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

1962-08-16 03:35闻蔚
中国青年 1962年9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感情子女

闻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但是,青少年一代耍真正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培养教育过程的。在这里面又包括着一连串的有关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我不是做教育工作的,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想提什么意见,只是就家庭教育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目前有些同志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也有一些同志虽对家庭教育是注意了,但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却有不恰当的地方。他们有一些人认为,今天的青少年是在五星红旗下长大起来的,革命事业的发展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年轻一代不存在走其他道路的问题。也有一些人认为革命干部子弟是无产阶级的嫡系,和革命有天然的感情,无疑地会走革命的道路。也有一些人认为小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的,小时候干点坏事没有关系,因而就不必去干涉他。也有一些人认为教育孩于是幼儿园、学校的事,是少先队、共青团的事,家庭可以不管或者少管他们的事,……。有着这些看法的人,必然会放松对于女的教育,从而也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影响到我们将来的革命事业。这些思想,值得我们严重注意。

现在,我首先来谈谈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任何社会都有接班人的问题。历来的统治者都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当然,今天我们无产阶级不同于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更不是封建统治者那种“家天下”式的代代相传,而且也不会发生那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剧;社会的发展必然耍走向共产主义,革命事业革命队伍的发展总是一代胜过一代。这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事业的继承人,如果发生问题,他们也会把革命事业领入歧途,使革命走弯路。因之,使我们的下一代如何成为忠实可靠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便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这些道理也许大家都是清楚的,但是,我们许多同志往往很少想到,自己的子女也是革命的下一代的队伍中的一员,而往往忽略了对自己子女教育的责任。培养教育子女是家长应尽的义务,也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来说,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同时也就是对党、对革命事业负责。培养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就是直接为革命增加了一分力量,作出一分贡献;反之,对于女教育不当,出了废品,就直接使革命减少了一分力量,造成了一分损失。我们应该把教育子女提高到对党负责、对革命事业负责的高度来看。

这点认识是一个前提,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子女教育中许多问题便因此而解决了。我们还必须对下面一些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社会的发展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我们今天的少年、儿童,乃至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一代,是在红旗下长大的。他们不断地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他们必将成为共产主义的新的一代,这都是毫无怀疑的。但是,能不能说,他们就没有并且不会受其他旧思想、坏思想甚至反动思想的影响和“教育”呢?能不能说我们的下一代中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共产主义者而不存在走其他道路的问题呢?不能这样说。大家知道,我国目前还处在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还同时存在,这两种思想的并存和斗争的局面,还将有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因此,今天我们的子女,一方面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又会受到封建的资产阶级的乃至各种反动腐朽的思想的影响。这种旧思想、旧意识,不仅老年人有,壮年人、青年人也有;不仅一般群众思想中有,就是在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思想中也有。当然,新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最终必将完全代替旧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但是旧的思想意识也如同旧的反动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一样,它们也不会自动地从社会上消失。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社会里,社会主义思想虽然已经处于统治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成为指导思想,但是这毕竟是全新的事物,人们对它总还会有或多或少的不习惯,乃至在某些人思想上发生抵触;而各种旧思想、旧观点,在社会上已存在了几千年,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人们如果对它不加警惕,就会不自觉地受它的影响,不自觉地会受旧的习惯势力的支配。

这是就整个社会情况来说的。对我们每一个家庭,包括革命干部的家庭来说,也是如此。我们革命于部,包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担负领导工作的革命老干部在内,是不是我们的头脑中完全是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而完全没有任何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因素呢?我们家庭中的成员,特别是我们的父母,老一辈人的头脑中就没有各种旧的思想意识呢?拿我的家庭来说,我们夫妇两人参加革命、入党都已几十年了,但是我们家庭中有没有旧的思想意识呢?有的。我的一个岳母和我们同住在一起,无时无刻不和我们的孩子接触,她身上就有很多旧的思想意识,这当然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孩子。比如,我们常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说谎,位是,我们那位老人却有时教孩子说蔬。这两种思想,在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斗争是尖锐的。一方面是自觉地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教育青年,另一方面却是不自觉地按照旧的习惯势力影响青年;也可以说,一方面是培养,一方而是损害。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家庭中特别是革命干部的家庭中,这种斗争往往被人忽视,而看不出来,因之就放松了警惕。

也有些革命干部认为,我参加革命几十年,我的子女自然是革命的后代,他们与共产党与革命有天然的感情,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有些革命干部子女也有此想法,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打了保票,根本不存在走其他道路的问题,即所谓“红色保险箱”的说法。这种论调也是不对的。老一代的革命干部之所以参加革命,走上革命的道路,有其当时的主客观原因。比如,如果他们是工农出身,多半由于在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受压迫受剥削;如果是知识分子,往往由于有爱国主义思想,富有正义感,痛感国家的贫困落后,或者是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威胁,没有出路,等等,因而对旧社会的反动统治不满,走上革命的道路。今天,对他们的子女来说,客观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了,不存在吃不饱,穿不暖,受压迫,受剁削的问题,也不存在失业的威胁。他们的生活很温暖、很幸福。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一般劳动人民群众的家庭要更好一些。从这一点来讲,革命干部子弟倒是不如一般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子弟容易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走革命的道路。这样看来,如果某些革命干部和他们的子女自视特殊,抱着所谓“红色保险箱”的想法,滋长一种优越感,自然会放松警惕,放松思想改造,这不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吗?

也有人认为,小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的,小时候即使偷点摸点,有一点坏习气也没有关系。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人生下来,本无所谓性恶,也元所谓性善,他将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全看容观环境对他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反动文人胡适有过一段话:“真理是百依百顺的女孩子,你把她装扮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对真理来说,当然是胡说;对小孩子的成长来说,我看倒是真理。一个年青人的成长,从幼年到成年,全看客观环境(父母、家庭、学校、社会)对他进行什么样的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按照无产阶级的思想面貌塑造他,也可以按照资产阶级的思想面貌塑造他;哪一种思想对他的影响多些、强些,那种思想在他头脑中就会占主要的地位。小孩子的头脑也是一种思想阵地,这个随地也不会是真空的,不用正确的思想、原则进行教育,各种不正确的错误的思想就会侵蚀他,各种坏习惯就会沾染上他。小时候沾染些坏习气,就意味着错误的思想在他的身上有了萌芽,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这种错误思想还会发展、滋长。

有的人口头上也知道子女教育的重要,但又认为这是托几所、幼几园、学校的事,是少先队、共青团的事,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固然,上述这些组织对孩子、对下一代负有专门培养教育的责任,是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样有重耍的责任。谈到教育子女的时间,其实,这不同于学校上课,是不必要什么专门时问的,而是随时随地都可对子女进行教育。我们每个做父母的总和自己的子女接触的,饭桌上、谈话中,看一场电影、看一次戏,一同去散步,外出,都是教育的场 所和机会,即使平日不在一起,不是也有假日的团聚吗?不是也免不了通信、探望吗?而且,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莫不对子女发生影响,也无一事不是在对子女进行教育。可以说,对子女的教育,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关键在于我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有意识地去利用各种时机。

其次,教育子女还有内容和方法上的问题。有些父母虽然在思想上也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不尽恰当之处。这方面的问题,分下面几点来谈:

第一,对子女的教育在内容上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纲。这一点,对家庭和学校来说,都是共同的。但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看这个问题现在没有解决。常见到有些家长对于女的教育几乎是用上政治课的方式,讲一通大道理。例如讲劳动创造世界呀,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呀,树立无产阶级立场呀……等等。这些道理当然都是正确的,是应该,讲的。但是往往由于讲这些道理时不结合实际,孩子听不进去,收效不大;甚至孩子会感到和学校政治课没有区别,以致把和父母的谈话当成一种负担。在我看来,对孩子的教育,尤其要注意抓孩子们生活中活的思想,即善于根据和捕捉孩子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事件进行教育。比如,我的一个侄子参加边疆工作,中途开小差回来,我就把这个孩子留在我家里,了解他为什么回来。以后,再根据他的思想慢慢进行教育,结果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又重新回到边疆去了。以后,我又将此事告诉我的几个子女,说明开小差为什么不好,应该如何看待个人前途、组织性耙律性以及如何看待艰苦生活等问题。又比如,我的一个孩子在乡下劳动了一个时期,回来问我:“为什么我和农民合不来?”我就结合此事和她谈阶级立场不同和思想改造的艰巨性长期性等道理。生活中这类机会真可以说是俯拾即是。比如,如果发现孩子们说谎,就给他讲人为什么耍诚实,说谎话的害处……等等。这就叫就事论事,也是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一贯指出的思想教育上应该遵循的方针,不过在家庭教育中这一点更为突出更加重耍。当然,就事论事中,父母也特别耍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榜样来。这是由于,一方面,孩子善于模仿,另一方面,也只有以身作则,进行教育的收效才会更大。所以,古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这是切身经验之谈。

第二,要善于利用家庭感情进行教育,父母不要对孩子隐瞒自己的感情,分寸上不宜过宽也不宜过严。家庭教育有其特点,和学校、社会的教育不完全相同。在我看来,这些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善于运用家庭感情进行教育。家庭有天然的父母对子女和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关系和感情,不过父母子女之间是最主耍的)。据我接触,今天许多父母还不懂得或者不善于利用这一点。通常有两方面的毛病:一是对孩子的感情不明朗,喜怒不形于色;孩子作了好事无动于衷,孩子作了坏事犯了错误也不置可否。二是分寸上或则失之过严,或则失之过宽,滥用感情。

在孩子面前不要隐瞒自己的感情,这是教育孩子爱憎分明、是非分明的好办法。孩子们有缺点,做错事,犯错误,是免不了的;这不一定是由于意识问题,而通常是由于孩子们年幼无知,分不清是非好坏。父母感情的喜怒之间,就等于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是”,什么是“好”,什么是“非”,什么是“坏”;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愈是对小孩子,这一点愈加重要。此如,我的孩子有了缺点,做了一件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我就不大高兴。这时,孩子往往会问:“爸爸,你这几天不高兴我吗?为什么?”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是的,我不高兴,因为你什么事做错了.这时,孩子往往又会问:“那么,我不这样做了,我改了这点你就高兴、就喜欢我了吧!”孩子们做了好事,比如帮助了同学、别人,拾到东西送还人家等,我就非常高兴,说他做的好,鼓励他今后就这样做,表扬他几句。孩子们总是愿意父母喜欢自己而不愿父母讨厌自己的。这就会促使孩子努力学好,防止学坏,天天向上;而在一旦有了缺点、犯了错误后能及时改正,勇于改正;也使孩子在实践中懂得了是非,分清了好坏。父母的爱憎分明,是非分明,就使得孩子们爱憎分明,是非分明;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喜怒不形于色,道貌岸然,整天板着面孔,或者喜怒无常,喜怒没有根据,当然就使孩子感到爱憎不明,是非不清,元所适从,这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同时,不要对孩子滥用自己的感情,在分寸上不宜过宽也不宜过严。过宽过严是通常父母们易犯的两个极端。一是过于溺爱,失之于过宽,不但在生活上体贴照顾入微,所谓“把一切美好的献给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而且对孩子犯了错误有了缺点,也满不在乎,甚至加以庇护。另一个极端是失之于过严,孩子小有缺点则严加训斥,甚至施以体罚。前一种极端往往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不听话,这当然不好;后者则容易使孩子害怕父母,干了错事、犯了错误不敢承认,甚至隐瞒、说谎,严重的会使孩子感到家庭没有温暖,不愿回家以至出走。这都是我周围发生过的事。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女儿讨厌他的家庭。这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了解,原来这位同志对他的女儿过于严厉,使她害怕,以致她一旦有什么缺点或犯了错误时,便不敢回家。多年以来,我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运用感情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得当它就是教育上的优点,运用不当它就成了教育上的弱点。所谓“得当”,我看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对孩子不隐瞒自己的感情;分寸上不宜过宽也不宜过严。

第三,父母对待孩子的问题必须保持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父母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上可能有分歧。这并不奇怪。但是对孩子的意见必须取得一致。我们把这叫做“不给孩子钻 空子”。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父母之间及时交换意见就行了。否则父亲母亲各说一套,互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甚至钻了空子。我就见过这样的事:有些人家的孩子作了一件事,父亲说做得对,却又挨了母亲的批评;或者父亲,批评孩子,母亲却为孩子辩护,甚至包庇孩子的缺点。这就很不好。我们父母之间,不管是谁,在对孩子的一些较大的问题作出决定前,总是互相商量,取得一致的意见。而且不仅父母之间,就是家庭和学校,和少先队、共青团等各个方面,对孩子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上也应尽量取得一致的意见。要做到这一点,大家共同坚持一条正确的合乎共产主义思想的原则,再加上及时保持联系、经常交换意见就行了。

第四,是教育子女不要特殊化的问题。不可否认,今天我们有些革命干部的家庭和一般工农劳动人民的家庭在生活水平上还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还不可能马上消灭。但是有差别并不意味着革命干部的子女一定会产生特殊化的思想,一定会产生优越感。关键仍在于如何进行教育。教育的得当,革命干部家庭对培养革命的下一代是个有利条件,便于培养自己的子女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教育的不当,则会成为不利条件,反而会滋长子女的优越感特殊感,而培养出一些娇生惯养、脱离劳动人民的特权人物。这后一种危险并不是完全没有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当然在方式方法上可以多种多样,但我看最主要最经常的有两条:一是不要使自己子女的生活特殊化,应和当地群众保持同样水平,教育他们艰苦朴素;一是督促子女参加劳动,特别是有机会就参加农业劳动,以便在劳动中建立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对上学的孩子的学费、伙食费总是严格控制,不给他们太多,平时在家总让他们自己动手缝洗衣服,打扫卫生,假期有条件时总要他们到农村参加一个时期的劳动。

上述这些内容和方法上的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要根据家庭的特点对子女进行教育,特别是要善于利用家庭感情这个特点。当然除上述这些特点外,不同的家庭还有不同的特点。同是革命干部家庭,特点也不一样。有的干部参加革命的时间久些,有的短些,有的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有的是一般干部,有的子女众多,有的是独生,有的处于大城市,有的处于中小城镇,……等等,因此,各人还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特点去向子女进行教育。关键在于思想上的重视,把教育子女看作革命事业的一部分,看作是向党向革命事业负责的问题。思想上重视了,就会认真去进行教育,也就会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来的。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感情子女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