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没有阶级性吗?

1960-08-20 05:12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中国青年 1960年12期
关键词:阶级性赵佶阶级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花鸟画有没有阶级性?这是艺术界争论很久的问题,也是有些青年很关心和有兴趣的问题。有人认为,花鸟画根本没有阶级性。这种意见完全错误,是容易反驳的。但是,有人提出另外一个论点,认为花鸟画除了一部分有阶级性外,另外一部分是没有阶级性的。他们的理由是,固然有一部分花鸟画是作者有意识地流露其思想感情,但是有一部分花鸟画仅仅是由于作者对自然美的触动,觉得一只鸟、几朵花很可爱,把它描绘下来,这些画仅仅是再现了自然美,而所寄托的也仅仅是画家对自然美的感受而未与阶级意识发生联系。这种论调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在文艺上的表现之一,数十年前,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梁实秋就自问自答地说:“歌咏山水花草的美丽,可有阶级的区别吗?没有。”今天,巴人同样用这种修正主义的旧货色来毒害青年,说什么“花香、鸟语,这是人所共同喜爱的”,是“人和人之间共同相通的东西”。我们不同意这种论调。我们认为,一切花鸟画,和其他一切艺术作品一样,无一例外,都是具有阶级性的。

自然的花和鸟是没有阶级性的,但对自然美的欣赏,各人的角度就不同。同是秋天的红叶,有人看了觉得很萧索,有人看了则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心情。同是牡丹,林黛玉看了和农民看了,欣赏的心情也是不同的。花鸟画既是艺术,画家更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凭本能作画,最起码他得认为美才画。美感是思维活动,进一步就要选择、剪裁,这又是思维活动。自然界中千花千鸟,为什么有的画家特别喜欢画这些,而有些画家却特别喜欢画那些?为什么即是同一对象,不同的画家来画,却会出现不同效果,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为什么封建统治者把牡丹看作花之王,把荔枝看成果之先,而齐白石却偏要为白菜打抱不平,发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的呼声呢?这些千差万别的现象,这些对美的不同感受,就其本质来说,是由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世界观决定的。鲁迅就指出过:“他(指美术家——引者)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象,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画面上的意趣,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古今画家的体会也说明了这一点。元代画家倪云林说:“余画竹,聊写胸中逸气耳。”齐白石在解放以前也谈过他作画的目的是“自己忧愤之气,能从笔端涌出矣!”中国有句俗语:“文如其人”,其实古人认为“诗画本一体”,所以画也如其人。为什么不同的人画出不同的画,道理就在这里。

有人喜欢随便拿出一张花鸟画来,让你立刻回答出这是属于什么阶级的。的确,有不少花鸟画的阶级性确是不十分明显,但却无可争辩地存在着,问题在于看你用什么方法分析。孤立地就画论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我们只要历史地、全面地、比较地看,一定可以看出任何花鸟画的阶级性来。所谓历史地,就是联系画家所处的时代、环境,创作的时间、条件,以及作品在当时当地的社会功能;所谓全面地,就是要全面分析这个画家的阶级地位、世界观、为谁服务;所谓比较地,就是要求与当时各种不同风格、意趣的画,以及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同一题材的画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评价一件艺术作品,看出一幅画的阶级属性。

那么,花鸟画的阶级性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以为,花鸟画的阶级性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题材范围:不同阶级的人各有其生活范围和不同的美感。宋徽宗赵佶和宋画院画家多是画其宫禁中的名花异鸟,与劳动人民休戚相关的农作物等则一般是被排斥的。五代时的院外画家徐熙是个“处士”,他画的题材则主要是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凫雁鹭莺、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文人画家主要画竹、菊、梅、兰等所谓高雅的题材,而认为“盖鱼虾乃村野俗物,如照虾画则俗气逼人,又焉能入大雅赏鉴哉?”而虾却是劳动人民出身的齐白石画中的重要题材。

(二)寓意象征:这是中国花鸟画常用的一种手法,文人画和民间绘画都表现得比较明显,画中形象往往是人格化的,有如文学中的寓言、神话。如牡丹象征富贵,画菊有傲霜之感,松、鹤比喻长寿,以及现在的用鸽子象征和平等。民间年画中的花鸟形象几乎无一不是有象征意义的,如石榴象征多子,桃子表示长寿。而且常用谐音的手法,如画鱼画莲花,叫做“连(莲)年有余(鱼)”等。

(三)情调意趣:当我们看画时,常常会感到一种情趣,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在画面上的自然流露而给我们的一种境界。我们看齐白石的画常常感到有一种健康、向上的情调,而看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画则有一种萧索、冷僻的意味。这是因为齐白石出身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比较健康,八大山人出身于明朝贵族,明亡后对清朝有一种消极反抗和出世的思想。民间花鸟画则完全给人另一种感受,情调十分健康、质朴,色彩强烈,构图丰满,富于装饰性,给人以欣欣向荣、喜悦的感受。

(四)社会功能:为谁服务是最重要的关键。我们要历史地看花鸟画在当时的作用。院体花鸟画是供皇帝、贵族享受和粉饰太平的,直播或间接起了维护封建统治地位的作用。民间花鸟画主要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它虽然常常不自觉地起了宣传封建道德观念的作用,但也表达了被压迫人民追求吉祥、幸福的愿望。

以上四点是花鸟画的阶级性表现的四个主要方面,这四方面也不能孤立地看,它们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体现在一幅画面上的。至于如何具体地体现在画面上,我们举几个画家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谈谈宋徽宗赵佶的画。赵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花鸟画家,他组织了宣和画院,大力提倡花鸟画,继承了唐、五代以来的优秀传统,和其他画院画家一起,把中国的花鸟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画,作为遗产我们今天是要继承的,但他的画面上却是明显地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的。赵佶在北宋末作了二十五年皇帝,这是北宋王朝最黑暗的时代。赵佶穷极奢侈,宰相蔡京命朱勋等人到处搜寻奇花异鸟怪石,这就是有名的“花石纲”暴政,直接引起了方腊起义。在汴京城郊大兴土木,起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亭台楼阁,被搜刮来的珍禽异鸟、奇花怪石都聚集在这里。这就是赵佶花鸟画所描写的主要对象,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歌颂花石纲的。“五色鹦鹉图”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一面是人民大众陷于水深火热,一面是在御花园中欣赏岭南搜寻来的珍禽异鸟;一面是人民饿死,一面是欣赏鸟儿“徘徊如饱稻梁心”。这样的作品,如当时拿到人民中去,被花石纲暴政逼得频于死亡线上的老百姓是决不会欣赏的。

另一部分是歌颂皇帝的统治地位的,“瑞鹤图”就是一个例子。这幅画描写皇宫屋顶,天气晴朗,祥云缭绕,二十只白鹤飞翔在上空,有的站在殿脊的鸱尾上,造成一种祥瑞的、似乎仙境般的意境。这幅画是作者以浪漫主义手法处理的,包含着作者的理想。当时国内政治黑晴,民不聊生,外族入侵,农民起义,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显然,这幅画是粉饰太平景象,模糊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设法稳定恐慌的封建统治集团的信心,企望封建统治永存,聊以自慰,自我歌颂的作品。

我们再看看于非an的画。于非an是学过赵佶的画法的,但由于他在解放以后思想的转变,在画面上的情调便显然与赵佶不同。为了歌颂祖国,为了给劳动人民欣赏,他解放后的工笔花鸟画比之以往画家的作品显得健康得多。他非常喜欢画人民所喜爱的鸽子来歌颂和平。例如他的“瑞云群鸽”,画面上蔚兰色的天空,一群鸽子在彩云间翩翩飞舞。他题道:“祥辉瑞霭,照耀和平。”这幅画和赵佶的“瑞鹤图”是一个极其强烈的对比。

我们再看看齐白石的面。齐白石生在一个贫农家里,八岁时就在家牧牛砍柴,十一岁时学作木工,二十岁已成雕花名手。齐白石由于出身于劳动人民,生活圈子比以往画家广阔得多,因此取材范围也就广阔得多。农村的题材,鱼、虫、虾、蟹,农作物,甚至农具,都成了齐白石画中的重要内容。他懂得劳动人民的喜爱和感情,因此看了他的画给人一种生气勃勃、健康、清新的感受,和一般文人画有极大的不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画了一幅白菜,题道:“不独老萍(齐白石)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画棉花曾题:“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画南瓜曾题:“此瓜南人称之曰南瓜,其味甘芳,丰年可作菜食,饥年可作米粮。春来勿忘下种,慎之!”多么淳朴的劳动人民的情感!

齐白石在旧社会里,处境十分痛苦,解放以后,得到了党的重视和人民的爱戴,心情十分愉快,因此他的画也就比以往更加健康,并常以此歌颂祖国以及和平生活。我们再看齐白石解放后画的“百花与和平鸽”。画面构图饱满,色彩灿烂无比。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不同季节的藤萝、玉兰、梅花、牡丹集中到画面上,几只鸽子在花下走动,两只喜鹊在树上报喜、造成一种富丽堂皇、充满喜悦的情调。试和已往的文人画比一比,不是阶级性很明显么?

我们举以上几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花鸟画的阶级性,而不是对这些画家的全面评价。一个人的世界观、思想感情往往是很复杂的,因此表现在画面上也不是单一的。

既然一切花鸟画都具有阶级性,那么不同阶级的人为什么都能欣赏?对古代艺术作品,我们今天仍能接受和欣赏。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有两点:

第一,上层建筑有继承性。列宁曾教导我们不要一概排斥旧的美,而是要让旧的美作为新的美的起点。他说:“即使美是旧的,我们也必须保留它,拿它作为一个榜样,紧紧地把握住它。为什么只是因为它是旧的就要蔑视真正的美,永远抛弃它,不把它当作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毛主席更进一步地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我国绘画有悠久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积累了精湛的艺术技巧,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花鸟画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在封建统治时期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所掌握并为他们服务的,但就其最深远的根源来说,依然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我们看古代的花鸟画是作为民族遗产来批判地接受的。我们除了欣赏它们优美的艺术形式和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花、鸟的自然美和某些健康的感情外,要仔细地剔除其糟粕,找出隐藏在画中的一切自我歌颂、空虚、颓废,自大、清高等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我们要创造社会主义的新形式、新内容,但不能脱离民族固有的传统。

第二,欣赏的角度不同。资产阶级看齐白石的画,不是单纯看其笔墨趣味,就是欣赏画面上流露的士大夫情趣,甚至只是为了装点风雅。而我们却是除了欣赏其艺术手法的高妙外,主要肯定其不失为劳动人民的健康、质朴的情感。所谓“都欣赏”,还是以阶级的思想、阶级的利益为基础的。

为什么各阶级对艺术的欣赏角度不同?这是由于艺术不同于科学理论,是通过形象给人以感染的,而欣赏艺术往往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特别是花鸟画,作者的感情是曲折而隐晦地流露的,不同阶级的观众是根据不同的经历,世界观、情感从不同的角度来接受、欣赏它的。同时必须肯定,作者流露在画面上的思想感情,对观众会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欣赏古代作品而为古人思想感情所俘虏的人并不是没有的。这正说明,我们要用无产阶级观点,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古代的一切遗产。

争论花鸟画的阶级性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无产阶级在花鸟画领域的阵地,捍卫无产阶级的文艺理论,而且是对修正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一个有力回击,也是我们青年从而提高思想觉悟的一个方面。

猜你喜欢
阶级性赵佶阶级
阶级话语与人性言说
赵佶画《瑞鹤图》后15年,北宋大厦将倾……
《瑞鹤图》传说
名画遗珍
《瑞鹤图》传说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论正确认识党性
刍论和平发展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国家本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