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下音乐文化创意与实践研究

2024-05-14 19:20张蓓蓓
人民长江 2024年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大众信息化

音乐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变得更加紧密。音乐教育需要与艺术、文学、历史、文化研究等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音乐文化学习的机会。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音乐教育的形式,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平台分享音乐文化,音乐制作软件和设备使音乐创作更加容易,信息技术也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信息化时代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音乐教育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在音乐创作、表演和音乐文化研究方面展现创意。

由涂波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国大众音乐文化与音乐创意产业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全面介绍了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和音乐创意产业,深入阐释了其相关内容,第一、二章通过回顾中国大众音乐的历史演变,介绍了大众音乐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并探讨了其与传统音乐的关系。该书系统介绍了音乐创作、录音制作、音乐表演、音乐出版、音乐传播等音乐创意产业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业务模式,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该书分析了大众音乐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社会交往、文化认同、青少年成长等方面,以及大众音乐在媒介、广告、旅游等领域中的应用。该书的目标读者主要是对大众音乐文化和音乐创意产业感兴趣的学者、研究者、从业人员和音乐爱好者,旨在通过对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和音乐创意产业的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案例,促进对该领域的研究,推动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和音乐创意产业的发展。该书内容丰富,案例详实,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和音乐创意产业的重要参考书籍。

第三、四章分析了“后现代大众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中国音乐文化的现状与中国大众音乐发展趋向。该书认为大众音乐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既借鉴了西方音乐文化,又融合了中华传统音乐元素。音乐创意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制作、表演、传播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大众音乐文化对社会和个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更是塑造文化认同、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力量。大众音乐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新媒体时代的興起为音乐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遇。该书还认为,全面了解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与音乐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特点,对于推动音乐文化的繁荣和音乐创意产业的持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际案例的介绍,该书为读者提供了有关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与音乐创意产业的全面认识,进一步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探讨和实践发展。

第五、六章分析了中国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如技术设备的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等。作者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音乐的需求日益增强,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技术设备的限制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些地区由于设备落后,无法满足高质量音乐制作的需求,导致音乐作品的品质受到限制;一些小型音乐创意企业由于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虽然中国拥有众多的音乐人才,但很多学生在学校阶段缺乏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在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教师的角色和指导作用,加强师生互动与合作,以促进学生表演技巧的全面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化教学在音乐文化创意与实践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会被应用于音乐表演,例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和表演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表演技巧。我们也需要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其在音乐文化创意与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广大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第七、八章深入研究了电视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行性与改革措施。书中指出,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是信息化教学对音乐文化创意与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信息化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和展示平台。在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首先,教师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软件工具,让学生在线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学生可通过网络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并从中获得反馈和灵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音乐创作软件,通过编曲、混音等方式进行创作,让学生将自己的音乐创意付诸实践。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编创音乐作品,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即兴演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兴创造音乐,培养他们的即兴表达能力和音乐想象力。另外,教师还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创作,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产生创新的音乐作品。例如,学生可以结合文学、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创作出独特的跨艺术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结合科技元素,如音乐与编程,创作出具有科技感的音乐作品。这种跨学科创作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该书认为表演技巧在音乐文化创意与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来发展和提升他们的表演技巧。首先,激发学生的表演潜力是提升他们表演技巧的关键。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学习视频、网络课程和在线演出平台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大师级的表演和参与互动式的学习活动来激发表演潜力。信息化教学还可以提供实时反馈和自我评估的机会,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和改进他们的表演技巧。其次,练习和反复是提升学生表演技巧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和反复的机会。学生可通过使用信息化工具和软件进行自主练习,比如使用音乐合成器、音频编辑软件和录音设备等。信息化教学还可以提供实时的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完善表演技巧。此外,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也是提升学生表演技巧的重要方面。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舞台表演机会,例如模拟演出、在线演出和虚拟现实演出等。通过参与各种舞台表演活动,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舞台表演技巧和自信心。信息化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其他学生和专业人士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书中指出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信息化教学为音乐欣赏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手段,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信息化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更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音频和视频等工具,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视听的双重刺激,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其次,信息化教学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通过网络访问各类音乐作品,包括不同音乐流派、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丰富音乐欣赏体验。通过搜索引擎、在线音乐平台等渠道,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同时,互联网上的音乐社区和论坛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他们可以与其他音乐爱好者共同欣赏、讨论音乐作品,不断拓展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此外,信息化教学还应通过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设计针对性的音乐欣赏课程和学习任务。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推荐,满足学生不同的音乐欣赏需求,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例如在线測试、作业提交和评价系统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手段,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广泛的学习资源的获取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和欣赏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应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此,建议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演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潜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力。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学生将会更加热爱音乐,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音乐的内涵,成为具有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的人才。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音乐文化创意与实践研究——以音乐‘快闪活动为例”(2019K046)

书评人简介:

张蓓蓓,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双排键电子管风琴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大众信息化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大众ID.4
上汽大众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