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

1961-08-16 03:35
中国青年 1961年21期
关键词:珠穆朗玛峰对流层候鸟

最近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通俗自然科学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和生理卫生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我们特选择几则于本期发表。天地间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个人的知识则很少,一些看来是很平凡的问题,但真要解答清楚,确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做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编者

天有多高?

在几百年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现在,“地有多厚”已经被人们弄清楚了。从地球的表面向下,大约6,400公里,便到地球的中心了。

天有多高呢?这问题回答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天高,当然是从地面算起,可是,算到哪儿为止呢?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从地面一直算到宇宙的“尽头”,这天高是没法量尽的。人们常常喜欢把地球比方成桔子,地球表面附着的大气层就象桔子皮。如果把天高算成是这层“桔子皮”有多厚,这倒是可以回答:天高800多公里。

人,是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我们头顶上10一12公里以内的空气,这层空气叫“对流层”。在对流层里,非常热闹,热空气急急忙忙地上升,冷空气匆匆促促地跑来补充,它们不停地“对流”着。对流层里水汽多,尘埃也多,云、雨、雪、雹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以上,直到80公里的高空,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景致与对流层大不相同,那里的空气稀薄得多了,好象凝滞了似的。这里很少有水气与尘埃,自然也没有白色的云朵,平流层里一切都那么宁静,是个静悄悄的世界。

在平流层以上,直到800公里的高空,叫做“电离层”。电离层里的空气更加稀薄了,空气的分子被解离成带电的粒子——离子。电离层非常热,有时温度高达摄氏几百度。

在800公里以上,那是“桔子皮”的边缘了,叫做“扩散层”。扩散层空气极其稀薄,是大气层的最外层。谁都知道,你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靠着空气的传播。在扩散层里空气又稀又少,即使在你的耳边放炮,你也听不见。

至于在扩散层以外,那便是进入宇宙间的真空地带了,是地球的“桔子皮”以外的地方了。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还在长高?

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运动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世界登山运动的最高纪录一一海拔8,882米。

似乎这已经是世界上最高之巅,今后不可能有此这更高的登山纪录了。但如果过了很多年以后,再度登上珠穆朗玛峰,那又将创造一个比这更高的登山新纪录;它不再是8,882米,而是8,882米以上。

奇怪,高山又不是植物,它怎么也会象树一样长高呢?

地质学家发现,构成喜马拉雅山的岩石,很多是在海中造成的,比,如岩层中有珊瑚虫造成的石灰岩,还有海生生物变成的化石等。原来在几万万年前,在现在喜马拉雅山的地区,竟是一个狭长的海。

这个世界屋脊怎样从海里长出来的呢?大约六千万年以前,西藏地区发生了向上隆起的运动,最剧烈的时候平均每百年上升12-13米。产生这种地壳运动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是地球在几十万万年中所积聚起来的热,使地球深处的温度达到了好几千度,但在不同地方的温度和压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地完会发生运动。有的地方地下物质变成熔融了的岩浆,经常向外膨胀,往地表部寻找出路,这肢力量非常巨大,往往会造成地震,爆发火山,以致把地壳托了超来,喜马拉雅山就是这种地区。这一上升运动直到一百万年才慢慢停息下来,但地下热和岩浆的膨胀运动仍然存在。1950年中印缅边境发生了大地震,珠穆朗玛峰因为这次地震升高了几十米。这证明珠穆朗玛峰还在长高,今后还会继续长高;当然长高的尺度在短时期内是觉察不出来的。不仅珠穆朗玛峰在长高,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的山,也都在上升。

候鸟为什么能找到原来住过的地方?

一到秋天,当北方的寒流开始慢慢地往南移动的时候,对气候最敏感的候鸟,就一批一批出发往南飞去。海鸥、百灵鸟、大雁、燕子……分别飞到它们南方暖和的故乡去。它们飞到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去,飞到地中海、非洲去,飞到印度、埃及去。一飞,就是几千公里。

可一到春天,它们又会一批批地飞回来,飞到去年春天、夏天在这里生活、孵小鸟的故乡。几千年,几万年、无数年代以来,它们的祖先就一直是这样的老规矩,一点不马虎。从北方的故乡飞到南方的“老家”,或者从南方飞回来,这中间的路程十分遥远,有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隔着重重迭迭的高山峻岭和浩瀚无边的海洋,可它们一点不会迷失方向。

候鸟是依靠什么判断方向的呢?

过去,有人认为鸟类能根据太阳来确定方向。可是这个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许多鸟在乌黑的夜里也能依循着正确的方向飞行。

不久前,有一个科学家在天文馆里做了一个突验:他捉了几只夜间飞迁的候鸟——莺,放在天象厅里。天象厅就象自然界的夜空,满天星斗。这些莺就在天象厅里根据人造星空进行季候飞迁。当把“天空”的位置回转180度时,它们就调头向相反方向飞去。“天空”的位置一连变换了好几次,莺总是朝着它们过冬的地方飞去。这实验证明,候鸟是依靠星空辨识方向的。

此外,人们想:海员们在茫茫大海洋里,是靠罗盘来定方向的,也许鸟类也有磁的感觉吧?

有人把鸽子作了试验。他们把鸽子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结果,这些鸽子都能正确无误地飞回原地。后来,他们在鸽子的翅膀下系了一小块磁铁,情形就不同了,鸽子都迷失了方向。平常,我们也可以看到,鸟类常常绕着无线电台的天线乱飞,在这些地方,鸟类也会迷失路途,找不到自己的巢。这些事实证明,候鸟也能利用地球磁力线来确定方向。

为什么“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

农谚道:“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

农谚是我国农民在千百年实际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里有着丰富的科学内容。

夜有浓霜,怎么白天会有好天呢?我们先要看看霜是怎么形成的。霜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汽遇到了地面上物体温度降至O℃以下,凝结而成的。霜的凝结不光是地面温度降低,还要决定于天空有没有云,是不是刮风。

天空有密云的时候,就仿佛替大地盖了一条棉被,地面的热散发不出去,温度就很难降到0℃以下,地面温度在0℃以上时,根本谈不到结霜。可要是刮风呢?刮风的日子,即使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但是冷空气积聚不起来,仍然结不成霜。换句话说,要结霜必须是天空少云,也不刮风,而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好了,凝结成霜的这些条件,正是晴天的预兆,无怪“霜重见晴天”了。

至于下雪多又跟丰年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着哩。几番瑞雪,盖在农作物上,就象一床厚厚的棉被,松散的雪把大量空气固定下来,静止的空气导热性差,就保护了农作物免受更冷气候的影响;同时这一层雪对于躲藏在农作物极部和土地表层里的害虫却很不利;另外,在天气温暖起来的时候,雪化成了水,又滋养了农作物。有了这么许多好处,这些农作物到第二年怎么会不欣欣向荣呢?北方还有一句农谚:“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也正是“瑞雪兆丰年”的意思。

地球上什么地方全年昼夜都相等?

地球,象你平常玩的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着。陀螺转动时,顶上的中心点与底部的尖端是不动的。地球自转时,也有两个不动的点——南极与北极。连接南极与北极而通过地心的一条线,叫做地轴。地球,便是绕着地轴不停地转着。

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着,所以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会儿对着太阳,一会儿又背着太阳——白天代替了黑夜,黑夜又赶走了白天。

然而,为什么白天有时长,又有时短呢?

这是因为地轴与射过来的阳光常常不是相互垂直的缘故。

在地球各地,每年只有两天的白天与黑夜是相等的,这两天是春分与秋分。因为在春分与秋分时,地轴与射过来的阳光恰恰是垂直的。我们中国地处北半球,夏天,太阳是直射地面,白天也就长;根反的,冬天,太阳是斜射地面,白天也就短。

在地球上,只有赤道上全年昼夜都相等。在那里,太阳老是直射地面,人们永远过着昼夜等长的“有规律”的日子。

除了赤道外,还有更怪的地方一一南极与北极。在极地,常常有半年老是白天,半年老是黑夜。在那里,有时白天中午,太阳也不过略略高出地平线,到了半夜里,太阳也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因此在夜里,太阳光虽然减弱了,但仍能看书读报。然而,另外半年,却不光是夜里没太阳,连白天也没太阳,整天夜色朦胧。

猜你喜欢
珠穆朗玛峰对流层候鸟
郴州地区对流层顶气候概况
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需要你的保护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雄伟的珠穆朗玛峰
与珠穆朗玛峰比高低
实时干涉测量中对流层延迟与钟差精修正建模
成都地区2005~2015年对流层NO2柱浓度趋势与时空分布
“洋候鸟”回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