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的法国家庭

1982-08-28 05:46周柯
中国青年 1982年10期
关键词:法国家庭孩子

周柯

在巴黎工作多年,动身回国前,同志们羡慕地说,准备回去享受天伦之乐啦!是啊,虽然我和爱人都在法国,但在北京还有老母和小女牵肠挂肚,谁不想早日回家团聚呢!家庭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细胞,尊老爱幼,同甘共苦,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许多中国人一生漂泊海外,到了晚年,却千方百计地想落叶归根。那么法国的家庭又是怎样的呢?

战后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国很多普通的家庭都有一间象样的客厅,几间小小的卧室,设备齐全的盥洗室、厕所和厨房。据官方统计,一半以上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汽车、电视、冰箱和洗衣机,当然,不少人是分期付款购置的。由于家用电器的普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学习和娱乐的条件。在巴黎,许多在职人员和家庭妇女在夜校和大学,选学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我还常常看到巴黎人全家乘坐小汽车到郊外度假,森林中,小湖旁,有的骑自行车,有的跑步,有的围坐着野餐,有的躺着享受那在办公室享受不到的阳光……

从孩提开始

法国人是热情好客的,尤其是对中国人。他们说,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人朴实,可信,有修养。因而常常是一见如故,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去作客。

有一次在农村,我与一个十八个月的婴儿同睡一间房,我真担心他晚上哭闹,要妈妈,结果一觉睡到大天亮。早晨醒来,他自己在小床上玩,还冲着我笑哩!西方人的习惯,孩子从小就不和父母同睡一间房,一块厚厚的尿布陪伴孩子到天亮。虽然有些孩子临睡前撒撒娇,但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孩子也习惯了,夜里不哭不闹,免去父母许多麻烦。

我还是一位大夫家的常客,他们夫妇都在夜校学中文,对中国很友好。他们住在一座六层楼的公寓中,除客厅、餐厅、厨房外,还有四间小小的卧室和三间盥洗室。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各睡一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布置。女孩房间里井井有条,不免有一些娃娃、玩具之类。小伙子的房间却杂乱无章,倒也反映出他的爱好:五光十色的灯,迪斯科音乐,在满墙的电影、体育明星的照片中间,还有中国的地图和一张马克思的肖像。

小伙子不常住在家中,而是住在大学附近的一间一套的公寓内。西方青年一般到十八岁就开始独立生活,自谋出路,或靠半工半读继续求学,家庭条件好的也要赚点零花钱或度假的费用。大夫的大女儿利用假期去农村收葡萄,一位前部长的女儿课余给人当保姆。据报道,前总理、现任巴黎市长希拉克年轻时也当过饭店招待和私人司机。一般说,法国青年独立生活能力较强,社会经验较丰富。这是我们某些娇生惯养的青年所不及的。不过,有些家长告诉我们,青年放任自流,也易受社会的不良影响,他们对孩子很担心,却又管不住。

晚年的孤独

在科学发达、经济发展的西方,家庭关系显得十分松散。早在六十年代,笔者在瑞士就遇到过这样两件事:一位年轻人,午饭时间过家门而不入,问他为什么不回家进餐,他说,在家吃饭也要交钱,不如在大学食堂吃自由,因为家里已经给了生活费。一位九个孩子的妈妈抱怨说,孩子长大一个走一个,身边的这个老九也要走。她丈夫早亡,辛苦一辈子到头来落得孤苦伶仃。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现在的法国怎么样呢?

我所到过的法国朋友家,不论城乡,没有一家结婚后的儿女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至少也是两个院子。老人感叹地说,过去家庭关系比现在密切些,农村比城市密切些。现在逢年过节子女来串串门,相待如宾也就不错了。

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十分寂寞,不少独身老人只得去养老院了却残生。法国一位著名政治家的父亲就住在养老院,在附近的一家华侨饭店吃包饭。曾经是“法国第一夫人”的戴高乐夫人也逝世于修道院中。平民就更不用说了,有的孤独老人死了多日无人过问,等到臭气外溢才被人发觉。

社会舆论已开始愈来愈强烈地为风烛残年的老人呼吁。各政党在竞选纲领中也提出要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的许诺,以争取民心。上台后,也都在创办老人俱乐部、养老院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在交通费、影剧票、公园门票等方面为老人减价,电视免税,安装电话给以优惠。孤老补助费从1974年开始比生活指数增长也略快一些。社会党上台一年以来,最低养老金提高了20%,每月达到1700法郎。但是,经济措施终究代替不了人情冷暖。难怪一些老人爱养猫狗,他们说,猫狗终日伴随,比儿女还亲哩!

青年的苦恼

青年人,特别是女青年,除为前途、就业担忧外,在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上也有他们的苦恼。

结婚后,女青年就面临失业的威胁。一位旅居法国的希腊教员对我说,她女儿是搞化学的,一直没结婚,因为找职业时,人们都要问她是不是结了婚,已婚女子就业的机会比未婚的少。对于雇主来说,结婚就意味着分娩、缺席。

据了解,法国城市里幼儿园还是比较多的(农村要少些),三到五岁的孩子85%都能上幼儿园,五到六岁的孩子100%都能上。可是收三岁以下孩子的托儿所却极缺。青年夫妇有了孩子以后,没有人看管,妈妈只好暂停工作。这样一来,以后再找工作也就更难了。现在有的企业允许半天上班,半天在家照顾孩子,也算解决了部分妈妈的困难。

如今,西方一些青年人不愿结婚,但时兴“试婚”,高兴时男女在一起胡混,不高兴就另求新欢。据估计,约有一半的青年人实行“试婚”。当然,其中不少的人终于结婚,组成家庭,但也有不少人是混上几年以后散伙。受害的是女青年,她们常常受骗上当,被人抛弃。有的沦为娼妓;有的偷偷坠胎;有的被江湖医生欺骗,死于手术台上;有的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一人承受所有的家庭负担。在5300万人口的法国,独身母亲(包括离婚的和没有正式结过婚的)就有62万5千人,还有15万单身父亲。有的因为婚姻和家庭问题上的不幸,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童年的不幸

近年来,法国离婚的人数增长很快,1978年约为1960年的一倍半。1979年有56万5千离婚的妇女。离婚不仅断送了青年自己的幸福,也殃及那些无辜的孩子,使他们从小就得不到家庭温暖。据法国报纸报道,十六岁以下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只是和父母中的一个一起生活。

离婚时,仲裁机构十有八九是把孩子判给母亲抚养,父亲负担一部分费用。但是,有的孩子又离不开父亲。帕斯卡五岁时,父母离婚,他表示愿意和父亲过,但仍判给了母亲,他三番五次逃出去找父亲。十岁时,他沿途搭便车,走了250公里找到父亲。父亲也不愿和他分开,把他留在家中,结果,父亲因触犯了“不交出孩子”的法律,被判监禁一年。孩子需要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的孩子却被判为父母轮流各养一个月。孩子说,这个月妈妈抛弃我,下个月爸爸抛弃我。有的孩子因父母不和而遭厄运。1979年圣诞节,发生了两起惨案,一位二十七岁的妇女药死她的三个孩子以后自杀;一位二十八岁的妈妈把自己十五个月的婴儿溺死在水井中。原因是丈夫要离婚。

我去过一所私立住宿学校,原以为学生都是富家子弟。一经了解,才知道这所学校是收容享受国家助学金的无人抚养的孤儿的。校方对学生很刻薄,孩子们吃不好,甚至吃不饱,还常常受体罚。谁能想象得出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繁华的巴黎郊区呢!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虽有双亲,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年轻的父母只顾自己寻欢作乐,不去教养孩子,甚至不顾孩子的安危。有一对年轻的夫妇,把一个六岁、一个四岁的孩子关在家里,装满一冰箱食品,就一起出门旅游去。孩子吃完储存的食品就开始饿肚子,直到邻居听到孩子的号啕大哭才发现。这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

回到国内,看到老母在亲友、邻居的照料下,精神矍铄,正欢度晚年;小女在幼儿园的培养下,聪明活泼,正茁壮成长,触景生情,我深深感到还是社会主义祖国好!

猜你喜欢
法国家庭孩子
法国(三)
法国(一)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