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1995-08-22 03:33赵树丛
中国青年 1995年1期
关键词:团支部团委农村基层

赵树丛

改革,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化。青年作为其中最有活力的群体,其变化就更为突出。从我们山东的情况看,这里有一组数字:文登市茼山镇98%的农村青年进了乡镇企业,原20个行政村的团员青年所剩无几;烟台、威海的农村青年90%以上都进厂当了工人。这表明,山东农村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的大批青年,虽然其户口仍在农村,但已离开了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成了离田离乡或离田不离乡的工人,他们已冲破了按行政区划的组织形式,而是按产业链重新组合。农村青年的巨大变化,给农村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过去那种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主要依托,以“乡团委村支部”为主干的垂直式结构的农村团组织建制方式,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对农村团组织结构、工作方式、运行机制进行战略调整,已势在必行。

我们山东团省委从1992年开始,从本省实际出发,在总结基层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团组织实体化的思路——“组织随人走,团在实体建”;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实体性经济组织相结合,农村团的活动和经济活动相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从构建农村基层团组织新网络和农村青年社会化服务体系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构建农村基层团组织新网络,

我们按照“组织随人走,团在实体建”的原则,变原来的“青年找团”为“团找青年”,积极在青年集中的各种经济实体中建团组织,使团的组织向经济实体延伸和转移。诸城市相州镇近几年先后建立了3家外商企业,镇团委就向这些企业延伸,在里面建立了团支部。寿光市东郭村团支部原来是行政村团支部,工作基础较差,1993上半年,他们承包了村办企业,并把企业发展成为拥有4个企业的经济联合体,村里的团员青年都进了厂,原团支部就依托联合体建立了团总支,企业里设团支部,使团的工作活跃了起来。实践表明,农村团组织与实体相结合,依托实体建团,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团的工作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问题,使农村团的工作有了依托,填补了农村建团工作的空白点,使基层团组织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潍坊市全市各类经济实体建团率已达94%,消除了460多个团建空白点,村级团委发展到了14个,以经济为媒介建立的团支部联谊组织213个,团青比例达到24%以上。

构建农村青年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农村青年的迫切要求和最大愿望就是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团组织只有抓住这个青年的热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吸引青年,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方面,我省许多农村基层团组织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像苍山县兰陵镇艾曲工作区团总支,他们1989年创建的蔬菜市场,5年时间发展成占地115亩、固定资产850万元、兴办三产项目20家的规模。全工作区下辖11个村的团支部书记都在市场中担任中层干部。目前,全省已涌现出包括青年“龙头”企业、青年股份合作体、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科技服务组织和服务性实体等7.2万个。实践证明,青年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种植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同时,又为广大农村青年茁壮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自身也得到了实惠。

我省自实施农村基层团组织实体化以来,农村团的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统计资料表明,1993年全省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建团率分别达到82.8%和74.5%,一举扭转了农村团员数量连续几年下降的局面,农村团支部数量比上年增加两万多个,农村团员增加18万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增强。1993年一年全省吸纳新团员95万多名,年增长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猜你喜欢
团支部团委农村基层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医院团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