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胜负之战

1995-08-22 03:33王林
中国青年 1995年7期
关键词:中港建华巴基斯坦

王林

1991年,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的领导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3500万美元的国际承包工程交到了一群不到30岁的年轻人手中。他们说:这样做我们有压力,不这样做压力更大。因为在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实力,是有没有一批过硬的人才!所以,这一承包工程可以说是一场——

毕竟年轻气盛,29岁的胡建华不知道什么是下马威的滋味。

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终于停了。胡建华坐进驾驶室,和伙伴们驱车离开营地,驶进巴基斯坦南端一望无际的漫滩之中。他感到很愉快,总算可以开始了。他将独立指挥一支人马在这异国他乡荒无人烟的地方挖掘一条41公里长、上口宽60~70米、挖深4~7米与外海相联的潮汐通道。设备已开进了现场,要不是这场大雨,一个月前就可以开工了。在焦急中他们度过了1992年的春节。

太阳高照,很快晒干了地面上的沙土。车轮卷起了沙尘如一条黄龙,在灼热的阳光下慢慢地散去。

这一天是1992年2月26日,主体工程就要破土动工了。

这是一条价值3500万美元的绿色飘带。

巴基斯坦利用外援将修建一条农用排水渠道,胡建华所在的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承包的是最后的一段,也是施工条件极为特殊的一段。在这段41公里长的渠道施工区域内有16公里的地段长年被浅水覆盖,气温最高达48℃,而印度洋的季风常吹得现场天昏地暗。这里湿度大,无电也没有饮用水,更没有人烟。

但高达3500万美元的合同额使这一工程成为承包商们紧盯不放的目标。

对于胡建华来说,这是一生难逢的机会:合同额巨大,远在异国他乡,工程中发生的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必须独自解决,对于搞工程的人来说,一生中有这样一次经历,无疑是一种骄傲。

为了寻找和抓住这个机会,胡建华在巴基斯坦已闯荡了3年多的时间。1987年10月,在他的主动要求下,作为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的授权代表,他只身一人来到巴基斯坦开辟业务。那年他26岁。3年后,他终于和伙伴们用智慧和勇气使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与巴基斯坦南水电总署签定了这一工程合同。

胡建华感到自己一直渴望的东西在眼前逐渐地清晰起来。潮汐通道工程将是自己几年努力的一次鉴定。他一直在寻求着独立干一番事业的机会,这一机会今天终于被他抓在了手里,他就要和自己年轻的伙伴们一道呼唤神力,让这条绿色的飘带在这一望无际的荒原上欢快地飘动。

越野车颠簸着,这使胡建华感到兴奋。

施工点到了。胡建华和同伴迅速跳下汽车,一张张被巴基斯坦的烈日晒得黑红的脸这时显得格外有生气。

胡建华说了声:“开始吧!”

推土机发动了,荒原立刻失去了平静。

可是,接下来看到了的景象,使胡建华至今谈起依然不断倒抽冷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推土机刚刚推去一层土,地下水立刻显露出来,推土机一过,流沙马上就把刚挖下去的地方填平,两米以下竟全是流沙!

胡建华后背冒起一股冷气。

就这么挖了塌、塌了挖地干了一个星期,他体验到了绝望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他整天发呆,一夜夜地睁着眼睛,他这时非常清楚的是:照这个速度,10年才能完成工程。10年!这可是价值好几个亿的工程呀!

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他是这一工程的项目经理,承担这里的所有责任,他责无旁贷,也无处可逃。

他说:我恨不得跳下去用身体堵住流沙。

多少年渴望的时刻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

夜晚,他望着天上的星星,好像看到了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的眼睛。儿子是8月30日出生的,他是9月1日告别了刚刚做了剖腹产手术的妻子和儿子从大连返回公司的。他告诉妻子自己还要回到巴基斯坦做项目经理的时候,妻子哭了,但她没有阻止他,她知道这对胡建华来说有多么重要。

胡建华呆呆地看着星星,他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选择,因为他不会后退。

1989年,当时还是中港公司巴基斯坦办事处经理的胡建华代表中港公司与40余家公司竞争承揽合同额为2200万美元的卡拉奇港液品码头工程,在投标资格预审中,中港公司一时处于不利地位。得到这一消息的当天上午,胡建华和另一位同事立即重新组织预审材料,以便赶在中午1点的最后送交期限以前送到。中午12点30分,当胡建华带着材料赶到港务局时,因为工人罢工,警察封闭了港务局的大门。与警察交涉无效,眼看最后的时间就要到了,胡建华毫不迟疑,一个冲刺,跑到大铁门前,然后是一套迅速流畅的翻越动作,在警察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翻过2米多高的铁门,冲进了港务局的大楼。当他突然出现在港务局官员面前时,那位官员大吃一惊,说:“就凭你的这种气势,你的公司肯定可以通过预审的!”果然,中港公司在后来的过程中一路顺风,最后中标。

胡建华想:又到了冲刺的那一瞬间了!

一天天地看,一夜夜地想,和同伴一次次地计算、分析,反复权衡工程进度和工作效率,最后他作出了一个至今令他骄傲的大胆决策:投入150万美元,从荷兰进口一台挖泥船!再加上一些其他设备的投入,一共达250万美元!

这是一次风险巨大的投入。工程刚刚开始,流沙会不会仅仅是开始的这一段才有?以前的设备怎么办?投资如此之大,万一后面的施工用不上,那不就是巨大的浪费?

可是胡建华别无选择。

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

胡建华说:我们修建潮汐通道,不占天时,在3年多的工期时间内,遇到了1992年和1994年两次40年未遇的特大暴雨和洪水;没有地利,在施工区域遇到的是流沙、渠道塌方,上米厚的盐质淤泥,100多米宽的海沟每天带来两次外海高潮水侵蚀施工现场;我们只能靠人和。

胡建华很为他的年轻伙伴们感到骄傲。

副经理兼总工程师王家凯自称在国内属于“吊儿郎当”的人,可是到了巴基斯坦,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说一声:“让我去。”他说,一个人有了责任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工程师,我不这么干,最起码对不起自己。在最后5公里的施工中,为了克服一米多深的水和淤泥给设备带来的困难,他高明地设计了反铲挖掘机固定于四周封闭的平底铁壳船上,靠增大的面积克服设备下陷,靠反铲前臂的扒力移动整个船体。这一在任何书本上都找不到的奇妙设计为工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潮汐通道项目中最大的结构物溢流堰工程位于四周被水淹没的地段,而且施工期限只有8个月。工程监理方、英国咨询工程师对施工能力表示怀疑,中港公司两次上报施工方案并告知从国内调来了一个有40年打桩经验的专业人员,但是英国咨询工程师仍认为不可能保证质量。这时,现场总监、30岁的李庆伟接任了总指挥的重任,他带了一名比他还年轻的工程师和几名工人在被水包围着的现场打响了第一锤。从未打过桩的李庆伟在干中学,很快掌握了打桩的技术。当英国人来到现场,面对打得如此笔直的板桩竟感到不可思议。他向李庆伟提出了许多技术问题,李庆伟用英语流利地一一回答,使他信服地竖起了大拇指,并表示今后只要李庆伟在现场,工程就不必验收。当他要离开现场时,忽然指着李庆伟问胡建华:“这个人不到40岁,怎么会有40年打桩经验呢?”胡建华笑着指着一名老工人说:“那个才是打桩专家。”

在渠道的施工中,有一条100多米宽的海沟挡住了去路。海水从海沟涌进施工现场,使施工设备难以工作。必须把海沟堵住!这一任务落在了25岁的工程师张军清的身上。一天夜里,刚封口合拢的土坝在潮水的冲击下开始发生位移。为了避免价值20万美元的推土机被潮水冲进海沟,小张竟自己走在推土机的前边为推土机引路!事后,同事们都为他感到后怕,小张只是平静地说:“我是现场工程师,我不去谁去?”

胡建华说:“到这儿来了,火坑也得跳,没有退路。”

1995年5月,潮汐通道终于峻工。此时,胡建华已在巴基斯坦度过了将近8个年头。8年中他没有回家过一次春节,没有休过一次假。儿子已经快4岁了,他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3个月。

遇事果断,临阵向前。胡建华以他鲜明的个性和作风在这远离祖国的荒原上,使一支年轻的队伍树立起了中国工程人员的新形象。

胡建华说:不能在中国人里拔大个,要和洋人比个高低。

胡建华和他的伙伴们感到自豪的不只是如期完成了潮汐通道1000万立方米土方工程,为国家赚回了可观的外汇,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年轻的工程师们在与外国各方面的交往中,证实了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尊重。

现代国际承包业正在向科学和高智力密集型管理的方向发展,而胡建华和他的伙伴们个个是科班出身,业务过硬,外语水平高,在国外搞工程懂得规则,一改以往承包工程的形象。即使面对如英国工程咨询公司这样世界著名的老牌公司,他们也能充满自信地与之抗衡。

在每次与监理方英国咨询工程师的谈判中,胡建华只同一两个同事前往,他们不用翻译,对工程进度、内容和合同条款了如指掌,与对方交谈自如,几次争论之后,对方以减少工程进度会议的方式对中国年轻的工程师们表示了极大的尊敬和信任。

胡建华对伙伴们说:我们行就是行,不用谦虚。他们除了英语比我们说得利索,我们不比他们差。

正是这种自信和拥有的实力,使他们自始到终掌握着工程的主动权。在这一工程投标之时,面对美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的竞争,胡建华在投标时果断地附了一封信,声明可以降低总价5%,于是以第一标顺利与巴方签订了合同。在工程数量表中,业主列出了一亿卢比的进口关税项目,并组成了合同价的一部分,该款项只作为业主预算参考用,而合同规定,承包商要凭进口关税发票实报实销。胡建华在与巴方签订合同的前一天,又致信给业主,声明降价包括对此预算款项降低5%。此举并不影响承包商报销的金额,但确可以降低合同总价。这是胡建华在签字之前埋伏下的明降暗不降的战略。但是,英国咨询工程师在工程执行过程中一开始付款就强行在他们所报的关税金额上扣除5%。

5%关税并不是一个大的数目,而且当时与业主和英国咨询工程师之间都处于良好的交往之中。如果就此事与他们发生争执,也许会对整个工程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是,胡建华和副经理王家凯、翻译张振斌进行了反复探讨,并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静观和权衡利弊之后,下决心把这一战打下去。于是他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合同文件和巴基斯坦有关法律,然后将此事提交工程师裁决,并终于使双方仲裁人一致裁定中港公司对合同的理解是正确的,不应扣除5%。正如他们事先所估计的,他们依据法律和合同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但没有影响与各方的关系,相反,他们以此表明了中港公司是一个守合同、懂法律的公司,因此赢得了对方的尊敬。

赢得5%的关税只是胜利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而公司形象的建立,则是在这一战中以智慧获得的无法估量的成果。王家凯自豪地称之为“超越胜负之战”。

绿色飘带在荒原上飘动。

猜你喜欢
中港建华巴基斯坦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新中港:能耗和环保方面远超同行业水平、区域和客户优势显著的热电联产企业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英飞特:终止收购南京中港不属实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基金互认
巴基斯坦下调风电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