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中的制衡思想

1996-07-15 05:30杨殷平
读书 1996年6期
关键词:李文产权差距

杨殷平

近日,我在《读书》一九九五年最后一期上读到李凤圣写的《谁来“管理”管理者》,觉得李文从更深层次探讨了管理问题,核心是经济管理中的制衡思想。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难点盖属国有企业改革。难就难在李文所说“在公有产权下,谁来负最终责任呢?”私有产权下由个人承担,甚至以跳楼为成本代价。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原则,权责、得失是对等的,就是这么无情。然而,在公有产权下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只有在管理上做文章了,尤其要做经济管理中的制衡文章。

李文是从宏观经济管理视野读管理,涉及了社会集团之间的均衡、对称和相互制约问题。但要谈透宏观经济管理的制衡问题,还得先剖析微观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它最讲求借贷平衡,是反映企业经济状况的可靠工具。但由于在公有产权下还不明确谁来负最终责任的原因吧,使会计权威蒙受极大损害,常有虚盈实亏或私设小金库转移资金现象,这又怎么能反映一个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呢?

会计上的这种现象,也起自于社会集团和行业间分配上的“马太效应”,各行业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正常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励竞争调动积极性。若是差距不正常、不合理,特别是差距过大,也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人们会攀比,攀比结果就发生了像当年恩格斯批判杜林所论述的分配问题:“全部产品被分掉。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即积累被剥夺,并被个人所掌握和支配。”如此背离分配科学的现象和思潮泛滥起来,社会均衡被破坏了,市场上势必出现哄骗欺诈等形形色色不正当的商业行为,造成激励机制失灵约束机制乏力,整体效率倒退。

十年间,国家两度公布了新的会计法,最近一次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采用借贷记帐法,“资金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意在突出企业的财产、债权和债务的归属,使之清晰、平衡。明确的产权界定乃实现效率的第一原则。这项改革之初,人们确实受到鼓舞,奋笔疾书,向刊物写了许多诸如“课题成本核算问题讨论”、“奖金分配中的定量技术”等论文。以为这样一纸管理改革文告、几篇无足轻重抓不到痒处的论文就能除弊更新。太书生气了。在已经失衡的情况下,讨论什么成本核算、定量技术,恰如李文所说:“确实有点天方夜谈,这也是经济学家的天真之处。”因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首先是思想问题。

在“失衡”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抓“谁来‘管理管理者”这个问题。就要建立与改革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作为硬性的约束指标,“迫使有关当事人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满足社会的利益。否则,将受制度的严厉制裁,甚至以生命为代价。”这还只是说有了收益后的财产增值分配问题,如果拿公家的财产经营亏本了怎么办?

猜你喜欢
李文产权差距
买狗粮
心脏在哪儿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产权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小产权”为什么“小”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