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精神胜利法”吗?

1982-08-28 05:46王松鹤张松年
中国青年 1982年10期
关键词:公心远大理想阿Q

王松鹤 张松年

我是一个青工班长,没什么工作方法,也谈不上什么远大理想,每天就是很早来到厂里,做好班前准备;工作时脏活累活抢在前;评奖时,总是主动让给其他同志。由于这样,我们班的工作很有起色,同志关系也不错。说实在的,我很少学习,也没那么高的觉悟。有时想来也觉得吃亏,但又一想,只要工作搞得顺利些,同志间融洽些就行了。我经常同条件比我差、工作比我苦的人比,这样一来也就觉得心安理得了。可有人说我这种心安理得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真想不通。编辑同志,您能替我解答吗?

青岛张松年

松年同志:

现在的确有人常常把“阿Q”和“精神胜利法”当成时髦的词挂在嘴边。开句玩笑还可以,如果较起真儿来,我看还是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鲁迅在《阿Q正传》里,以漫画式的笔调挖掘和剖析了几千年来“象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的“沉默的国民的魂灵”。阿Q是一个受统治阶级没落思想毒害的中国落后农民的典型。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以自轻自贱和自欺欺人的方式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以自我麻醉来平抚心灵的创伤。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被剥削被奴役的现实,也严重地妨碍他真正的觉醒。从表面上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时表现为受凌辱后却心安理得;但“心安理得”并不是“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从信中看出,你是一个身先重范、有责任心的班长。在工作上你能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平时又能经常同条件比你差,工作比你苦的人比。在你和你的同志共同努力下,班组工作很有起色。由此而来的心安理得,乃是你对于个人和集体、劳动与享受这些关系的正确理解。“心”是公心,“理”是正理,精神上的“安”和“得”是无可非议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则是受了凌辱和愚弄之后,似乎骂一句“儿子打老子”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实,阿Q的“心”被人蹂躏,“理”被人践踏,阿Q的“安”和“得”只是一种精神病态。这样一比较,不难看出,“心安理得”并不是“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

你在信中说,自己谈不上什么远大理想,也不懂得工作方法,所做的努力和自我牺牲,只是为了工作搞得顺利些,同志间融洽些。我相信,这是你的真实思想,但应该指出,这正是你思想上的局限性,你的一些苦恼也是由此产生的。

一个班组,要想工作搞得顺利些,同志间融洽些,光靠班长一个人的自我牺牲是不够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还有一些贪得无厌的人,甚至还有些胡搅蛮缠的人,光靠别人做出自我牺牲是填不满他们的胃口的。根本的方法是让人人都能出以“公心”,人人都懂得“正理”,这样才能求得一个集体乃至一个社会的“安”和“得”。为此,你这个班长,除了工作上带头之外,还应该和你的同志们一起加强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当人人都能心安理得地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时候,你们班组的工作才能真正顺利开展,同志关系也才能真正融洽起来。

另外,心安理得不能仅仅建筑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当“比下有余”时,还能想得通;但当“比上不足”时,往往容易心灰意冷。在人生的道路上,“比较”常常是一面镜子:工作上、事业上,要向高处比;生活上、待遇上要和低处比,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愿你在提高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基础上,做得更加心安理得,更加坦然和自觉。

王松鹤

猜你喜欢
公心远大理想阿Q
狗狗衔衔枝大赛
人无公心:唐烜所见新政受挫之原因
阿Q和老A
习近平论远大理想
莫以私事废公心
“公心治理”释放善治效应
关于“吃” 的远大理想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现代化网民要有“仁心”“学心”“公心”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