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在这里闪现

1988-08-23 03:48冯立三
中国青年 1988年4期
关键词:小说

冯立三

《中国青年》和舞台设计国际有限公司(英国)联合举办的新星系“TT”杯小说处女作征文,是一项富有远见富于开创意义其结果也完全在组织者预料之中的文学活动。不嫌作者之卑徽,不避披沙拣金之艰辛,不争抢名家作品以装潢门面,全心全意于文学新人的培养,这令人感动。新星系》中的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既证明了青年一代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学创造潜力,也表明他们对现实生活特别是对他们自身的生活、心理、使命和责任的思考愈来愈清醒和深刻了。他们既不盲目趋时,也不信而好古,既欣赏西方现代主义那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自由的投入和不拘一格的创造,同样尊重现实主义一切诉诸形象的客观、含蓄、简洁、朴素、典型化的描写,二者兼收并蓄以附丽于对民族生活、民族心理的研究和表现,他们将会有大出息的。

获奖作品给我的突出的、贯穿性的印象,是它们大都把当代青年的现实生活和心理动势置于文学观照的中心,自审性的倾向异常鲜明,而在进行道德和审美的评价时又表现了一种不弱于目前一些已成名的作家的历史意识。出现在他们笔下的当代青年形象是复杂的,既是他们歌颂的对象,也是他们批判的对象。这种对自己双重身分的确认,意味着当代青年正在结束他们的浮躁阶段而开始走向成熟。突变》名列榜首,原因便在于它通过准确而细腻的心理刻划和环境衬托,严肃地表现了当代青年自省意识的觉醒。应该看重当代青年由严肃的“审父”到严肃的自审这个心理发展过程,这可以加强我们对青年的亲近感和信赖感。从小说所选取的描写契机来看,作者有可能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启发。遭遇车祸的主人公本可以在逃命的同时顺手救下一个孩子而未救的道德过失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但这无意识的道德过失却引起了主人公有意识的道德自谴,这就又不是盲从于弗洛伊德了。无意识难于审视,但无意识下的行为之是否合于道德却是事后可以凭借意识予以判断的,其结果便是潜意识也受到了清算。作者观察生活的深刻性,在于他不是孤立地描写主人公发生在下意识中的道德过失,而是在一种社会氛围的描写中揭示出产生这种道德过失的某种社会必然性。在江边、、轮船上的幸灾乐祸的人群,引证、发挥弗洛伊德的学说来为主人公的道德过失开脱的大学生老成,其麻木不仁令人触目惊心。小说写得富于生活实感,但耗费笔墨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未能全神贯注于大学生在探索自己的潜意识的过程中出现于自己显意识中的心理思辨活动及其外在冲突,则是小说的缺点。

《灰色的年轻人》中的魏方印是一个由一系列富于讽刺意义的生活细节组合成的人物形象,取媚于当权者,迎合世俗,抑制个性以图在仕途上有所发达,构成了这个委琐、灰色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殊堪悲悯。魏方印的性格蜕变是在保守僵化的社会政治力量的威逼利诱下完成的,这个对我们具有警示作用的过程在小说中描写得尚嫌简单,但所提示的思想是重要的:“在下边练出来的”。小说也有对于他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的描写,但之所以不全然抱以同情并旋即转换笔调继续施以嘲讽,那是因为魏方印的利害之较终究胜于人格自尊。小说的稚嫩处在于把一个远不是复杂的变动着的性格首先作人为的切割然后又作拼接式的组合,这与成功的作品中所常见的、在一个较为重要和复杂的场景中让人物的诸多性格侧面一并投入以求人物形象的浑然而出的描写相比,就有了距离了。

何谓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永不遗失赤子之心,是青年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也构成《新星系》作品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指向。这类作品往往情真意切。《夜》是唯一出自女作者之手的获奖作品。它刻划了一个曾经迷失了自己终又找回了自己的当代女军人形象。当主人公回首那由人施于我,我加于人的痛苦所构成的不幸命运的时候,那哀愁、悲怆的情调是可以打动人心的。入党、分配、爱情,均被权势所污染而变形变质,甚至连赴前线参战这神圣的责任,也因搀杂私念而损害着它的光辉。在这种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出年轻作者的忧愤是颇为深广的。然而,调子终于高昂了起来,那便是当血与火的战争锤炼了她的灵魂的时候不掩饰生活阴暗的一面,但总是着力去呼唤去表现光明的力量,这是获奖作品共同的思想倾向,合于生活的实际也合于艺术的目的。夜》中那个患精神病的漂亮、纯洁、执著的小女孩是个不露斧凿痕迹的成功的象征意象。她不断触发着主人公的思绪使主人公的人生回顾因有此依托而愈显合情合理。孩子在寻找她丢失了的手绢,女兵在寻找丢失了的自我,这一小一大,一实一虚所形成的追求纯洁、光明的人生理想的抱合形象,可以引发人的哲理之思。

无论就表现由不同的价值观念所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内在尖锐性而言,还是就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动性以及艺术表述中文学气息的浓郁性而言,我都愿意高看《元方的岸》它对当前时髦的诋毁一切权威,自命不凡、夸夸其谈的某些青年文艺沙龙的讽刺,对小市民式浅薄的艺术趣味的嘲笑,对当前屡见不鲜的一面压制人才一面勒索人才的文化官僚的揭露,都是针砭时弊的好文字,又恰好构成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典型环境。发生在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冲突,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性格或曰个性冲突,而是观念价值上的冲突,是与世俗同流合污还是追求独立人格和社会奉献之间的冲突。我们不好苛责女主人公咪咪对人生对艺术的实用主义设计,因为对于观念更新尊重个性鼓励探索等等,在相当一部分人那里至今仍不过是说说而已,因此我们有理由耽心男主人公执意要做流浪画家会有怎样的结局。但作为一种自由的人生选择,作为一种一无反顾的冲破庸俗的个性,却是令人钦佩的。

不少改革题材的文学创作常常因不能摆脱公式化概念化简单化而被冷落,而一些青年业余作者的作品却能让人感到对生活新鲜而真切的反映。他们拘束不多,以能尽识尽言尽情尽意为满足,因而常有惊人之笔。《部长那天没来》对新近出现的社会矛盾的反映是相当尖锐的。它以一个女工愤而自杀的悲剧证明:没有工人的民主权利予以制约的厂长责任制,就有可能照旧是封建家长制。“寇厂长”语曰:“谁要是对我不仁,就别怪我对他不义!”一句口头禅,岂不就写活了一个人物!对工人的描写竟然用了“闪现着麻木关切明哲过瘾的神情”这样初读以为不伦不类,再读忍俊不禁,再读又觉怆然的字句,皆非深知工人在企业中的实际地位者所能为之,这篇小说令人感到震动的有两点,一是虚写的封建家长制在当今仍有赫赫声威,一是实写的名为工人实与传统的小生产者相去不远的人们的麻木之深。后者的典型代表就是“我”了,既是个不乏判断力的明白人,又是个缺乏气概和行动勇气的懦弱者,看着自己的亲爱者单身鏖战,遍体鳞伤,却不敢挺身而起。因此,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懦弱者灵魂的无情的解剖!在小说的叙述中交织着两种调子,忏悔的与调侃的,与“我”既不满于世事又不满于自己的心理状态相吻合。但比例不尽妥当,调侃性有余而忏悔性不足,王翠花自杀从事件到性格上的根据未必充足的缺陷因此也愈见显眼。

《荒原》是获奖作品中唯一正面展开今天产业工人艰苦创业的情景的作品。对荒原的或明媚或凄凉或苍茫或壮丽或恐怖的四时景观有富于艺术魅力的描写,对老年中年青年三代石油钻井工人在冰天雪地狂风暴雨的莽莽草原上,和衷共济、流血流汗、竭尽忠诚、忘我奋斗的身影有极清晰的勾勒;对官僚主义的、形式主义的、浮夸的政治思想工作方式和新闻报道方式有切中要害的批评,这就使小说的内容显得相当丰厚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过而能改,忍辱负重,体贴部下的刘队长,忠厚本分,吃大苦耐大劳,凡遇艰险不召而上几近条件反射的传统劳模张有福,打着工人阶级优秀传统的烙印又明显体现着当代青年精神体魄的陈勇,都是各具典型意义且又刻划生动的人物。其中陈勇的形象更为丰富和完整。工作起来有如生龙活虎,但在公司头头面前却故作懒散故示不敬;隐忍失爱的痛苦,但发泄起来又是不近人情的粗暴;为解卡而牺牲,但临死前所说的也不过是“哎,他妈的,我真倒霉”这句毫无英雄色彩的话。这种朴实普通而令人亲近的当代英雄形象,我想必会受到当代青年读者的首肯。

《故里人物三记》单纯、朴素,以传统的白描、不枝不蔓的叙述和随手点染地方风情取胜。格局虽小,但也可折射中国农村的沧桑之变。三记,各记一个人物,败落的生产队长“祥大少”,摸鱼的谭驼子,开小店铺的“二侉子”。三个人三种类型。“二侉子”是纯朴型的农民,在这个人物身上凝聚了传统习俗、贫困积累给中国农民造成的憾恨。人到暮年,才渴望到东北去看一看自己当年被迫分手的恋人,然而尚未成行,人已辞世。这就一面表现了虽可被漠视被否认但究竟无法泯灭的人性的渴望,一面透出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悲凉感。谭驼子是被私念蛀蚀了纯朴的农民。关于谭驼子精于摸鱼与睦邻外交的描写,诚然生动,但只属于必要的交待和铺垫。谭驼子偷捕塘鱼,与外村干部四六分成,与本村干部对半分成的细节,寥寥数笔,一个阴暗角落的外观和实质便被暴露了,确是要言不繁。“祥大少”是个流氓无产者型的农民。虽有坑人之心,却无害人之意,“祥大少”的败落很值得我们高兴,他的历史由盛而衰,倒过来正好是农民的历史由衰而盛。丢了“上首”位置,再不能如当年逢赌必赢,是个有趣的象征。小说一一描写了他的平生“三好”,玩牌、听戏、打老婆,各有妙处,极见白描的功夫。像“‘祥大少听戏,只听淮戏,他总嫌别的戏不如淮戏够味,可别人都说,那是他别的戏听不懂,这么说,淮戏他真的懂了?不见得。”又似有弦外之音。像“一把抓住老婆的头发,能在巷子上拖个来回。”便又一笔现出一个暴君肆虐的画面。像“这时,‘祥大少才晓得,不用吆喝,人们原来也会早起的。”那就不独是讽刺“祥大少”,而且是讽刺那个把人管懒了的时代了。不事铺张,仅凭对一个人“三好”这些区区小事的描写,其长度又不足2500字,便活泼泼地勾画出中国农村的历史性进步,这成绩,值得祝贺。

《旅途匆匆》所描写的是一个大学生和三个个体青年不期结伴而相互观察,相互评价,巧妙地展开了两类青年在不同的生活旨趣之间所发生的心理上的冲突。自尊自重的大学生刘维祠因一念之差而类乎误上贼船之感,其赧赧然、惴惴然、惕惕然,一面心中斥骂“牛仔裤”“遮阳帽”“灰戒指”,一面自愧自悔、自谴自责,因终得摆脱其被利用被役使的地位而轻松,旋又因无意中置人于狼狈不堪的处境而内疚的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描写得相当精彩的,读来兴味盎然。这三个个体青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唯利是图、粗俗放荡、玩世不恭、恃财傲物等商品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倾向,无疑是十分正确并切中时弊的。不过,我对小说所描写的“牛仔裤”忽然点燃10元的票子的细节,感到有点莫名其妙。车厢中并没有人对他们公然表示鄙薄,倒是他们一味嘲笑大学生“穷惨”。如果他们常常燃钱取乐,那他们退票的行为又无法解释。从作品中看,这一举动似缺少根据。再者,作者如果不是过于看重文化冲突,本来是可以发现大学生与“牛仔裤”们之间所存在的某种互补关系的。“牛仔裤”们身上的那种自由创造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活力,与大学生的那种思前顾后的生活感受已有了对比,这从小说的结尾—“他很忧愁。此外好像还有一些个他说不清的东西。”—来看,作者对此似乎也隐约有所感受,可惜未及深思,这就不能不影响作品的深度。

《邂逅》出自残疾青年之手。不幸的命运使作者对人世间的被歧视者对于幸福的希冀有更为深刻的感受。但作者是克制的,他没有大声疾呼,只是静静地把一个美丽、善良、娴静、温柔、钟情、诚实、宽容、富于同情心、尽职尽责的年轻女火化工的形象推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品味,反省。在作品中,一顶帽子贯串首尾的构思也极富匠心。那是对于曾经获得而又失去了的爱的感受和纪念,而在这对于浅薄而短暂的爱的感受和纪念中,我们体会到一种对于真诚理解并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真正的爱的渴望!

望子成龙,揠苗助长,这可理解又不可理解的现象,我们在许多家庭中都能见到。望子成龙是一种正常的积极健康的心态,但施教无方,脱离实际,欲速则不达,便造成诸多家庭的悲剧。天天有歌唱》描写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故事,但着眼点决不在望子成龙的故事本身,而是另有寄托,唱一支与众不同的妻子颂。主人公为人达观,知足常乐,由他的口吻予以叙述,这使小说弥漫着一种轻松、幽默的乐观情调。妻子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音容笑貌,历历如绘。作者对她明里谐谑,暗中褒奖,用心良苦。一味嘲笑妇女为家庭为儿子作出牺牲而丧失自己,是不公正的。因女人的支持而有所成就的男人反过头来嘲笑女人不及自己伟大,便是矫情。这位妻子的可笑处,只是望子成龙望得多少有点变态,但恰恰是对于这种多少有点变态的语言和行动的绘声绘色的描写,才使母爱的本质—本能性、无私性、执著性、牺牲性,获得了独特的表现。能在生活的表层与生活的底蕴的矛盾中刻画人物,能在一种歪曲的形态下发现一种人性的美,这对于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从《天天有歌唱》中那个温馨、缱绻而又有喜剧性磨擦的家庭陡然跌入《小村》中那个贫穷、荒凉、视人命为草芥、郁积着愤懑、呼唤着雷雨的小村,我难以旋即适应,沉默有晌,我才能接着动笔。我赞赏作者那何立伟式但又比何立伟晓畅、意境感或有不及但雕塑感却不逊色的语言风格,赞赏他那并不特地点明但借风物人情和通体的落寞悲怆氛围显示时代特征的惨淡经营;赞赏他那在贵生之死的冷峻描写中所显示出来的人道主义的愤怒;赞赏他那面对农民终于不再“木然”,在惊雷暴雨中背锹荷锄向大队长的府邱进军时的破颜一笑!描写贵生之死的文字力透纸背,而描写王书记之类的土著贵族事上如神待下如蚁的可鄙心态又是多么锋锐。《小村》证明,将童年时代的印象与青年时代的思考结合起来,可以使以文化大革命为题材的创作出现新的意境。

把《深谷歌声》留在最后来谈,有格外看重之意。小说在非故事化的情节描写中透出一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迷离蒙眬的诗意、情致和笔调。迷离蒙眬的诗意、情致和笔调是由主人公置身的环境和怅惘的心理之相互迭映而形成的。,景物描写大多既具客观自在的性质又是主人公心绪的对象化,具有象征性,引人沉思。如对激流中的小白鱼的描写:“正绷紧着身子拼命朝上窜去,但去不多远,便如一片树叶,为激流冲回到原来的位置。它调整了一下平衡,一会儿,又向上窜去……”对脱钩而逃的角角鱼的描写:“腮,是挂伤的,也许三两日便会见好,但现实的那份剧痛是自然的了。不过水中的鱼就永远只能沉默,而且流不出泪水……”对误食钓饵的画眉鸟的描写:“那鸟儿展开双翅向远处飞去,但去不多远,就直直地落进一片林子里,它也许会活下来。不过,从此不会有那样悦耳的歌声了。”无不寓示着垂钓者人生的缺憾和补救的企图。溺水洞的传说,自然也不妨想象为他的“负罪的痛苦”的某种注脚。一篇小说,不是一览无余,而是有意留下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对它进行或合理或不尽合理的补充,开拓出因人而异但总是较之作品本身更大的艺术空间,也就不枉为创作了。深谷歌声》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发:人人都有可能由于必然或偶然、主观或客观的因素而面临人生的深谷,但要有勇气接受新生活的召唤,勇敢地走出这深谷,如小说中最后的提示:“明天,该走出这深深的山谷了。”蒙眬中意向有所指,这样,我们就能看懂了。

说这些获奖作品还有些稚嫩,是完全正确的意见;说这些年轻作者起点很高,出手不凡,也不是溢美之词;说他们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也完全可以接受。拙作虽然也偶尔用“初学写作者”来称呼他们,但其实已经越出了这个范围,不必降低批评标准也仍能处处发现这些作品的优点。但也要提醒年轻的作者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民、对民族、对时代的使命意识,舍此不能成为中国作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活,并为求得研究生活的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而向马克思主义以及一切科学真理虚心请教;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为此要抓住目前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有利时机以全面充实自己。唯有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坚持不懈,不骄不躁,不屈不挠者,才有大希望。星光已经闪现,应该让它辉煌于未来。

猜你喜欢
小说
何为最好的小说开场白
小说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们曾经小说过(外一篇)
妙趣横生的超短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闪小说二则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小说也可以是一声感叹——《寒露寒》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