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路径研究

2024-05-14 23:01吴勇
人民长江 2024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主体育人

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这一时代变革,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已成为必然趋势。构建这一共同体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建立起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此外,高校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教育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为此由王琴撰写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深入剖析了信息化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系统梳理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歷程与现状。同时,从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改革、教育队伍建设以及教育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全面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与实践策略。该书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南,也为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首先,作者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学理探索,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剖析。作者从3个维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思考。从现实需求出发,指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阐明了构建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实践基础出发,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实践依据;从发展趋势出发,展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了构建共同体应把握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原则。作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只有通过深入学理探索、明确内涵界定、挖掘理论资源、思考构建可能性等多个环节的研究与实践,才能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其次,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成分析,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作者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由多个主体共同组成的,这些主体包括高校党委、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学生以及校外相关机构等。这些主体在共同的目标和理念下,通过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作者还详细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共同体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和理念,这是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共同体内部各主体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体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成员和力量,保持自身的活力和创新力;共同体还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能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持续的支持和保障。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各个主体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和作用。高校党委是共同体的领导核心,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思政课程教师是主力军,负责具体的课程教学和育人工作;辅导员是重要力量,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引导;学生是主体对象,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各项思政教育活动;校外相关机构是重要资源,可以为共同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意蕴,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作者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和引领作用,它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体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上,更在于塑造品格、引领风尚,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深入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共同体的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共同体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共同体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传播,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者认为,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意蕴,是深化共同体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第四,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育人的现状,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育人调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育人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育人存在问题的归因剖析。作者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详细了解了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效果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作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育人理念落后、育人模式单一、育人效果不显著等,并进行了深入的归因剖析。作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育人主体的协同不足、育人资源的整合不够、育人环境的营造不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加强育人主体的协同合作、整合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模式等建议,以提高育人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育人目标。

最后,还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的路径探索,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典型案例分析,详细剖析了成功的育人实践和经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这些案例涵盖了多个方面和层次,既有全面的育人理念和模式,也有具体的育人方法和手段,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作者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的立体互通问题,认为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个主体之间的紧密配合和相互支持,形成立体互通的育人格局。这包括高校党委、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学生以及校外相关机构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立体互通的育人机制,可以更好地整合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果。作者认为,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这包括加强育人主体的协同合作,整合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模式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共同体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书评人简介:

吴勇,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伦理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主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爱的共同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