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1985-12-29 03:53孟乃昌
祝您健康 1985年2期
关键词:凹坑功夫太极

孟乃昌

流传甚广的太极拳问世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它作为一种经过了历史考验又较少偏颇流弊的锻炼方式,赢得了中外人民的交口赞誉和衷心的喜爱它奇特的健身效果以及蕴含于其中的耐人寻味的力量,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人对它的追求。

然而,就象学下棋一祥,马走日、象飞田的规则一学就会,可要把棋艺提高就不那么容易了。太极拳也是如此,太极套路好学,但要获得太极功夫还真不那么容易呢。比如说,练拳时体内无感觉呢,还是头顶和小腹(百会与关元穴所在)总有一股温温热感呢?在严寒时练拳,是越练手脚越凉呢,还是热感至手、足心(劳宫、涌泉穴所在)呢?这是区别你练得是太极操还是太极拳的关键所在。没有内在的感觉,只是循规蹈矩地做着套路,那只能是在做太极操,而非太极拳也。当然,动比不动强,但离获得太极拳的真正效果,相去就甚远了。

那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呢?其实,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做到“放松”了。练太极拳特别强调要消除神经系统的紧张和全身肌肉的放松,要求打太极套路时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其中,“放松”是正确练法的起点。何为放松呢?有人认为,松就是松弛、松软,于是打起套路来,浑身软塌,还以为“太极用意不用力”就是不要用劲,这实在是对太极拳的一种误解。照这些人的看法,“太极四两拨千斤”恐怕是天方夜谭了。

太极拳所说的松,是全身关节的舒展。放松是指的全身关节、肌肉、肢体在形态和生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地伸展、松开,说到底是“似松非松”。这样的放松,就不是软绵绵了,而是有一种“内劲”,一种刚柔相济的内劲。如何做到这种真正的放松呢?不少人认为这一点很难,不用劲吧,自己练着也觉得乏味;用劲吧,一用就僵,动作就不圆活了。怎么回事呢?这主要是因为劲都蹩在手腕上了。那么,应该是怎样一种感觉呢?你可以在小臂上承受一重量,来体会一下负重时肢体用劲伸展拉长的感觉。当去掉重物时,肢体仍维持这种“长”的状态,当然是全身的相应放长。就是这种把上、下肢尽量引长,即为放松。怎样来检查是否放松了呢?在有人指导的条件下很好解决,因为人体是内外相合的,内部放松以后,外形上就显得圆,显得浑厚,而不是僵直或软塌(以及别的一些判断)。自己也可以检查,当真正放松以后,在肩关节处(肩髑穴)出现一个凹坑,功夫深一些的人肩头放一个鸡蛋也不坠落;肘关节(曲池穴附近)和腕关节(阳溪穴附近)处也会出现凹坑,但要小得多,自己摸摸看,有了坑,且渐渐加大,就说明有了功夫,开始步入正确的练法,这种放松。是太极拳练法的基础,没有放松就没有太极拳,就不是太极拳。

对放松与否的另一个自我检查是,放松以后有一种内在的饱满、圆满劲,身量上有长高了的感觉,尤其是腰部,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感到它能使上劲并能带动全身。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真正做到了太极拳论上说的“源动腰脊”。这样,从全身放松,以腰带动这个角度看放松的目的就更清楚了,就是要使全身联成一气,“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是指腰,也就是太极,一动一静是指腰的动和静。祖国医学中有一种说法,认为两肾为命门所在,太极拳取此种说法,把它理解为生命的源头,实质上就是对内分泌系统的重视与强调。

然而,决不要以为只要放松了就行了,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放松只是入门,有了放松,才有可能提高拳技,才可能真正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技艺中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视,但只有建立在厚实的基础之上的技艺才是最引人注目的。放松,对于太极拳也是如此。用点劲来拔长肢体,从这很平常的要求做起(当然也需要功夫),会产生原先意想不到的效果。练太极拳的读者不妨试试,在试中寻找通向正确练法的途径。

猜你喜欢
凹坑功夫太极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腐蚀凹坑干涉效应与疲劳寿命计算
含有不同间距凹坑缺陷的发酵罐应力分析与计算
功夫猪
含凹坑缺陷结构疲劳寿命的快速估算方法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