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睡觉

1999-06-13 23:44文/黑父
现代妇女 1999年9期
关键词:眼动早睡早起四肢

文/黑父

△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

人类睡眠时间可占人生历程的1/3,亦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理过程。人体的睡眠可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肢体停止活动,但脑仍在活动,眼球有急速转动,常作梦;非快速眼动睡眠是睡眠由浅入深,无眼球快速转动。正常的睡眠是这两种状态的往复循环。睡眠时可伴有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基础代谢率、内分泌激素以及多种神经肽和介质的改变,这些功能的紊乱,即能发生疾患,因此,睡眠亦是评价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打盹——为生命充电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完全苏醒状态只能持续大约四小时,因此即使在白天也会产生小睡一会儿的要求,这是由体内生物钟控制的。一般出现在上午9点,中午1点和下午5点左右

有人测算过,现代人夜间睡眠的时间较一个世纪前减少了20%左右,因而造成了严重的“欠觉”和内环境的失衡。如果人们不补充睡眠,那么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疲劳就得不到解除,精力就得不到较好的恢复,所以,打盹是对夜间睡眠不足的补充,也是人体快速“充电”的好办法。如果眼皮“打架”了,最好的办法是干脆闭上双眼打个盹,哪怕只有15—20分钟,醒来也会十分有精神,集中精力完成某项工作。

△提倡饭前午睡

传统的午饭后休息,使不少人都有这种体会:即睡后人反倒觉得头昏脑胀,四肢乏力,周身酸懒等不适感觉,从而给下午的工作、学习带来不良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体的血液有一个较为恒定的指标,当人进食后,血流量就会向消化系统倾斜,使供给大脑、肢体的血液相对减少。这样一来,大脑、四肢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营养素供应,而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不适应症。时间一长,则会诱发多种疾病。新的午休方法是:中午下班或放学后,先吃点水果或牛奶,随即午休半小时,再起床进餐。研究表明,饭前休息半小时比饭后睡上2小时更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并可大大提高下午的工作、学习效率。

△早睡早起未必好

睡眠应该依个人的情况,配合不同的季节而定,早睡早起不见得适合所有人,也不一定最有益健康,依古代医书归纳的睡眠原则:春夏两季要晚睡早起,秋天须早睡早起,冬天则应早睡晚起。因为春夏属阳,天气较热,早睡容易睡不着或睡不安稳,晚点睡反而较易入眠;而春夏季的日出早,此时早点起床,在暑气尚未蒸人时,即展开一日的活动,能利用的时间自然多些。秋冬属阴,不但天气转凉,而且天黑得快,早点上床可免夜间的寒气冻人。秋天天气凉爽宜人,正是最适合活动的时候,早睡早起,可利用的时间便增加,冬季太早起床则易受寒,应等太阳出来,较为暖和时,再展开活动。

许多人认为,早上空气最新鲜,早起一定有益健康,所以硬是强迫自己早睡早起。其实,凌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较高,许多废气也仍沉在地表,此时起床活动,呼吸到的空气不见得新鲜,反不如随太阳升落的规律作息来得健康。

△老人懒床有益身心

懒床就是晨醒不起,平静地在床上再躺5—10分钟。医学界认为是中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有益于健康,应养成习惯。

懒床有助于生物钟的运转。医学界研究表明,人体生物钟的运转与光线有密切关系。在人们睁眼睛活动时与闭眼睛睡觉时是有区别的。生物钟被光线所调节,所以几分钟的懒床是理想的交替过程。而且懒床可减少突发病的发生。清晨,是容易发生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而最危险的时刻恰是刚醒的一刹那。人们在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各项生理机能维持着“低速运转”,人体代谢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部分血液郁结于四肢。早晨一觉醒来,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等在大脑由抑制转向兴奋的刹那间迅速恢复“常速运转”,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所以醒后立即下床,对本已负担过重的心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最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

猜你喜欢
眼动早睡早起四肢
早睡早起(部级优课)
早睡早起 不易抑郁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我叫姐姐起床
跟踪导练(四)
老了梦多很正常
动物很可能也做梦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