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才溪乡看儿童团的革命传统

1965-08-20 04:02
中国青年 1965年9期
关键词:儿童团上杭县团员

最近,我们到上杭县才溪乡访问了十一位苏维埃时期的革命老人。这几位老人,都参加过少先队和儿童团,有四位还担任过区、乡儿童团的领导工作。现把我们访问的情况介绍如下。

才溪乡男女老少都有组织

上杭县才溪乡是福建革命老苏区之一。一九二九年六月解放,七月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曾被中央苏区评为第一模范乡。毛主席曾写过著名的《才溪乡调查》

才溪乡的群众组织很严密,从七岁至六十岁都分别编入各种组织。当时的组织情况是,七岁至十五岁成立儿童团,十六岁至二十四岁加入少先队,二十五岁至四十五岁加入赤卫队,四十五岁至六十岁成立担架运输队。

各种群众组织都实行军事化,有一套军事训练制度,纪律很严明,开会都得排队入场。儿童团是一九二九年十月建立的,一九三四年红军北上后,停止了活动。前后有四、五年的活动历史。我们去了解时,当地群众都有深刻的印象,反映很好。

儿童团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儿童团是儿童的革命组织,受秘密共青团支部领导。他们有一整套严密的组织。

(1)编队:按自然村三十人为一小队,以乡为单位建立大队。村、乡儿童团的干部,都由儿童民主选举。区成立儿童局,由共青团选派十六、七岁的年轻团员,担任儿童局的书记。

(2)成员条件:凡是七至十五岁儿童都编入儿童团,不办理申请手续,按分田户造册。由于暴动成功翻了身,穷人家的儿童都愿意参加,并且感到很光荣,活动也很积极。

(3)标志:每人一条红领带,一顶鸭舌帽(也叫列宁帽),一根木棍。

红领带是由约一尺长、两寸宽的红布制成,活动时系在脖子上,结法与现在的红领巾一样。布是打土豪没收的,不要钱,但团员超龄后,要将红领带缴还团的组织。

鸭舌帽也是组织上发的,有蓝色的和黑色的,上面有一个红色五角星的帽徽。

木棍由各人自备,约两尺长。

大、小队长平日和团员一样不佩带特别标志,只是到了军事检阅时,喊口令的人胸前斜挂一条红色值星带。

(4)团旗:红地,三角形,中间有斧头、镰刀、五角星。在白色的旗袴上,写儿童组织名称。

(5)团歌:即现在流行的《共产儿童团歌》。

(6)印章:乡大队有印章。

(7)团礼:与解放军敬礼一样。

(8)纪律:儿童团纪律严明,出操不得迟到,违犯纪律要处分。儿童们总是服从领导,执行命令。

儿童团的任务和活动

(1)军事操练。村小队每周要操练一次。能者为师,谁会谁教。

(2)站岗放哨,查路条。多数由年龄大而又识字的孩子担任。

(3)做扩大红军和中心工作的宣传。在儿童中选择能说会道的组成宣传队,编民歌、快板,动员参军和搞好生产。

(4)做拥军优属工作。以村为单位划片包干,帮助烈军属砍柴挑水等。红军进村时,组织慰劳队、募捐队,为红军收集慰劳品。

(5)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看水、放牛、拣狗粪人“儿童肥料所”。还开展了“儿童团礼拜六”的活动,为烈军属义务劳动半天,还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他受群众欢迎。

(6)一九三三年形势紧张时,还经常派儿童团员押送豪绅地主转移。二十多里的路程,坏家伙乖乖地听指挥,不敢乱动。反围剿中儿童团员做“竹针”(把竹子削尖,插在路上,刺敌人的脚和车输),埋在山路要道,使敌人不敢轻易活动。

(7)百分之八十的儿童都上学。还经常做游戏,多是“迭罗汉”、“蛇脱壳”等。男女一起活动,带有反封建的意义。

为了推动活动的开展,区儿童局每年都要结合纪念节日,举行两三次检阅。内容有军事操练、唱歌、跳舞、游戏等,有时还加上刺杀、打马刀等军事比武表演。检阅前一个月就发通知,各大队部接通知组织团员进行训练。

检阅的评判员请学校的教师来担任。各种操练表演都由孩子自己领导,并且采取记分的办法。

县儿童局也举行检阅活动,每年约一次,都是结会纪念节日进行的。

一九三二年的红五月,中央苏区儿童局在江西省瑞金叶坪,举行了儿童总检阅。上杭县挑选了一百名儿童出席,其中才溪乡儿童团员就有二十九人。比赛结果,上杭县获得了总冠军的光荣称号。毛主席还亲自接见,并讲了话,对儿童们教育和鼓舞很大。

儿童团的组织领导

中央、省、县、区都设有儿童团领导机构——儿童局。县儿童局,设专职正副书记各一人,区设专职书记一人。

省儿童局开会,有时也吸收一部分区儿童局书记参加。会上交流经验,互相促进。

县儿童局每年召开区儿童局书记会议约六、七次。会上主要是布置工作任务,交代工作方法,研究有关领导问题等,区儿童局的工作:(1)召集乡大队长会议,贯彻上级指示。(2)组织检阅竞赛。(3)训练儿童团骨干。(4)下乡检查儿童团的活动。

革命老人对今后教育儿童的意见

我们在调查儿童团的组织和活动情况的同时,征求老革命同志对今后教育儿童的意见。他们普遍地认为,党和毛主席一贯重视培养教育儿童的工作。特别是毛主席提出的要加强对后一代阶级教育的指示,非常重要。他们认为,应该把这一教育长期坚持下去,代代相传。七十七岁的革命老人王文齐说:“现在的儿童都是解放后生长起来的,从懂事起就有毛衣、球鞋,又有书读,过去的阶级苦一无所知,这是很危险的。俗语说‘人富无三代,如果不让孩子们懂得过去的苦,就会出败家子。”残废老红军王庆台说:“我眼睛瞎了有耳朵,腿坏了有嘴巴。我虽然年老身残不能参加劳动,可是我一定要担任教育后代的工作。”老革命同志反映,现在的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阶级教育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儿童们比较普遍地不懂得阶级斗争,阶级观念模糊。(2)学校的课本需要改革,内容应增加旧社会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穷人的苦难史和党领导的斗争史。(3)有不少群众对教育后一代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清,对儿童的教育有所放松。(4)领导没有跟上。有的党团组织没有把儿童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少年儿童工作只限于校内,没管校外。抓了读书忽视了全面培养。基层团的组织,今后应和过去一样,切实把少年儿童工作管起来。

这些老同志都一致认为,过去苏区时期儿童教育活动搞得很活跃,儿童的作用也很显著,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应该很好地总结起来,继承和发扬儿童团的革命传统。他们认为儿童的组织还是按行政村建立好。他们说,必须引导儿童从小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让他们在实际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团上杭县团员
研学安源儿童团 致敬鲜艳红领巾——“安源儿童团中队”风采录
星星火炬放光芒:儿童团的故事(1)
山东根据地抗日儿童团的组建与发展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The listening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s and the basic skills to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中央苏区儿童团的总检阅
上杭 上杭县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
青春闪光 何惧病痛——记上杭县官庄民族中学老师陈小燕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上杭县儿童友好家园开展“陪孩子一起长大”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