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厚爱无以回报

1997-08-20 08:59彭波
中国青年 1997年4期
关键词:团干部深情团委

彭波

当李作林将他45年珍藏的《中国青年》一本一本地摆放在我们的面前,我的心在震颤。这位如今家徒四壁的老人,对这本杂志倾注了多少深情?这份厚爱,我们何以回报?

更让我们备受压力的是:这种心灵的震颤经常发生。

在某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当主持人介绍与会人员时,一位老人离开主席台,步履蹒跚地向我走来,握着我的双手,连声说:“我是看《中国青年》长大的!”他就是新闻界老前辈、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同志,1949年解放军进北京的消息是他撰写的。

在武钢团委为我刊组织的征求意见会上,一个叫熊炬辉的团干部深情地说:“我们知道《中国青年》遇到了前所未有困难,但只要有我们这些团干部在,就决不会让她倒下来!”

江苏盐城市顾吾书社从1980年起自发组织了一个《中国青年》的读评小组,义务宣传《中国青年》16年不间断。

重庆一个叫谢先友的读者,自费打来长途电话,逐篇谈论他对杂志所发文章的看法,一谈就是20多分钟!

去年10月,我们就改刊后的情况征求读者的意见,数百封信飞到了我手上。许多珍贵的意见,让我们获益良多。其中,云南开远公路管理总段团委普品高同志等人的意见极其尖锐,对我们的不足之处予以无情的抨击,我们感到汗颜,也看到这逆耳之言背后跳动的心……

亲爱的读者,您的厚爱我们实在无以回报,又实在太想回报。今年,我们特别推出为读者服务四大举措(详见今年1期80页),我们还加强了复信退稿工作,并给每个编辑的复信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同时努力办好每月一次的“热心读者”活动。读者对每期杂志的反馈,经专人整理后都会放到每个编辑的案头。

读者意识,便是市场意识。尽心尽力把杂志办得受千百万读者喜爱,是我们的使命。作为总编辑,我承诺尽力做到每信必复,每稿必退,敬请广大读者监督。

尽管这样,我依然觉得无法释缓心头那无形的压力……

猜你喜欢
团干部深情团委
深情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深情的告白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我有深情抛未得
归去且住,深情自不言
开卷
团干部须有5种特质
医院团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