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待人,密切联系群众

1962-08-16 03:35麦穗
中国青年 1962年9期
关键词:先进分子威信态度

麦穗

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广大干部,要用同志式的、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这件事情的意义,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共青团干部和广大干部一样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革命干部,是群众的勤务员。因而我们同青年群众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平等待人的态度,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这种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正确关系,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里的干部真正平等待人,那里的干部就得到群众的充分信任,群众的自党性和积极性就得到进一步发挥,工作就能得到顺利开展;哪里的干部如果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就会使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不好,而使那里的工作蒙受损失。

平等待人,要求我们的干部不要以为自己比群众高出一头;不要喜欢以领导者自居,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不要以干部的职责来作为特殊化的资本;不要骄傲专横,遇事不同群众商量,就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自己却不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平等待人的态度,要求我们的干部,真正关心群众的痛痒,懂得群众的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善于同群众商量问题,向群众请教,启发群众对我们进行批评,监督我们的工作;在群众中间勤勤恳恳地、耐心地、细致地进行工作,坚持说服的方法,热诚地引导着群众前进。

有些同志常说干部总应该与群众有所不同,干部要象个干部样子。干部和群众究竟有些什么不同?假如说,这种不同指的是:当了干部要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水平,更加努力提高自己以身作则的责任心,更加努力密切自己同群众的联系,更加谦虚谨慎,那当然是对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干部作为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和群众的不同,只能表现在觉悟程度和模范作用上。但是,假如这种不同,指的是:当了干部,就要摆出架子,不再和群众促膝谈心了,不再和群众一起娱乐了,不再愿意群众拍着自己的肩膀称呼老张老李了,也就是说,处处要显得自己比群众高一等,不能再平等相处了,那就是不对的。

干部的觉悟程度可能比较高,也应当比较高。干部可能比群众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和全面些。但是,这种不同,并不意味着干部就可以高人一头,而只是表明他们应该担负更多的工作。干部并不是天生就比群众聪明;干部的聪明常常只是集中了群众智慧的结果。只有当一个干部善于平等待人,虚心向群众请教的时候,这个干部才能集思广益,从各方面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形成比较周到、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意见。 同时,干部有了这种比较周到、全面、深刻的意见,也不能就采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向群众发号施令,而只能采用虚心商量的态度,让它再回到群众中去,让群众自觉自愿地接受,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并且在实际行动中继续检验、丰富和修改这些意见。干部的模范作用,也正是在于干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群众,而不是要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所以,模范作用也不能作为高踞于群众之上的一种借口。

既然我们的干部,与群众不同的一面只是表现在觉悟程度和模范作用上,那末,所谓“干部样子”,也只能表现在这些方面: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模范地执行党的政策,树立雄心壮志,加强全局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等。离开了这些方面来谈什么“干部样子”,往往就可能变成了干部架子。

从立场观点、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本质上来说,革命干部是有共同的“干部样子”的。从性格、特点、个人风格、举止行动上来说,革命干部是没有什么确定的、一律的“干部样子”的。有人认为,当了干部,就要在外貌上一本正经,凛凛然架乎群众之上,使人望而生畏,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这不但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干部样子”,相反地,这往往还是我们所需要不断克服的缺点。当然,有的干部可能生动活泼一些,有的干部可能不苟言笑一些,但是,只要他们在本质上都具有上面所说的应有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那末,这些性格、特点上的差别是完全允许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团的干部认为,自己和群众平等相处,群众同自己很亲近,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自己讲话就不灵了,没有威信了,工作就不好开展了;因而他们认为和群众相处,还是耍保持一定的界限,不能太随便。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个人的缺点、短处是客观存在的,要克服它,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放在群众中,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从干部本身的锻炼方面来说,千万次的经验证明:越是平等待人,同群众的关系亲密无间,就能够听到群众的意见和批评,群众就乐意帮助你,乐意向你质疑问难,也给你提供自已的知识和经验;也就能够使自己经受更多的磨炼,取得更多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成长起来。

和群众平等相处,是否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了呢?这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我们革命干部的威信。有人以为,群众畏惧自己,就是自己有了威信。这是一种旧思想、旧观念,也是一种迷于假象的看法。革命干部的威信,应当建立在模范行动上,建立在民主作风上,建立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上,也就是说,建立在真正能够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上。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和群众平等相处。假如一个干部不能和群众平等相处,群众对他“敬而远之”,不敢“亲而近之”,这就决不是他有了什么威信,而只能是他脱离了群众。要知道,所谓一个干部有威信,就是指他在群众中有威信,通过他们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而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因此干部的威信不是自封的,而是需要群众批准的。脱离了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拥护,那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呢?!

这里有必要谈一下同群众“保持一定界限”的问题。干部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一样的关系,应该亲密无间地团结在一起,不能说要和群众保持一定的界限。当然,群众中间也有是非问题,也有先进和落后的问题,从这些具体情况来说,界限是有的,因为是非不能混淆,先进的不能降低到落后的水平。但是,分清人民内部的是非界限,这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理解为耍同群众疏远起来,用轻视的、不睬不理的态度去对待群众;如果这样做,就不符合于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同时,分清先进和落后的界限,这在任何意义上也不能理解为先进分子可以傲视落后分子,和他们隔绝起来;如果这样做,那就会使先进分子失去他应有的作用。先进分子的作用,正在于能够用平等待人的态度,团结中间分子和带动落后分子,大家一同前进。因此,先进分子的责任就是要和广大群众密切联系,而不是要和他们格格不入。

可能有的团干部是因为当了干部,主要是作别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因而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教育者自居,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不能和群众平等相处。

作为一个团的干部是有责任教育青年群众,有责任向青年群众进行思想工作的。但是,这里也有一个是否能以平等待人的态度进行这种工作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还说,“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毛泽东同志在这些地方所告诉我们的,对我们做思想工作来说,都是十分重耍的原则。首先,我们要担负起教育群众的责任,就要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要向群众学习,就不能以为只有自己高明,别人就是什么都不好。其次,向群众进行思想工作,并不等于就可以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要同群众平等相处,赤诚相见,彼此关怀,互相交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再次,真正有效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启发群众的自觉,使群众自觉自愿地克服身上确实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只能耐心地细致地帮助别人进步,而决不能离开别人的自觉,简单急躁地命令别人进步。

从这些原则出发,我们对青年进行思想工作,只能采取说服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因此,我们的思想工作一定耍适应对象的特点,符合对象的觉悟水平,从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他们。我们的思想工作还常常需要采取规劝的、耐心启发诱导的态度,并且要讲究适当,讲究分寸。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只是板超面孔来说一套简单的政治术语,更不能随意训斥群众,或者不分事情的大小轻重,一概认为越提到原则高度就越好。循循善诱的、热诚的、内容准确而又深刻的教育帮助,同那种简单粗暴的、内容空洞而又尖刻的教训人,是根本不同的。所以,向群众进行思想工作,决不能作为可以不用平等态度对待群众的一种借口,而只能说,正因为我们要向群众进行思想工作,就要坚持说服的原则,就要平等地对待群众。

归根到底,干部用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的问题,是一个干部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问题。它虽然常常从许多方面不同地表现出来,但实际上都离不开这个事情的本质。抓住这个本质,我们就不难看到,妨碍着我们平等待人的,最终还是一些旧的、不符合群众观点的高人一等的思想在作怪。所以,为了更好地树立平等待人的态度,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推进我们的事业,我们一定要透过自己的种种具体想法,把旧观念克服下去,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观点在我们的头脑里日益强大起来。

猜你喜欢
先进分子威信态度
关于“人的威信”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四川宜宾至威信高速有望年底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