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结合是为了保证持续大跃进

1960-08-20 05:12
中国青年 1960年12期
关键词:关心群众精力群众

切实注意劳逸结合,全面安排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鼓舞下,最近两年多,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更是日益高涨。他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干劲冲天,不断地掀起群众运动的新高潮,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地向前发展。广大群众这种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冲天的革命干劲,是我们建设事业胜利发展的根本源泉,是我们革命的无限宝贵的财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党一再教导我们要十分珍贵和爱护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指出当群众的干劲越大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的生活,越要切实注意群众的劳逸结合。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就明确具体地规定:“不但在城市中,而且在农村中,应当实行平时实际工作八小时、学习二小时的制度。农忙或者农村其他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工作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但是无论如何,必须保证每天睡眠八小时,吃饭、休息四小时,共十二小时,这个时间一定不可少。”除此之外,决议还要求全党办好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卫生院、俱乐部、商店等等,使群众生活得好,休息得好。这一切,都充分地说明,我们的党不仅致力于发展生产,并且也极为重视组织群众生活。党对群众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领会党关于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劳逸结合的指示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保证坚决贯彻。

要贯彻党的关于注意劳逸结合的指示,首先应当正确地理解劳动和休息、苦战和休整之间的辩证关系。劳动和休息、苦战和休整,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紧张劳动之后需要适当的休息,休息又为紧张工作准备了条件,工作转化为休息,仟息转化为工作,有张有弛,有分有逸,这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贯彻劳逸结合,虽然看起来好象少工作或少学习了一两小时,但换得的却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正如毛主席所说:“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消华大学一个毕业班的同学在搞毕业设计时,同学们热情很高,为了赶“五一”献礼的任务,有一个星期同学们白天不睡午觉,晚上很晚也不愿休息,这样,干劲虽然很大,但由于睡眠不足,精力不好,工作效率很低,一小时的工作有时三小时还没完成,划出的图纸也往往错误很多。党支部发现了这一情况后,说服了同学们注意休息,在保证了休息和睡眠以后,同学们一个个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头脑清醒,思想活跃,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在人力减少一半,时间缩短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完成了某项毕业设计,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持续跃进,并且取得了学习、文体、卫生工作的全面跃进。长辛店铁路工厂的翻砂车间,自从贯彻劳逸结合,调整了劳动组织以后,不仅没有影响生产,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由此可见,劳和逸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方面调节得好,不但不会降低劳动速度,反而会加快速度,使生产、工作、学习能够有节奏地进行。所以担心劳逸结合会影响任务的完成,会松群众的劲,这种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有人所以产生这种顾虑,原因在于他们片面地理解了劳逸结合的关系,把劳和逸的对立面夸大了,他们不懂得紧张劳动之后的休息,酣战之后的休整,不但可以恢复体力,保证健康,而且可以利用空隙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研究战略战术、方式方法,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使任务完成得更加多快好省。适当的休息和休整,也就是一个养精蓄锐、厉兵秣马、整顿旗鼓,为新的战斗取得胜利作好准备的必要条件,其结果就会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如果人能适当的休息,他就可以格外学习和工作。”在安排休息和休整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是争取将来更高速度的跃进,是为了保护群众的积极性,把工作搞得更好,不是促退而是促进,不是泄气而是鼓劲;这和那种害怕紧张反对苦战的促退派是有根本区别的。

其次,应当认识到,是否注意群众的劳逸结合、爱护群众的积极性的问题,是个群众观点的问题。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吃饭、睡觉、休息,这是群众实际生活中的几件大事,是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决不能采取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的态度,而应当做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以重视。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关心生产,不关心群众的休息和生活,不爱惜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是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是我们所坚决反对的。

注意劳逸结合、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对于共青团组织来说更为重要。青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保证他们的健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人民和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同时,由于青年热情高,干劲足,总是以英勇突击的姿态,参加各种战斗,他们往往不注意或不大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大会正确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团组织特别要重视和正确安排青年的工作、劳动和休息。一九五三年,毛主席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的时候,就指示青年团“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关心青年的工作和学习,又关心青年的身体和生活,是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最大的群众观点。目前有些团组织对关心青年的娱乐、体育、休息是重视不够的,我们应当坚决纠正这种现象,把毛主席指示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喊得更响亮、贯彻得更坚决。

第三,如何注意劳逸结合,把劳逸安排得好,又是个领导艺术问题。党中央规定的“无论如何,必须保证每天睡眠八小时,吃饭、休息四小时,这个时间一定不可少。”这是党规定的政策界限,我们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并尽量按照“平时实际工作八小时”来安排我们的任务。这样,也就可以促使我们去更好地提高领导水平,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要提高领导水平,首先耍善于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有人把这比喻为“牵牛鼻子”,就是说把劲使在刀刃上,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精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本刊本期发表的北京民用灯具厂的领导经验就很好。当他们承担人民大会堂等国庆工程制作花灯的任务时,按照他们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水平,要如期完成任务,还差工时三十万小时,需要增加二百五十个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开始工人们热情很高,提出“就是六个月不睡觉,也要把任务完成”。厂党委指出这种热情虽然很好,但作法不足取。于是,领导上就引导工人在技术革新上动脑筋,找出了十几道工序作为重点,进行了技术革新,实现了“六化”,改变了手工生产花灯的旧常规,劳动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这样,他们抓住并解决了主要矛盾,争得了时间。其结果,不仅大大地缩短了工时,保证了工人的睡眠、休息和学习,而且出色地完成了生产任务。要提高领导水平,还要求我们善于全面地考虑和安排工作,注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克服工作中的重叠现象和文牍主义,尽量避免和少给群众增加负担,节约群众的精力和时间。经验证明,在我们工作中,能够节省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少的,比如有的团支部,为发展一个团员,由于事先没有专人负责,作好准备,往往开了三四次会也解决不了问题:而当他们贯彻了劳逸结合,注意了工作方法的改进,事先有专人作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只要开一次会,花个把钟头,就解决了问题,这不仅节省了群众的时间,也使得团干部本身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研究问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毛主席著作,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政策水平,更多更好地为党工作。

坚持做到劳逸结合,这是关系千百万群众的日常生活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大跃进的问题。因此,各级团的干部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劳逸结合的深远意义,切实注意安排好青年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使青年永远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冲天的干劲,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大跃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关心群众精力群众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节选)
多让群众咧嘴笑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铸成新时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导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论新时期如何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读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