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

1989-08-24 05:50
中国青年 1989年11期
关键词:组织纪律政治立场青年干部

在今年4月到8月的政治风波中,绝大多数青年干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了一致。但是也有少数青年同志在重要的政治关头思想糊涂,还有个别青年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犯了错误,这是个深刻的教训。

党中央领导最近多次提出要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团中央的领导也多次谈过青年干部要不断成熟的问题。根据调查和分析,青年干部中有不少长处,但也有常见的短处,即“三缺”:缺少实际政治经验;缺少坚定的党性修养;缺少传统的优良作风。因此,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是青年工作的当务之急。

自从延安整风之后,共产党内就很注意党的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同志、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对此有过许多精辟而中肯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也反复告诫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强调党性修养的问题仍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大意义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直接关系着党的方针政策能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关系着党的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形成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但是再好的方针也是要靠人来贯彻落实的。干部如果缺乏党性观念,就可能在实际行动中偏离甚至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在这次风波中有的青年干部在主观上并不反对党的领导,却干出了违背中央精神的事情,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党性观念。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也关系着党在人民中的形象和威信。今天,许多群众对党的认识是一看政策,二看干部。干部要是以权谋私,群众怎么会相信党廉洁奉公?干部要是上街游行,群众怎么会相信党中央决策的正确性?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还直接决定着党的各级组织的团结和战斗力。党的干部是各级党组织的核心,如果我们的干部政治上稀里糊涂,关键时就会迷失方向,如果干部争名争利,组织不可能团结,就会丧失战斗力。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也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发展和生长。正如刘少奇同志说过的: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要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加紧学习和修养。只有这样,他才能逐渐深刻地体验和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和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原来不正确的思想、习惯、成见,加以改正,从而提高自己的觉悟,培养革命的品质,改善革命的方法等。在今天,随着党的事业更加复杂,对干部“成熟、老练”的要求就更高起来。

从上面的理由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十分必要。

青年干部尤其要加强党性修养

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要进行党性修养,但是青年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有更突出的必要性。这是因为:

青年干部在党内的时间短,往往缺少那种在长期党内生活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青年干部一般犯的错误比较少,因而也就缺少教训。犯错误往往比有成绩给人的教育更深刻,而许多青年干部都缺少这种宝贵的财富。

青年干部的党内经历少,亲身体验的复杂情况比老同志少。由此也就缺乏经验。

所以,党性修养不足是青年干部的常见病,青年干部要特别注意加强党性修养的问题。和一般青年干部不同,领导班子中的青年干部进行党性修养的任务更突出。这是因为,领导班子对事业全局的决策作用特别重要;领导班子对整体的示范影响特别大;领导班子遇到的情况更复杂、矛盾更集中。所以,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尤其重要。

青年干部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般地说,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要注意六个方面:

思想修养,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政治修养,主要指一个干部在政治上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经验。在这场风波中,一些人先是跟着“权威”走,接着是跟着感觉走,最后是跟着感情走,结果在政治上跌了跤。这提醒青年干部在政治上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当糊涂人。

品质意识的修养对青年干部来说特别重要。一个人犯了其它错误还有人同情,犯了品质方面的错误,同情的人很少。共产党员应该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襟怀坦白的人,青年党员要特别防止非无产阶级意识的影响和侵蚀。

组织修养十分必要,前几年有人觉得组织纪律是一种包袱,其实正相反。北京发生动乱的期间,在当时错误的舆论导向下,有些人一时的判断失误是完全可能的,这时靠什么来防止犯错误?靠组织纪律,以组织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就可能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反之忘记了组织纪律,完全自行其事,等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也已“悔之晚矣”。作风修养,主要是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三大作风并没有过时,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仍然是我们得到群众支持、少犯错误的必要条件。

此外,文化等各种能力的修养也是必要的。

在改革开放环境中党性修养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同时也使我们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对青年干部的党性提出了新要求。

其一,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立场不可丢。过去社会长期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政治立场问题不容易淡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社会任务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的同志逐渐把政治立场淡忘了,这是很危险的。忘了政治立场,在重要的政治关头就会迷失方向,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自己也要吃亏。当前党员最重要的政治立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特别是坚持共产党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作用,这是我们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争论的焦点,对这个问题,一定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其二,改革会打破某些老规范,但组织纪律不可丢。事实证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保证党的战斗力、保证个人行为和党一致的不可缺少的规范,这是绝不能随意打破的。

其三,改革要改变一些旧传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可丢。有些过去的传统习惯,如平均主义、铁饭碗是要改变的。但作为共产党人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不能改变的,这是我们党最重要的传统。这些年来为人民服务提得少了,有些人做得很不够,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共产党要是忘记或者抛弃这个宗旨,迟早有一天要倒台。所以为人民服务这个传统要经常讲,真正做。

其四,改革中和钱、权多打交道,廉洁奉公不可丢。过去权集中在上边,和钱打交道也不如现在多。现在钱和权多了,也增加了一种危险性,就是有的人可能经不起钱和权的诱惑而伸手。陈毅同志写过“手莫伸”的诗,含意很深。在钱上、利上、权上伸手,最后总是害了集体也害了自己。

其五,改革提倡竞争,光明正大不可丢。提倡社会主义竞争是必要的,竞争出效率,竞争出人才,但是竞争要光明正大,要比德、比才、比勤奋、比实绩,而不能搞小动作,给别人使绊子。青年干部好胜心强,容易不服气,好胜心应该用在正道上。还有的人有妒忌心理,妒忌心理发展起来是非常危险的,往往会把非原则的矛盾变成不可调和的斗争,最后影响了集体的团结,个人也是两败俱伤。所以,我们只能提倡光明正大的竞争,而不能搞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竞争。

其六,改革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团结互助不可丢。社会发展到今天,任何人要办成一件事情,离开集体是不会成功的。现在人们往往注意改革中的突出人物,有时候还宣传一两个人开创一个局面,其实再有本事的改革家,离开了集体和群众的力量也是一筹莫展的。

最后,改革中讲有胆有识,谦虚自明不可丢。现在有些干部是自荐或竞选产生的,这需要有胆有识,但是谦虚自明是不应该忘记的。人无自知之明很容易脱离群众,对自己估计过高,长期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要求,最后反过来会受大的挫折。

党性修养的两种方式

有的同志存在一种误解,以为党性修养就是个人的事,其实开展党性修养首先是组织的任务。组织进行的党性修养主要有三个方面:健全党内生活;严格党的制度;同志间的监督帮助。同志间应该有感情、有原则、有帮助,少了哪一条都不合适。

个人的党性修养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是实践,多下基层,多和群众商量,多和各方面的实际工作接触。三是自我约束,自觉地严于律己,古人叫作“慎独”。

要搞好党性修养,主观上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首先要有“见贤思齐”的态度;其次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其三要有依靠组织的态度;同时还要有相信同志、相信群众的态度。

我们进行党性修养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在政治上和各方面更加成熟起来,做一个政治上立场坚定,思想上头脑清醒,工作上踏实负责,作风上严于律己的青年干部。如果我们能认认真真地这样做了,对我们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一定会大有好处。

猜你喜欢
组织纪律政治立场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学好“三门课”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论政工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乌合之众
浅谈如何使组织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浅论青年干部成长的“三性”锤炼
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增强组织纪律性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思考
习近平党的纪律建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