术从“祛魅”到“返魅” ,实现技术与人文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另一方面,运用智媒体的个体,特别是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需要具备思考和批判意识,不被技术逻辑 “牵着鼻子走” ,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持续优化媒体获得内容,保持独立的判断力、主导力。

2. 正视主体间关系

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参与从教师,扩展到学生,再推进到媒体,形成了同一场景内,教师、学生、媒体的共同参与。媒体的过度使用或依赖,容易导致人的专注力、能动性、创造力等被媒体攫取。对此,正视主体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智媒体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生产过程中,思政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媒体是工具主体。作为教育主体,思政教师需要重新定位智媒体与人的价值所在,在充分运用智媒体的同时,辨别智媒体和学生自我价值形成的关系,保持对智媒体深度参与的界限,不能“放任自流” 。而作为受教育主体,在 AI等人工智能发达的今天,则要正视自身与工具间的关系,避免过度使用和依赖技术,特别是避免因技术的过度依赖而丧失自我的能动创造性,信息的存在则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是人的“技术性存在” ,从而让人回归到人本身。

(二)供给侧改革,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

1. 加强主流价值引领

技术本身的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于技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科技哲学领域,技术是否具有意识仍然是一个不断争论的话题。但利用技术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主流价值引领在于:一方面要对设计智媒体技术逻辑的创造者,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在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开设伦理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对设计创造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实现提前干预;另一方面,则是要持续优化智媒体算法决策模型,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算法决策模型”[8], “以此保证算法整体技术架构的价值导向”[9],从而促进算法习得过程中优先推荐符合主流价值的内容,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机。

2. 精准设计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智媒体时代为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应在精准内容设计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坚持把党政要求与學生需求相结合。将党和国家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需求的成长期待紧密结合,精准分析人才培养需求, “紧跟节点热点,提高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议题设置能力”[10],彰显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有效生产。二是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问题都是实际问题在思想领域的反映,要解决思想问题必须抓住实际问题的症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思想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通过精准化的主流价值观引领,破解 ‘信息茧房问题,同时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觉悟,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11]。三是要坚持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既要有一般意义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推进,也要借助智媒体大数据优势,更进一步做好针对个别的研究与分析,实现对个别问题的解决,增加具体工作的深度,体现具体工作针对性、差异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最终实现对一般的科学指导。

(三)需求侧驱动,提升不同主体智媒体素养

1. 明晰学生个性化画像

智媒体时代,每一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三张画像,能够有效助力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开展。一是个人画像。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学习成长数据都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个人画像,他的成长经历、优点缺点、爱好特长、疾病健康等都一目了然,有利于我们更好了解学生,同时延续性创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学校画像。进入大学阶段以后形成的学校画像,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消费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课堂表现等形成学生各方面表现的画像,教师能够针对学生表现画像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也能够根据学生画像中反映出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比如,根据课堂考勤能够及时给予旷课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消费流水异常及时帮助家庭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等。三是社会画像。社会对人才培养素质需求形成人才画像,目前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开展企业满意度来形成,学校可以根据第三方的人才画像反馈及时改革人才培养内容和方式,推动产教融合,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2. 提升家校社媒体素养

智媒体素养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素养,是继文字素养、视觉素养、公共表达素养之后媒介素养的新内容,涵盖信息获取、分析、判断、行动等所应具备的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发力,协同推进。智媒体时代,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变革的动力,学生在哪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因此,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不断提升自己对智媒体的认知和接受度,提高智媒体思维和素养,在工作中加强应用,才能跟上大学生们的脚步,实现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其次,要加强大学生智媒体素养的培训和培养,为他们科学使用智媒体提供行为准则,最大限度发挥其最大效能,降低不良影响,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再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课堂,家长要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合伙人,必须首先提高自身智媒体素养,在学习中学会运用孩子喜欢的智媒体手段和方式以及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科学使用媒介学习生活和社交。

(四)智慧型赋能,健全智媒体运用制度机制

1. 构建智慧评估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怎么样核心在效果评估, “要提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践、评、建协同一体化”[12]。一方面,既要坚持方向性、教育性和科学性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也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评估数据平台系统,打通社会数据与校园数据系统、校园内部各数据系统等之间的壁垒,跨越数字鸿沟,汇聚精准思政评估的全方位数据。在工作中实时进行评估反馈,不断纠偏,保障思政工作精准开展。在集中评估时精准提供各种有效数据,保障评估数据的客观真实。另一方面,则是要构建一个从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社会第三方评价三方面共同参与的立体的评价体系,评价充分发挥智媒体大数据汇聚的优势,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通过课堂教育和日常思政教育等对学生成长发展进行评价,学生从个人成长度和感受度进行评价,社会第三方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和人才贡献度来评价。三方评价既有平时性评价也有节点性评价,形成评估?反馈?评估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提供精准评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

2. 加强制度顶层设计

学生在使用智媒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隐私泄露、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风险。对此,制度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智媒体本身是否能够健康运行,是否能够得到师生的充分信任。当前,相关法律规定已经对信息安全性给予足够的监管和规约,强调未经个人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买卖并使用他人信息,个人则具有通信自由、信息保密的权利。但在利益面前,隐藏在算法逻辑背后的偏见、歧视仍然有可能因为不良商家而伪装出现在受众面前。对此,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亟待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弱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前预判做好干预,以防智媒体时代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信息遭到恶意泄露,包括个体的信息,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方面的信息。

四、结语

总之,智媒体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力量。我们要主动适应时代进步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将智媒体这个最大的变量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推动智媒体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智能化、精准化和科学化,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探索更多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2]张宝君, 孙志林. 智媒时代高校微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审视与创优[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2):85 ?90.

[3]马克斯·韦伯. 经济与社会[M]. 阎克本, 译.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0.

[4]赫伯特·马尔库塞. 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 李小兵,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89.

[5]唐圣倬. 施拉姆大众传播视域下社会矛盾激化的过程分析[J]. 新闻知识, 2021(3) :79 ? 86.

[6]凯斯·R·桑斯坦. 信息乌托邦: 众人如何生产知识

[7][M]. 毕竞悦,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8.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8]孙璐杨, 伍志燕. 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挑战与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8):117 ? 123.

[9]李洁.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算法逻辑[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3) :84 ? 89.

[10]邵芳强, 刘安. 智媒体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4) :19 ? 22.

[11]乔雪, 蔡丽华. 智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 科教文汇, 2023(4) :35 ? 38.

[12]李厚锐. 智能媒体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7) :96 ? 101.

(责编: 程爱婕)

猜你喜欢
机遇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措施
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及思考
“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