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当第一代新农民

1963-08-16 03:36许家屯
中国青年 1963年12期
关键词:知识青年革命劳动

许家屯

最近,接触到一批在国营农场、人民公社生产队里劳动、工作的知识青年,他们是近几年来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中去的广大知识青年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大都立志红在农村,专在农村,锻炼自己成为我国第一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他们这种革命的行动和志向,给广阔的农村带去了新的朝气,增添了新的景象。

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实践说明:知识青年到了农村以后,只要认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农业生产技术是可以学会的,农业生产劳动是可以胜任愉快的,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技术改革是能够作出贡献的。他们之中许多人己经成为新的农业劳动者,有的还被评为公社、生产队或农场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这样,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增加了一支新的有生力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青年在农村中,由于勤劳好学,不少人已经初步掌握了从事农、林、牧、付、渔等生产知识和技术。知识青年学会种田的本领,这不是简单地意味着多一个人吃上这行饭,给农业生产增添一个劳动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到青年一代如何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农艺传统的问题。大家知道,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广大农民身上积累着几千年来农业生产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无限源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项无价之宝。到农村中去的知识青年,继承了老农民的技术和经验,就取得了农民的资格,成为一个真正的农业劳动者。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和上一代农民不同的特点,即他们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有条件运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去研究、整理、总结广大农民的实际经验,去学习、试验、使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新发展。

知识青年学会种田的本领,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关系到创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问题。我国广大农村,由于过去封建制度的统治和小农经济的束缚,长期处于灾难深重之中,不仅经济上十分穷困,而且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武装农民,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党和政府号召革命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不但要求他们去担负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水平,逐步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历史任务,并且要求他们本身通过农业生产劳动的实践,继续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使自己成为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一支新军,成为创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新的一代。

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实践说明:知识青年到了农村以后,由于他们有着一定的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由于他们在参加农业劳动之后,又积极热情地参加农村各种实际斗争和生产队的各项业务工作,这就为办好农村集体经济充实了一批骨干力量,给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增加了新的积极的因素。

在农村生活中,他们许多人表现出忠于革命、热爱集体、先公后私、克己让人、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精神。他们处处关心集体利益,不计较个人报酬得失。有的忘我地参加集体劳动,社员说他们热爱劳动的劲头好象得了“迷病”;有的白天劳动,晚上为队里理财,却拒绝给他评加工分;有的在分配自留田时,说服家庭选瘦田,让出好田。他们还经常对那些不顾生产质量、自私多占多用的行为进行说服、批评,同一切危害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有的还勇于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坏人的反社会主义、反革命活动坚决展开斗争。有的因而“得罪”了一些人,遭遇了讽刺、污蔑和打击,但也不动摇,坚持斗争到底。他们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他们有些人担任了生产队的会计、保管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一般都认真积极,大公无私,贯彻政策,坚持制度,深得社员群众的信任和赞扬,社员们称他们为“放心会计”、“好管家”。

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以至人民公社,巩固地向前发展着。而且,我们党对农村人民公社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根本政策和工作条例,这些对于进一步办好集体经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要正确贯彻这些政策,要很好实施这些条例,必须有一批觉悟很高、大公无私、能掌握政策、有业务才能的干部。到农村中去的知识青年中,势将涌现出大批这样的人才来。他们只要在认真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深入地研究生产队的经济核算,探索 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的规律,就能够在这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实践还说明: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不仅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也是他们本身锻炼成长最好的道路。他们在农村劳动中、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然改造着自己,培养着热爱劳动,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生活的新的思想感情。比如,南京农场的青年女饲养员车学英,原来是个初中毕业生,现在把“心思都搁在猪身上”,担料、挑水、喂猪、清圈,样样都干得十分有劲,并且为了照应方便,“索性一条席子、一床被”搬到旷无人烟的山坳里住。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年轻的姑娘,粪里来,尿里去,不嫌脏,不嫌苦吗?可是,她却从劳动实践中体会到“没有猪粪臭,那来千家万户饭桌子上的猪肉香”?从而把自己日常的工作同广大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爱上了这一行”。许多知识青年到了农村参加劳动后,思想感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少人已经不同程度地清除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顶住了社会上某些落后舆论的压力,坚决与那些旧的思想意识决裂,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革命的、平凡劳动的生活道路。

党和毛主席从来都把青年当作是革命的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把知识分子当作是革命和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但是,毛主席又指出过:青年的自然的缺点是缺乏经验,而革命经验是必须亲身参加革命斗争才能取得的。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因此,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革命到底的。知识分子的这些缺点,只有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才能得到克服。

今天的知识青年,都是在和平环境中生长起来,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城镇里生活的。他们不但缺乏革命斗争的锻炼,而且没有经过劳动实践和艰苦生活的考验。为了使自己成长为革命的接班人,知识青年离开学校,就必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斗争最复杂的地方去,到生活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今天农村的生活环境,比之城市要复杂一些、艰苦一些。古话说: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就能够受到更多的、更深刻的磨炼,从而真正成为忠于革命事业,经得起任何风险,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生产斗争经验,密切联系群众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和建设者,真正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可靠的接班。我们不论从国家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着想,都必须这样做。

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参加农业建设,去当新农民,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革命行动和革命志向。

毛主席一九三九年在延安青年群众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里又指出:“中国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应该觉悟到将自己和农民结合起来的必要。农民正需要他们,等待他们的援助。他们应该热情地跑到农村中去,脱下学生装,穿起粗布衣,不惜从任何小事情做起,在那里了解农民的要求,帮助农民觉悟起来,组织起来,为着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即农村民主革命而奋斗。”

大家知道,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没有广大农民的参加,革命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在我国革命历史上的每个重大时期,党总是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中去。以往时代的革命知识分子,遵循着毛主席的教导,走上了这条革命的道路,和农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英勇不懈的斗争,取得了农村民主革命的胜利,进而同全国人民一起取得了我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光荣地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仍然是这样。在我国六亿多人口中,就有五亿多是农民,他们无论在革命斗争中和建设工作中,都是一支最伟大的力量。而且,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打好农业这个基础,工业和其他建设事业才能得到发展。如果我们在建设时期离开了农民这个伟大的同盟军,不去巩固农村的集体经济,不去加强农业生产建设,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全部落空。因

此,今天党和政府正在集中主要力量去加强农业战线,去支援农村人民公社,并且号召我们发扬到农村中去的光辉传统,热情地去帮助农民进一步觉悟起来,组织起来,提高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大农业而奋斗。这是我国建设时期的一项新的重大的历史使命,也正是革命时期到农村中去的伟大革命行动的继续。

不仅如此,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和农民一起进行革命和建设工作,带着新血液投入农民的队伍,既能促进劳动人民知识化,又有利于知识分子劳动化,又是逐步实现“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一个革命的开端。

以上所叙说明,建设时期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当新农民,和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到农村中去同农民实行结合一样,都是革命的行动和革命的志向。这种志向和行动的革命性,就其根本而言,是在于他们的所想所为,都是从革命的需要出发,适应着不同时代的要求,同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群众结合一体,共同奋斗,不断地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

然而,目前并非所有的知识青年都充分认识到今天到农村中去的时代的革命意义。于是,有的仍迟迟不决,徘徊于城镇。有的把农村当作临时的落脚地,准备“过渡”一个时期再去升学。有的虽然安心务农,却又意志消沉了,“不求龙飞凤舞,但顾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总之,他们都认为只有升学才有前途,农村生活“平淡无奇”,到那里去会埋没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故而埋怨自己“生不逢辰”。

青年是富有理想、又有志向的。但是,革命青年必须有革命的理想和志向。我们革命的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开始新的生活,就应当彻底抛弃那种“学而优则仕”的庸俗的个人主义的所谓“理想”和“志向”,建立起新的、革命的理想和志向。这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改造自然世界,改造农村面貌,创建起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并在这个岗位上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终身。这样,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生活就有鲜明的目的,工作就有蓬勃的生气,也就会看到自己无限光明的前途。

再说,任何远大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从平凡细小的工作开始。而任何平凡细小的工作,只要是有益于人民,有利于革命,都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如果毫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处处从革命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生活就不会感到什么“平淡无奇”,而会过得有意义、有朝气。有一位参加了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说得好:只要自己不平凡地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变得不平凡。

上面说过,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中的一个成败攸关的根本问题。进一步而言,在我们这个约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中,解决了农民和农业这个问题,对于全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将会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我们革命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从事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正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是新时代的要求,这难道还能够说自己是“生不逢辰”吗?不。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正是生得其时,是成长在一个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光辉时代。

为了发挥我们这一代知识青年的这种革命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青年同志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勇敢地、热情地到农村中去。并且,希望已经到了农村的青年同志们,再接再励,勤劳苦学,艰苦斗争,努力实现自己成为我国第一代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光辉理想和志向。

首先,希望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农村的阶级斗争,从中学习和发扬我国农民的革命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传统。在农村中充满着各种复杂的矛盾和斗争,除了人们需要对自然界进行的斗争之外。还有长期的、时起时伏的、有时甚至很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还有长期的、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和斗争。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确立阶级斗争观点,学会阶级分析方法,才能够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掌握住一条基本线索,去观察事物,辨别问题,分清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从而坚定地同一切阶级敌人展开不调和的斗争,并且正确地、恰如其分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种种矛盾。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我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长期的革命教导下,在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主义的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经受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他们和工人阶级同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他们有着光辉的革命斗争传统和光辉的阶级斗争传统。到农村中去的知识青年,要善于在各项实际斗争中向革命干部和贫、下中农学习,学习他们的阶级坚定性,学习他们顽强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我国农民的这些光辉的斗争传统,做到又红又专。

第二、希望坚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掌握生产斗争的实际经验,使自己的知识逐步充实起来,并且培养起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知识分子的一般特点是脱离体力劳动,他们的知识基本上是从书本上得来的。 这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在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还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由于同一个特点,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和劳动人民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首要的事情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这也是一种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课,是前进道路上的第一关。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取得农民的资格。即使是担任了管理工作的知识青年,也切不可脱离生产劳动。我们不能设想,如果自己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怎么能够去带领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建设。只有经常参加生产劳动,才能深入地了解农业生产,才能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真正取得农民的信任,也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并且使自己更加健康地成长。

第三、希望虚心向老年和成年农民学习,学习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学习他们勤劳朴实的优良品德,学习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一切是很难从书本上或其他地方去寻求的,主要要直接从农民身上去学习、仿效、汲取。即使是从农业科学技术书籍中学到一些新的生产技术,也必须取得农民的具体指导,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可以断言,一个知识青年到了农村以后,如果不向老年人和成年人学习,失去农民的帮助和支持,则将一事无成。反之,如果甘拜老农为师,老老实实做农民的小学生,勤学好问,把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全部接受过来,就能够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所作为。

第四、希望继续学习科学文化,钻研新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创造,在继承农民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配合农业科学工作者,把我国的传统农艺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发展成为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青年到农村以后,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得远一些,切不可只看到目前徒手使用锄头、镰刀这种简单现状,而把过去所学的初步科学文化知识丢掉,一般来说,我们在中、小学里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些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以至外国语,对于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或者从事哪个专业,都是有用的、必不可少的。再从农业现代化的前景着想,这些现有知识同需要比起来,那就差得更远了。因此,我们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不仅要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还要进一步学习各种有关的自然科学。并且,学以致用,利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各种新的知识,去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去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去采用各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去进行各种有益的试验工作,千方百计地去揭开大自然的秘密,对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革作出出色的贡献,在继承我国优秀的农艺传统和发展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中,担当起这项继往开来的伟大任务。

猜你喜欢
知识青年革命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知识青年”回乡,应该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