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铁力突围战中的共青团)

1997-09-11 03:36晓明刘冰
中国青年 1997年9期
关键词:团委书记青工团干部

晓明 刘冰

70年代,倘若谁能在位于大兴安岭的铁力林业局谋个差事,说不定是前世烧了高香。林海中有的是木头,砍下来就是钱,除了上交国家,养活一两万职工和几万家属绰绰有余。林业职工收入高,待遇好,人们不无忌妒地称之为“林大头”。

进入80年代中期,“林大头”沉重地低下了头。随着森林资源的萎缩,铁力局的木材产量逐年递减,到1994年末,已由年产90万立方米减为12万立方米。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1985年,企业出现“压支”现象,以后年年如此,甚至一年有8个月开不出工资,职工生活非常艰难。

为了拯救奄奄一息的企业,1995年春天,局党委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减人增效,分散突围。按照部署,吃木头饭的,至少要减掉一半人。这就意味着8000名职工将裁撤下岗。在号称“穷得出名,告状出名”的铁力局做这样大的动作,到底行不行?杨国栋局长说:“我看行。干不好干砸还不行?经过这些年改革开放,职工的承受能力增强了,特别是青年,观念新,有闯劲,我愿意在青年身上赌一把。”

突围战青年打头阵,

团干部更不能含糊

局团委书记盛永国向全体团干部传达了局党委的意图。他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帮助企业分流人员,是我们铁力局团组织的头等大事。8000多人下岗,青年要占一半。突围战青年打头阵,团干部更不能含糊。”

突围战打响了,许多青年却在观望。他们想,企业虽然不景气,可我们毕竟是全民职工,国家不会丢下我们不管吧?针对青年留恋大锅饭、畏惧市场的心理,局团委发动了一场“青工下岗,奔向市场”的大讨论。团干部充分发挥特长,用巡回演讲、广播、文艺晚会等各种形式,把国情、局情和党委的改革思路传达给青年。回忆那些日子,黑河营林所团委书记陈强说:“我办了一年小报,一共80期,当了一年广播员,天天对着大山嚷‘青年要自立自强……”

那些日子,团干部几乎个个成了“说客”。他们一边跑工商、税务、资源等部门,说服他们为青年再就业提供优惠政策;一边动员青年抓紧时机,早日下岗谋生。更有团干部主动申请下岗,为青年率先垂范。

木器厂团委书记孙建波和干事张涛争起来。张涛说:我年轻,负担轻,我下岗吧。孙建波回敬道:正因为你年轻,可以留下做团的工作。我年纪比你大,又是团委书记,就带个头吧。结果,团委书记当上了玻璃匠,每天挎着工具箱在林区东奔西走。说来可笑,孙建波发誓靠摆弄玻璃为生之前,他还没见过玻璃刀是什么样呢。买把玻璃刀,划拉几下,他就出去揽活。半年以后,他竟开起了装潢门市部。

大理石厂团委书记丛伟健是个做思想工作的好手,可这一回他遇上麻烦了。大理石厂曾是局里的“救命项目”,设备全是西德进口的,职工也是全局选来的,谁也不愿先下岗。这天,又有几个女工哭天抹泪来找他。讲了许多道理,她们还是想不通。全伟健是了后亮出了王牌:“不要再想不开了,我已经申请下岗了,交待完工作 ,我马上就走!”女工们再也不说什么了。下岗之后,丛伟健和几个下岗青工凑了几千元钱,兴办了一家木璇厂,成为局团委树立的自立自强标兵之一。

汽运处是下岗人员比例最高的单位,1300多职工,800人失去了现有工作。团委书记孙洪利第一个提出下岗,靠一架照相机开始了新的生涯。党政干部带了头,整个分流工作进展顺利。青年们说:“咱们的头都当了个体户,咱还有啥舍不得!”

等靠要的日子过去了,

自己的梦自己圆

下岗的团干部走了,其余的方寸不乱,仍坚守着阵地。但是,团组织的压力越来越大。从1995年起,局里对共青团只给政策,不拨经费了。团的工作要开展,这么多下岗青工要培训,没有经费怎么行?盛永国找团干部一合计,大家说,局里给政策,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没有经费,我们自己创!

局团委决定兴办实体,但启动资金成了大问题。有人提议搞长途贩运,说青岛啤酒在产地的价格大大低于铁力的零售价,搞它几车皮来,肯定赚一笔。盛永国带着几个团干部南下青岛。他回忆说:“那时真狼狈,一下火车,只家都瞅着我们笑。原来我们戴着大皮帽子,和当地的气候不协调。我们赶紧摘下皮帽,夹在胳肢窝里,第一顿饭花了18元,大伙都觉得心疼。我们就在大车店里自己煮面吃。在青岛10多天,我们6个人连吃带住才花了500元。”

初战告捷,倒啤酒挣了1万多块。他们用这笔钱从天津买来设备,办了一家针织厂。产品出来了,铁力的个体商贩嫌质量差,谁也不要。没法子,只得转产餐巾。往餐巾上印字画需要印刷机,买不起,就打油印机的主意。油印机不会使,就派局团委副书记赵冬波前往辽宁鞍山学艺。这年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谁也不白干,赵冬波几次被人家赶出厂门。他对一位老工人说:“师傅,求您了。我要是为自己干,绝不愿遭这份罪,我是为共青团办企业才出来学艺的。”老工人见他很诚恳,就把秘诀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餐巾印制成功的当天,团干部们冒着大雨前往伊春各地推销。赵冬波感慨地说:“起初我感到挺失落,团委书记在我们这儿大小也算个官,被饭店的老板一次次轰出来,真不是滋味。”经过无数次的白眼和冷遇之后,伊春地区的大小饭店终于接纳了他们的产品。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服装厂、色浆厂、印刷厂一个个相继问世,效益十分可观,不仅解决了团的经费问题,还能给局里交一部分。团办实体安置了近300名下岗青工,免费为青年办了7期培训班,49次讲座,培训了3000多名青年,每年还拿出几千元资助特困青年。为表彰团办实体的贡献,杨局长亲自奖励了一台铃木汽车。

帮助青年是团的本分,

帮助青年就是帮助党

局团委一班人认为,号召“青工下岗,奔向市场”,绝不意味着把青年推出企业就万事大吉。青年对下岗犹豫不决,除了观念问题,还有实际困难。我们帮助青年下岗再就业,不能仅停留在宣传鼓动上,还要扎扎实实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很要强的张桂芬哭了。职代总数357人的林业局医院下岗193人,她名列其中。她家里生活很困难,她靠哥姐的资助才读完医专,没想刚毕业就面临失业。医院团委书记贲百灵前去抚慰,帮她出主意,劝她开个牙科诊所。张桂芬摇摇头,没有钱。贲百灵说,别急,我们帮你想办法。为了解决办诊所的资金问题,贲百灵发动团员凑了一笔钱,去哈尔滨进了一批小百货。责百灵每天帮张桂芬看摊卖货,整整卖了两个月,赢利2000多元。张桂芬用这笔钱购置设备,“年丰牙科诊所”挂牌营业。

李玉双挺倒霉。第一天,他被宣布下岗,第二天,又听到媳妇下岗的消息。两口子都下岗,这日子怎么过。他像断了线的风筝,每天飘飘悠悠,见谁都不顺服。实业公司团委书记任洪利找到他,提出帮他办一个小木璇厂。李玉双很为难,货款、原料、厂房怎么办?任洪利说,团委帮你解决。不过有个条件,厂子办成了,要优先安置特困青年。李玉双一拍胸脯:团组织想着咱,咱也不能只顾自个儿。木璇厂开张了,李玉双果然履行诺言,招收30多个特困青年进厂。

杨贵成下岗了,生活一下没了着落。西北河营林所团委书记傅广义鼓励他承包几垧地,种大豆和白瓜子。西北河地区气温低,无霜期短,种大豆有风险。杨贵成犹豫着没有吭声。傅广义说:“你有文化,可以试一试。”杨贵成说:“我不怕别的,就怕一旦干砸了,还不上借款咋办?”傅广义向他保证:“你就大胆地干吧,要是秋后收不上,团委替你还债!”杨贵成心里热乎乎的,扛起锄头就上了山。他在这带青年中颇有威信,青年见他上山开荒,纷纷追随而去。

在团组织的帮助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冲破旧观念的羁绊,克服重重困难迈向市场,迈向人生新历程。打工、开荒、养猪、养鱼,开饭馆、办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去干什么。截至1997年上半年,铁力局4000下岗青工中有90%以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局党委书记曹力卓评价说:“铁力局8000职工下岗,顺顺当当,基本没出什么乱子,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其中就有共青团的一份功劳。”

经过重大变革的铁力林业局,终于可以喘口气了。1996年,企业亏损数额大大低于往年的数字。十多年来,职工第一次领到全额工资,干劲很大。杨局长充满信心地说:“现在困难依然很大,但是我们已经看见了曙光。看来在青年身上赌一把,没错!”

猜你喜欢
团委书记青工团干部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2015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
在青工中唱响雷锋精神
为青工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开卷
团干部须有5种特质
“五老”传帮带 青工受益多
贴近青工抓工作越抓越活越出彩
明天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