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向“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学习

1953-08-17 02:12孟凡
中国青年 1953年3期
关键词:特洛祖国

孟凡

给读者

朋友们,我们不曾相识。但我们都是波·儒尔巴的小说《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的读者;都是被这本书激动了、教育了,并因而增加了前进力量的人。谈起它来,我们之间有着相通的感情和共同想说的话。某一天夜间,几个青年朋友到我家里。我们畅谈了马特洛索夫的一生。也畅谈了许多学校里学习英雄人物的热潮。大家争着反映书中人物深刻的影响,列举了许多在青年中已经出现的动人的故事。那天正刮大风,急风卷着北地黄沙一阵阵扑向单薄的纸窗。但是被这样内容的谈话燃烧起来的热情,却胜过斗室中的炉火。我深深受到感动。我自己在学生时代,也是文学作品狂热的爱好者。但在开始,阅读目的是不明确的。甚至有时还像叔本华所形容的:“让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子里跑马。”以致于得益不大。虽然由于革命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刻而有力的感染力量,因此也帮助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推动了自己走向革命,影响了自己思想品质的发展;但究竟,那过程是十分缓慢的。今天你们要幸福得多:你们生长在人民胜利了的时代,党的领导像阳光普照大地,无处不到,帮助你们迅速提高了觉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能自觉地要求为祖国培养起自己新的道德品质;就能自觉地向世界上最高级最优美的文学作品吸取养料。——主动地争取做个新人,积极地朝着人类抬高标准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前进。这是何等的幸福!我不禁要再次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在《怎么办?》一书里,他满腔热情地呼唤:“请你们怀着一个做幸福的人的愿望,——唯有这个愿望才是最需要的。因此你们将会乐于关切自己的教养:教养中有着幸福。啊,有教养的人多快乐啊!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在他也会感觉满足,快乐;他的心随时都感到喜欢,他是多么喜欢啊!试一试吧,那真好呀!”你们已经很好的开始了,千万别停止下来,别轻易满足;不要只停留在感情的激动,不要只徘徊在个别优美的字句章节,也不要只求体会英雄的某一个侧面。需要理解得更多。星星火花应该燃起熊熊烈焰。再深入下去吧,大家要紧紧抓住这种学习的幸福!

谈马特洛索夫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朋友们:每一个英雄身上都闪耀着多方面的光彩。我们可以列举出马特洛索夫品质和性格上许许多多特点。但要向英雄学习,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更要深加思索的,却是构成英雄人物优良品质的指导思想。这才是根本之点,才是英雄们一切行为的基础。

我们首先要理解的,应当是他的深刻而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这里我要着重的是“深刻而丰富的”,用意在和一种肤浅而抽象的对爱国主义的了解相区别。你们也遇见过,有少数人对爱国主义的了解实在是空洞干瘪的。他虽然也能列举祖国“伟大光荣的传统”、“优越的社会制度”或是“美好的未来”等等,但只能做些干巴巴的解释。实际上对这些神圣字句所包含的深远丰富的内容,所寄寓的深厚激越的感情,以及它和人们思想感情生动的联系,都懂得甚少。这类人的思想中,爱国主义是有的,但颇嫌空洞;个人主义也是有的,却比较具

(图片见原版面)

体;因此就往往不易通过祖国要求的考验。也还有人把爱国主义的政治内容了解得十分狭隘,以为只有抽象的理论认识这一面。而不能和爱乡土、爱自己周围的人民、爱某些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爱工作甚至爱家庭正确地结合起来。三下五除二的结果,就把爱国主义和人们实际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感情之间本来存在的坚韧的联系切断了。而任何东西,倘若缺乏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就不容易产生深切的认识和热爱。这岂不是非常明白的吗?但在马特洛索夫,他为苏维埃国家自豪的感情,可绝不是抽象的肤浅的。他是从亲身经历,得到了深刻的体会。他是孤儿又一再出走流浪。这种情况正如他在步兵学校入团时所说:“像我这样的,好像路旁的野草一般,在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早就被践踏坏了。”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们却把他抚养成人,“引上广阔光明的生活道路”。这不能不使他“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国家是美好的,在这国家里连一个人也不会抛弃,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幸福”。每逢提起,他胸中便充满感激。你们不能认为他有流浪的经历才会有这样的体会。难道祖国给我们的幸福还算少吗?新中国成立;饥饿、迫害、失业的阴影永远失踪了;青年再没有被奴役的危险而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前途,……一口气说不完的例子。难道这还不够我们感激和热爱自己的祖国吗?这就是祖国面貌的一个方面。祖国,她就在我们身边,有如坐在摇篮旁的慈母,我们在梦中也有她在抚爱。

马特洛索夫不仅从个人的经验来领会祖国的优越和幸福。他还着眼在祖国大地上发生的变化:新的运河,新的工业城市,在改造的沙漠,在近北极地方出现的苹果园,只是几个五年计划,苏联就走过了资木主义国家成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的道路,人民得到了有史以来未有的幸福。看到这些,人们不能不为自己的祖国是“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能办到的”而自豪。只要你不是漠不关心。而是有着敏锐的感觉,那么我们祖国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物,就无时不在向你说明我们国家的优越。

俄国伟大的思想家拜林斯基说过:“不能不酷爱祖国……,不过要使这种爱国心并非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要有完善一切的蓬勃热望……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说,要渴望祖国能成为人类理想的体现,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点。”(注一),马特洛索夫也更关心那些将把苏联步步推向共产主义的未来建设计划。他们在前线仍然热情谈论这一类话题。当前的德国法西斯,只能增加他们要把它消灭干净的决心。马特洛索夫在这些时候,常常表示他什么都想干,不管是天文学家、机械工程师、歌手或者画家。这并不可笑,而是说明在苏维埃祖国,一个青年确有极宽广的前途,而他所选择的任何岗位都和斯大林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相联系,都能为人类最高理想的实现服务。在这里,个人和祖国,就达到了更紧密的结合。只要对祖国正在逐步实现的共产主义事业知道得愈多愈深;对个人多出一分力量都将加速国家建设认识得越清楚;一个人就会把这崇高的理想变成自己一生生活和奋斗的目标,而更加爱这块自己也要以毕生精力参加创造的美好的土地。

马特洛索夫爱祖国,还跟他热爱许多和他接触过的苏联人民是分不开的。他深为苏联人民心灵的美好感动。在他短促的一生中,他碰到了热爱现在生活有着正直的良心的马卡尔老爷爷,循循善诱引导他走上正路的辅导员克拉夫楚克,严格而又慈爱的匠师李伏维奇,在困难时帮助他的同学蔡依卡,十六岁却带了难童从列宁格勒撤退的琳娜,步兵学校的好朋友,军队里的事务长,指挥员,女卫生员,……这些都是心灵多么美好的人啊!难道能叫人忘得了吗?这些好人都是和自己说着同一种语言,生活在一块土地上,为共同事业斗争;分尝过同样的痛苦也分享着同样的幸福。他们就是祖国活生生的部分,可亲可近的部分。“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和信任”吧,谁能不为他们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呢?这就是为什么当马特洛索夫扑向敌人枪口时,要想到这些“凡是在生命史上曾用纯洁的手抚摸过他的心,并相信他灵魂高尚的人”,感到他们“都在望着他”。不要把对祖国和对这些可爱的人们的感情割裂开来,这本来是完全一致的。书中再三提到斯大林对马特洛索夫的影响。伟人的领袖,他也正是和自己同一时代同一国家的人啊!朋友们:难道你没有碰到过这样可亲可敬的祖国的人民吗?当你提起祖国,你想想志愿军,想想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吧。那会叫你的心立时温暖起来,觉着充满了形容不尽的热爱。

常言说得好:“知之深,爱之切。”马特洛索夫对自己的国家知道得很多。他曾站在儿童教养院附近的山岗上,告诉琳娜:“这周围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普加乔夫在这里战斗过。在那边,河转弯的地方,夏伯阳的队伍曾在那里登陆。而另一边,则是第一批开矿的工人向乌拉尔去时走过的路。”俄国的草原也是不平常的:因为它和不屈的农民革命领袖,无畏的无产阶级战士,开发腹地的建设先锋连系在一起了。知道这些史实,山川草木就有了动人的生命。马特洛索夫也热爱自然,不但因为那些俄国色彩的披着白雪的桦树林,爱喧哗的解冻的冰河,本身对他有着美的诱惑;而又出现优美的自然景物是苏联的,是将在苏联人民手中培育改造得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祖国美丽的山河,从来就是诗人尽情歌唱的题材。

说到这里,我要引用高尔基的话,他说:“有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祖国的爱。这一情感命令地要求每一个人工作,……祖国人民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和欢乐。”(注二)有着前面所说的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马特洛索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达到了高尔基提出的高度。他的一生证明了这种情感能激发起多么巨大的力量。和他的情形比较,那种抽象干瘪的对爱国主义的了解,是如何的苍白无力!据说,在为迎接祖国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而加强学习和统一分

配到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的人中间,竟有人一面学着做着,一面却感到这是受到了“祖国需要”的“压力”。而不能体会这就是愉快和幸福。朋友,假如真是这样,你就落在马特洛索夫后边太远了。你需要学习他的榜样,努力去充实自己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加深对祖国的爱,从而培植起推动自己前进的力量。赶上去吧,决不要有半点迟疑!

谈马特洛索夫的集体主义精神

马特洛索夫具有个人与集体完全融化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有集体主义精神,他才能够那样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且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是不可分离的。集体主义,这是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所不断培养的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和旧社会造成的个人主义迥然不同。旧小说中描写曹操生活的原则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的思想。而马特洛索夫生活的原则却是:“一个人活在世上要对别人有益。”孤独的个人和新的社会制度不能相容,“苏维埃人简直可以说从他出生的第一年起就是集体的一员——他在其中受教育、学习和成长;他使用集体的经验,而又把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他工作着,建设者,创造着,总是感觉到同志的帮助。”(注三)这种崭新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新社会的重要标帜之一。你们都看到,这种优良品质表现在马特洛索夫生活的许多方面。

集体主义首先表现为马特洛索夫对祖国高度的责任感。一个人爱国就要对国家负责,对全体人民负责,为国家献出力量越多越好。这种思想表现在他一切行动当中:譬如在战时他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定额,直到百分之三百,还说“我无论怎样努力,都感觉不够”。譬如在儿童教养院和步兵学校中顽强的学习;譬如坚决要求上前线以及到了前线渴望分配到最艰难的任务。这种责任感使他产生了“如果你不愿意工作,就要强迫自己去作”的毅力;产生了“困难,但是有趣”的乐观主义的对待困难的态度。而发展到最高峰,便是不惜以血肉身躯去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同志们不受损失,赢得进攻的胜利。有人问:“他怎么扑得上去?”我们的回答是:假如你胸中没有半点与集体利益相矛盾的个人主义残渣,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就会也像马特洛索夫一样,毫无犹疑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有人惋惜英雄的牺牲,希望好人最好都不要死。这是个善良纯朴的愿望。但问题在当前还有剧烈艰苦的斗争,为千万人的幸福,一个革命者是不会吝惜个人生命的。这一个好人的自我牺牲,目的是为了无数好人在将来可以美满的活着。这就是集体主义者伟大的忘我精神。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集体并不是磨灭个性,而是正相反,使个性得以大为提高)——这便是我们时代的青年们所怀有的人类的优美感情。”(注四)马特洛索夫在同志关系和友谊方面,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想你们都记得第十二章,那里描写了他和孩子们动人的友谊,他们互相鼓励要“走在可靠的路上”觉得能够“一个人帮助全体,全体帮助一个人”,生活在各方面就容易多了。书中也写到他细致地关心同志:为排解安托辛柯的忧闷而发动他去跳舞。在行军休息时不顾疲倦去整顿茅棚,只为了想让同志们有片刻的安适。他善于发现同志的长处,每个同志的进步都使他愉快;同时他也不容忍他们的缺点,在该批评的时刻他十分严格。使马特洛索夫关心的不仅是少数朋友。他爱黎吉亚·乌拉谢夫娜,为了减轻女教师为儿子作战牺牲了的痛苦,全班同学在他的提议下,一致“更加好好地学习”。同样动人的,还有他们为列宁格勒难童组织的音乐会,目的只在使远来的孩子们能够快乐。这都是极其可贵的阶级友爱。在苏联人民中间。这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的范围是惊人的深广的。在“来信”那一章里,曾有力地表现了前后方人民互相支援的伟大力量。——任何时候都信赖和依靠集体;能和集体生活在一起,能为集体贡献自己的能力便感觉愉快;这是我们所见到的马特洛索夫生活中突出的特色。这里实践了他所服膺的“一个人活在世上要对别人有益”的格言。

我不能不指出:在我们的青年朋友里面,有少数人至今还不能把身心融化于集体的行列,不能体会集体的力量。他们虽置身群众中却常忘不掉个“我”字,容易抱怨别人不帮助“我”,却不多想自己应如何帮助别人。他们不怎么热爱同学,好朋友不多。生活得也不算愉快。他们见到损害集体的事,也不会像马特洛索夫为了好友马基耶夫打靶成绩不好影响全连,那样给以严厉的批评。我想看了马特洛索夫的行为,他们应该会感到惭愧。加里宁说过:“应当极力发扬青年的同志感情和阶级友爱,这是最含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品质之一。”(注五)我要提炼你们,这是一句要牢牢记取的话。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这就是马特洛索夫一切优良品质的根基。从这里产生了他的坚苦、英勇、乐观精神和永远向上的饱满情绪。决定了他必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培养了他顽强的毅力,明确的原则性和自制力量。使得他成为一个可亲可敬的优秀的青年。正如他的鉴定所写:他是“生产中工作好,学校中学习成绩好,态度也好。是一个完全能独立生活的人。有涵养,守纪律,并能建立同志间的正确关系”。

你们要向英雄学习,就要先从这些基本的本质的地方学起。

谈马特洛夫的集体主义精神品质的形成

朋友们:英雄不是天生的,他们完美的品格是逐渐成长起来的。在走向人类道德高度水平的路上,一个人需要做很多的努力。这里我不预备重述马特洛索夫的善于在“日常小事”上严格锻炼自己,和这样做对自我修养如何之重要。

因为这一点大家已经谈得很多了。我想强调的,是另外两个问题。

我首先要指出的就是周围事物的影响和善于从中接受教育,对一个人优秀思想品质的形成,是关系重大的。我们却是唯物论者。我们认为没有苏联这样的国家和杰出的人民,没有党的教育,绝不可能成长起苏联全新的一代。小说对马特洛索夫的描写,是正确地掌握了这个关键的。书中写了他在车间的劳动怎样培养了他终于热爱劳动;写了社会工作怎样提高了他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也写了军队严格的训练和战斗怎样锻炼得他更加坚定和勇敢。这就是说,革命品质的修养绝不能脱离了革命的实践,它只有在实践斗争中才能生长。你们想必也记得车间会议和辅导员的夜间谈话,启发了他要“选择生活道路和做有益的事业”。再注意一下吧:在马特洛索夫成就了他最后的英雄事绩之前,书上加意描写了苏联英雄布格拉乔夫在部队里的影响;林中遇到的难民激起战士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仇恨;部队行军在蔡金娜斗争过牺牲了的土地上;开始战斗前所有的来信,都提到不同岗位的人如何奋不顾身地为胜利加紧工作;英勇的指挥员的形象;安托辛柯濒死前把敌人大力吸向自己的英勇行为……。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不教育了马特洛索夫。从各方面帮助了他英雄品质的完成。我们不能想像:离开了实践斗争,离开了党,离开了杰出的劳动人民,会有什么英雄人物出现。

上面说的是客观事物的作用。但有了沃土能否培养起新人,还要看那生长在沃土上的人们主观上是否努力。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这一点:“革命者要改造与提高自己,一方面,固然不能离开自己的革命的实践,另一方面,也不能离开自己主观的努力,在实践(自己的和别人的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如果没有这后一方面,那革命者要求得自己的进步,仍然是不可能的。”可见得仅仅有良好的环境还不够,还要能看得见、能注意发掘周围的新鲜事物,并且积极去理解它,主动地去接受教育。不关心新鲜事物的意义,不自觉进行思想斗争,任意放松自我教育机会的懒汉,是和英雄品质无缘的。我建议你们细读“到星球去的路”一章最后几节,看看马特洛索夫在和辅导员谈话之后,怎样反覆思索,反省过去,和考虑今后怎么办。这不是小事,它往往是一个发展决定性的关键。——自觉,主动,善于从周围事物接受教育。这就是我要再三重覆的话。

马特洛索夫成长中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热烈追求知识。这对于他思想品质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绝不次于前者。他和我们的青年朋友中间,有个别只学习规定的正课,只求得考试及格就满足的人显然是两种类型。这种人好像在“奉令读书”,而学问对于他们似乎早有划定的“止境”。有的中学同学想在将来当专家,但却不理解现代的专家,一方面要精通一行业务,一方面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于是只注意数、理、化,而对其它一般的基础课程不感兴趣。“翻身做主人”的我们,不应当自己来限制自己的水平,而应当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文化教养。我们看到:马特洛索夫却是兴趣广博,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永不满足的。他不仅因为知道天下无难事,“只要肯学习就成”,所以才积极求知;而且他从学习中,已深深体会了得到知识的乐趣,知道知识可以帮助他去认识那无限复杂和诱人的世界。对知识本身的热爱,也有力地推动了他的学习。他曾经欢呼:“学习是件难事,但却是多么有趣味呀!每小时都在你面前展开些新的事物,而那些新的东西又是那么好,简直使人惊叹不止。我向你们保证,我一定多多学习。”不知你们怎样?我听了这种热爱知识的呼声,是深受感动的。

许多读者大概都会对“历史课”一章有深刻的印象。这一章写马特洛索夫读历史,他不是把历史当做一堆枯燥难记的人名年代,一堆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陈年帐薄;他读着历史课本就像看到了许多世纪前各民族和出众人物的命运,奴隶和农民的起来与失败……。他想:“地上曾有过很少人,就像河边的沙子那么多,他们生活过,为自己的幸福奋斗过,后来一个一个地都死了,但是他们谁也未曾知道只有苏联人才能得到的现在这样的幸福!”读到这些地方,你能不想想吗?譬如: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多年历史了,这五千多年有多少人为了想活得好一点,想让子孙们活得好一点,绞尽了脑汁,或者流尽了血,又有多少次打退侵略,保存住我们这个民族,直到今天我们自己生活在这人民得到了胜利果实的时候,可对我们的作了那么许多事情的英雄祖先连知道都不知道,这是可以忍受的事情吗?像这样的例子还多得是。在我们生活着的可爱的祖国大地上,有多少样子的花草果木,有多少形状各别、用处不同的矿石;还有,在许多厂矿里,工地上,人们在进行着多么神奇又是多么有意思的工作,把矿石化成水,把铁水炼成钢……。假如我们能知道这些,那是多么好啊!学习,是多么可爱的事情,决不应该只是一种苦重的,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有一本好书《青年团向团员要求些什么》,里面有一节写道:“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导师、忠告者和好友。书籍是知识的无尽源泉,它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现实,开展我们的眼界,使我们熟悉我国人民的英勇历史,告诉我们一些过去和今天的伟大人物的事迹。书籍在青年的面前,展开着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事业的世界。”知识和一个人思想品质修养有什么关系,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马特洛索夫如何抛弃了浪游的幻想,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辅导员一夜深谈,改变了他生活的方向之后,“逃跑”这个念头偶然还要出现,“游历”的引诱也还是他很难解决的矛盾。只是在贪婪地读过一部部新书之后,他才了解了什么是“有益的,愉快的,美好的”生活,才完全丢弃了过去的糊涂想法,真正踏上了进步的路。越知道得多,就愈能深入地理解生活,也才能更加热爱生活。爱祖国的感情也是如此,我在前面已经举了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例子。高尔基曾经写道:“我所具有的好的东西都要感谢书籍的……,在我谈到书籍的时候,我是不能不感到深刻的感动和兴奋的喜悦的。”(注六)我热烈地希望你们多读书。我想提醒你们注意,在描写保尔、奥列格、卓娅、马特洛索夫的著作里,都无例外地提列过他们

读过的长长的书目。向英椎学习,也不能只停留在某一本书上。——一本书可以给人重大的影响,但造就一个人却要许多许多本书。和祖国的需要比起来,我们的知识都是太少了,太少了,太少了。朋友:培养起对加识的无限热爱吧,让我们互相勉励,对知识永远也不要满足。为了迎接祖国的建设,我们应该掀起一个狂热的学习高潮来。青年朋友:让我们都来和马特洛索夫一样体会和理解知识的美妙吧。知识的增长,它将提高我们的品德,上升到更光明的境地去。

这就是我对英雄品质怎样形成的两个重要环节的理解。假如你们同意的话,就做起来吧!

谈把学习再深入一步

向马特洛索夫学什么和怎样学,我的意见其实在前面已经说清楚了。这里只提出几点简单的意见供你们参考。

我想:最重要的,是希望你们能再次明确自己阅读这一类文学作品的目的。务必把接受教育、培养新品质的自觉性更提高一步。我们不是消闲者和欣赏家,了解英雄人物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成为新人。斯大林说:“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原来也就是这个时代文学本身最崇高的目的。它应把“青年教育成生气勃勃、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怕任何困难”(注七)的人,成为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有用的人。而青年在这方面自觉的努力,应该看做是你们对祖国必须负起的重大义务。不能只把这一点挂在口头上,而是要认真的做。因此第一,就要精读,反覆的读,多多漫谈讨论,务求掌握住作品思想内容的精神实质,而不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那种一个寒假读三十本,还要“超额完成”的跑马读书家是不值得鼓励的。在他的手里,书往往会变成废品。我热诚希望:你你们读一本书就得到一本书的益处。第二,你们被英雄人物激动了,也有理解了,就应该去实践,只有能够表现在实际行为上才算得真正懂了。下决心把这本书变做武器吧,你们要用它来和自己的弱点作战,并且要有信心大获全胜。

我在前面再三强调过,学习英雄人物必须从基本的本质的地方学起。但是现在有些现象说明你们中间有人还不是这样做,或者说做得不够好。譬如因为这本书里格言很多,像“如果你不愿意工作,就要强迫自己去作”,像“困难,但是有趣味”,——等等都是好格言,确实很有道理。于是有人把它记住,也很受感动,并按照格言办了些好事。仅仅一句格言就能成为行动的号召,说明青年朋友们向上的要求是很高的。但这里颇有一时热情的成分。假如不进一步去理解一个好格言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尤其是不去理解是什么思想力量使得马特洛索夫能一生实践格言的指导,就不容易把这种已出现的好的行为巩固住。又譬如有人看了马特洛索夫坚持学习“历史课”,自己就改正了过去对功课不认真的坏习惯。但坚持了一定时期,却感到生活不够愉快,觉得这样做是对的但“太不舒服”。原因在那里呢?就在没有先从加强为祖国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对知识的热爱下手。又譬如有人对问题体会得很抽象,以为马特洛索夫的优秀品质只是表现在受到考验的时候,因此就认为自己处身“平常生活”当中,和他的情况不同,感觉无从学起。而不知道学习英雄只是学习他的思想品质,由于各人情况不同,本就不能机械地硬学某一个英雄的每一件具体行动。为了学习得正确,这些问题需要你们认真的解决。同是对一本书一个英雄,各人往往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体会。《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的读者,有人深受英雄真挚的友谊的影响。有人印象最鲜明的是他的诚实不欺,应允了就要做到;有人最感动的是他克服困难的毅力。这种情况是很自然的,不但没有坏处,而且根据不同情况着重一点,更容易有较深刻的体会。但如果同时不求全面理解,不求掌握这一切品质的思想根源,又很容易发生把英雄人物割裂,枝枝节节的学习。结果也还是不能深入。这之间,也需要你们好好的掌握。

未了,我还想再提醒一点。就是学习英雄不能停止在书本研究上,对同志的帮助也不能仅限于分析书中人物,仅限于加深他的了解。而且应该把这种学习和互助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百倍关心同学间朋友间受到英雄影响后出现的新品质、新作风,更百倍关心它的发展和巩固。因为这些刚刚萌牙的新品质、新作风,不及别的,它正是列宁谆谆告诫我们要细心培育的新生事物啊!为了你自己成为新人,为了你的同学、同志成为新人。我们不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时候,都好好的互相帮助吧!

结束几句话

写到末了,我记起日丹诺夫的一段话,他说:“我们(苏联)的文学既是反映着一种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更高的制度,一种比资产阶级文化高许多倍的文化。它就有权利以一种新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道德教导别人。”(注八)正是苏维埃人,正是苏联文学,在影响和引导着我们整个年轻的一代。让我和你们一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欢呼吧!不论在那一方面,我们都要向苏联学习!

(注一):见拜林斯基著《祖国》论文集(一九四三年俄文版)第六十九页。

(注二):见季莫拜叶夫著《苏联文学史》(时代出版社出版)第二十九页。

(注三):见苏联《文学报》社论“集体与个人”(一九五二年七月十五日),译文曾载本刊一九五一年第十六期。

(注四):见柯仲科著《真实的故事》(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三十四页。

(注五):见同右书第四十七页。

(注六):见本社编的《青年团向团员要求些什么》(少年出版社出版)第五十九页。

(注七)(注八):见日丹诺夫著《关于‘星与‘列宁格勒两杂志的报告》(原载东北新华书店出版的《苏联人民与艺术的方向》一书中)。

猜你喜欢
特洛祖国
我最亲最爱的祖国
拉德布鲁赫和康特洛维茨
五只小猴子烤生日蛋糕(上)
五只小猴子烤生日蛋糕(下)
点赞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马特洛索夫:用身体堵枪眼的苏联英雄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