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自愿原则,更加丰富多采地开展课外活动

1956-08-16 02:35尚琪
中国青年 1956年17期
关键词:时事组织生活课外活动

尚琪

自从有些报刊提出了“课余活动不要强求集体化”以后,获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青年团组织和青年学生的赞同,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强调一律参加,今后课外活动到底怎样开展?因此,谈一谈为什么课外活动必须坚决贯彻自愿原则及如何贯彻自愿原则还是必要的。

为什么要坚决贯彻自愿原则?

自愿参加的原则是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基本区别之一,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大纲、计划、要求,教师学生必须遵守,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或领导作实验、实习,学生去听讲,做实验、实习,如果违反这些制度和规定就是违反学习纪律。课外活动则不同,它是根据群众兴趣与需要组织的,如果我们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像课堂教学那样规定下来,不让同学自愿选择和自由参加,那就不能叫做课外活动,而成了变相上课,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就没有课内,课外之分了。

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像列宁所说的有知识又善于劳动的人,这个目的当然主要是依靠整个教学工作来完成的。但由于教学是在统一计划下按照一定的固定形式进行的,在完成这个任务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应该在课外活动中求得补充。课外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品质和能力的良好阵地。它除了能帮助学生扩大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术,得到政治上和体质上的锻炼与受到道德品质上的薰陶以外,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科学研究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精神和能力,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而学生之所以能在课外活动中得到这些好处,正是因为课外活动是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组织起来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多样、灵活,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学生自己的独立活动,他们带着充分的主动精神去开展这些活动,就会从其中得到教益。如果这些活动是强求一律,形成变相的上课,没有自愿原则,那么课外活动在这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就因之会消失或降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事强求集体,处处组织保证”已成了进一步搞好课外活动的主要障碍。课外活动强求集体化使不少学校团组织和教师在确定源外活动计划时,只凭自己主观的意图闭门造车,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或是满足于大家都已参加,而不积极设法改进活动质量;同时由于强求集体化,许多群众性活动均要全体同学参加,加上学生学习紧张,课外活动时间有限,所能组织的活动项目就有了很大限制,当然很难丰富多采地开展起来。同学们虽不欢迎但又不得不参加。因此我们说,不论是从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及进一步改进当前的课外活动工作来看,贯彻自愿原则是很重要的。

如何贯彻自愿原则?

如何贯彻自愿原则呢?我们可以就目前各个学校所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作一些具体分析。

一种活动是:同学参加与否,参加其中这一种或那一种形式的活动,并不涉及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所承担的义务和文娱活动。由于组织这种活动首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当然也还有其他的目的,如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等)。因此,采取哪一种休息形式,是看电影还是话剧,跳舞或是唱歌这完全是各人的兴趣问题,决不会涉及到他们的道德品质问题(当然这只是从艺术形式上谈的,在内容上艺术毕竟是有思想意织问题的)。组织这种活动,一定要坚决贯彻自愿原则,不能有任何强迫或压力,至于体育活动、各种知识性的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大体上也可以这样对待。如知识性活动学生参加与否,有时虽也涉及学习积极性问题,但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兴趣特长不一,因此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也应该完全凭其自愿。而以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来吸引大家参加。当然吸引并不排斥宣传,但这些活动的宣传主要不是讲政治道理,而是唤起群众的兴趣。

另一种活动是:学生对参加这种活动并无一定的义务,但却与自己的政治觉悟、道德修养有一定关系,如义务劳动、义务帮助、社会政治活动、时事学习等。一个有觉悟的青年,是不应该长期不参加这种活动的。我们在组织这些活动时,仍然应该坚持自愿原则,但是在组织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宣傅教育工作,向大家说明组织这种活动的意义,参加这种活动对自己的帮助,启发同学自觉参加。即使有少数学生经常不参加这种活动,我们也决不要用扣大帽子批评斗争等办法

勉强他们去参加,因为那样不仅不会使他们从政治活动中受到教育,反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对于这种人我们只能采取别的更适合他们兴趣与水平的办法去团结他们,耐心地教育他们,等他们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会参加这些政治性更强的活动的。这类活动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份量过重,如义务劳动,团中央召开的第四次学校工作会议中曾经提出每月不超过二、三小时,但不少学校上学期每周均在三小时左右。因此目前应大大减少这类活动的份量。学校行政和团组织要有计划地安排、认真加以控制。

还有一种活动是带义务性的活动,如党、团的组织生活,班会,中等学校的周会等。这些活动由于学生自己已自愿承担了参加这些活动的义务,因此就不能再实行自愿参加的原则了。如团的组织生活,团章上已规定一个团员如果六个月不过组织生活就作为自动退团。团员已入了团,就是已自愿承担了这个义务,不然他可以退团。但在这里必须把团的组织生活与团所举办的活动分开来,团的组织生活是必须参加的,团所举办的活动则要坚持自愿原则,至于说团日则要看内容,如果内容是旅行、会见等活动也不应该强制团员非参加不可。上面所说的带义务性的活动,虽然不实行自愿原则,但也必须注意群众的兴趣与要求、必须讲究效果,不能议团员只是凭着组织性去参加。目前不少学校在团的组织生活与班会中都存在着次数过多,内容干枯无味,方式上总离不了报告、讨论、学文件、批评、检讨、提保证等老一套毛病。我认为:会议次数应该大大减少,团的组织生活(包括团课和发展团员的会议)每月不应超过四小时,班会、周会每月各一次为宜。在内容与方式上也应加以改进,苏联学校中团的组织生活通常是采取主题会的形式,我认为我们团的组织生活和班会也可多采取这种形式。

加强对课外活动的领导

最后,我们还要谈到,贯彻课外活动自愿原则,决不是由学校发一道命令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从强制参加到自愿,是课外活动组织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变革,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从事,但也不要消极对待,无所适从,而应该把它作为改进课外活动的一个重大措施看待。学校团的组织必须大大加强对课外活动的领导,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在贯彻自愿原则的精神下搞的更加活跃,更加多种多样,更加适合群众的兴趣与要求。因此如何根据群众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活动就成为贯彻自愿原则的关键。在文化娱乐活动和知识性活动方面尤其是这样。根据现有的经验看来,解决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教师(包括教研组等机构),各种社团、小组和班级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加强对各种社团、小组工作的领导,使他们能在满足其成员的特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面对全校搞一些群众性活动,同时也需要在班级广泛发展兴趣小组,当然这些经验还是很不成熟的,真正成熟的经验还有待于各校在贯彻自愿原则后进一步摸索和创造。

时事学习和广播怎么办?

一般说来,自愿原则的贯彻并不需要作长期周密的准备工作,问题主要是没经验,而经验只有在实验中才能取得。因此不能把没有经验作为拖迟贯彻这一原则的理由。但有些活动必需先拟订一套代替旧制度旧办法的新的办法(哪怕只是初步的)或事先作一定的准备工作才能贯彻的,譬如时事学习和广播就是如此。

时事学习方面目前还有少数大学和大多数中等学校均是实行读报制度,这种制度除了带有强制性(如规定所有的学生到时均必须集中来听,而且要记笔记等)外,还有效果不高,花费学生(尤其是读报员)时间精力很多等缺点,因此应该取消。但取消后必须要有新的一套办法来代替它,如除了强贴报纸供大家阅读外,每学期作两、三次时事报告:每月举行一、两次小型的时事学习活动,如时事小讲座(大学生中可由同学自己或请研究生、政治理论教师讲,中学可采取班主任定期向全班学生作时事讲话的方式),好消息报告会、时事讨论会或辩论会等。此外还可以组织时事学习小组,由时事学习的积极分子自愿组成,他们并可面向全班同学作些时事宣傅工作和上述小型活动的组织者,有了这些新的制度和办法,同学们的时事学习就不致因读报制度取消而受到削弱。

校内广播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在学生吃饭时进行,另一种是定时要学生一律到教室坐着听。两种都是带强制的。实行自愿原则后,后者可以取消或改为自愿收听,前者虽可以不取消,但内容应以歌曲等能恢复疲劳增进学生食欲者为限。不要再在吃饭时勉强大家听时事和一般批评表扬等广播。校内广播作这些改变后,黑板报、壁报的质量就必须大大提高以使它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原来依靠广播的许多通知,也可改为文字形式。

贯彻自愿原则这对我们不少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上是一个不小的变革,它必然还会引起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有的学校也可能因此而使课外活动一度进入沉寂,但只要我们能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倚靠群众,加强组织领导,我们一定会在克服困难中,摸索出一套新的更完美的组织课外活动的经验来,从而使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时事组织生活课外活动
时事半月谈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时事政策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