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08-16 02:35
中国青年 1956年17期
关键词: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大会

一大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1年7月1日在上海举行的。代表中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等12个代表,代表着57个党员,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在中国就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二大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到会代表12人,代表着123个党员。

这次代表大会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国际形势,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基本情况和中国革命任务,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大会宣言中指出: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高纲领。宣言同时指出,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革命基本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这是党的最低纲领。这样,党就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地提出了真正革命的民主主义的纲领。

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宣言的缺点是,它没有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没有提出工人农民的政权要求和农民的土地要求。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参加共产国际的决议。

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到会代表30人,有表决权的27人,代表党员432人。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共产国际所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决议指导下召开的。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党和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的立场,以及使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决定了和国民党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奠定了党的策略原则的基础。但是第三次代表大会对于农民问题和革命军队问题,却没有加以应有的注意。

四大

为了加强对日益开展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于I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0人,代表党员980人。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党如何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大会宣言号召广大群众起来促成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大会批判了一年来党在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大会指出国民党自改组以来,已经形成左、中、右三派,并确定了扩大左派、批评中派、反对右派的方针。大会还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的决议。

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功绩是为群众斗争的新高涨做了组织准备。大会的缺点是没有提出农民的减租问题。

五大

1927年,由于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党中的地主分子和大资产阶级分子极感恐惧,大发“工农运动过火”的议论。陈独秀被反动气焰吓倒了,他企图以无原则的让步来使国民党中的反动分子不离开革命阵线,但共产党越让步,反动力量越上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工人和共产党员,公然宣布了反共。

在这个紧急关头,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80人,代表党员57,900多人。

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作了一定的批评,但由于大会大部分代表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实质及其危害性认识不深刻,因而未能对它进行彻底的批判。大会还通过了实行土地改革的决议,决定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至于小地主和革命军官的土地则不

没收。所以很不彻底。此外,这次大会对于武装工农、改造军队等重要问题都未加以讨论。

毛泽东同志虽然参加了这次大会,但被陈独秀排斥于大会的领导以外,并被非法剥夺了在大会上的表决权。大会最后仍选陈独秀为党中央书记。

这样,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事实上就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挽救革命的失败。

六大

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分析当前的政治形势,规定今后党的方针路线。

大会确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批判了认为当时中国革命已经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说法。大会提出革命的总的任务是建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工农民主专政,并发布了工农民主专政的十大纲领。大会提出了建立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大会指出,新的革命高潮是不可避免地就要来到,但当时政治形势还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因此,当时党的总任务,不是普遍组织起义,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的缺点是对民主革命的长期性,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对于革命失败后,党在策略上所需要的退却,特别是需要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这一关健问题,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大会虽对“左”倾盲动主义作了批判,但党的领导仍然掌握在“左”倾分子手中。党的六次代表大会的这些缺点,曾经妨碍了对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在党的第六次大会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正确地解决了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所没有解决和没有正确解决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从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中国革命就一步步走向胜利,党也一天比一天壮大起来。

七大

1945年4月2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正式代表544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121万党员。大会选出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详尽全面地总结了抗日战争中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规定党的总政治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报告指出,为着迎接全国的胜利,党应该及时地注意加强在城市中首先在工人阶级中的工作。

朱德同志的军事报告,总结了解放区军事斗争的经验。

刘少奇同志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经过了24年三次革命战争的考验,己经是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这就标志了党已经成熟,标志着它是将要胜利的党。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的。

猜你喜欢
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大会
怀柔区工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
我校社科联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举行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我家开(下)
WAIC与WIC大会简介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献给中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外一首)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第39届ISO大会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