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人的自然化价值

2000-06-13 13:10文/王孝明
精武 2000年7期
关键词:技击气功身心

文/王孝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有正、反、合三个阶段:1.原始先民思维混沌未开时,人与自然本来为一;2.社会行为逐渐使人自觉到与自然的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自然的进化;3.自然的进化虽带来文明,也带来各种问题。与自然合而为一,是人的自然化。人类进化到今天,日趋激烈的社会工业化、生活都市化使自然与人的关系空前紧张,人的身心也在严重的扭曲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迫切需要人的自然化。思想家提出理想境界的生活是天人合一:1.把自然作为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美好环境;2.从欣赏自然中得到欢娱;3.通过某种学习,如呼吸吐纳的气功、瑜伽,使身心节奏与自然节律“隐秩序”揭示会通。

思想家不一定是运动家,说这话的思想家如果知道传统太极拳,他肯定同意太极拳修炼方式是极佳的“天人合一”。武术是民族体育技击项目,技击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相搏。把技击动作以某种意志进行编排,即是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源于汉代,盛于明清之际直到当代。武术实践说明,掌握一些格斗技击之术,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套路方式。套路武术出现意味着什么呢?这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思想有关。中华民族在自然的文明进程中,始终未放弃人的自然化传统。原始先民巫舞卜筮,两汉时期天人感应,宋明时代心灵道德曾被思想家们认为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三个不同阶段的“天人合一”,都是沟通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者。《中国武术史》说汉代武舞与舞蹈有关,巫舞在古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士舞剑作法驱除妖魔,公孙大娘“一舞剑器动四方”,武术套路大概与武舞、巫舞、舞蹈都有关系。

宋代以来的道学,重振先秦孟子“养浩然正气”思想,从养气中知天、同天,达到“天人合一”。这种思想从宋明以来作为国家哲学直到辛亥革命,八百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甚至影响到当代。在这种思潮影响之下,武术、尤其是那些较为成熟的流派,无不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武术套路化,清代以来达到了一个极致,这个时期对习武者有很高的境界要求,许多武术套路本身,像太极拳的太极阴阳论、天人感应论;形意拳的五行生克论;八卦掌的八卦相生论都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产生的,都是那个时代哲学思想在武术运动中的反映。

若以“内、外”而论,世界上修炼的方法不外三种:1.修外的现代体育等;2.修内的气功、瑜伽术等;3.内外兼修的内家拳等。太极拳不但是外在的肢体运动,而且汲取了气功导引之术,注重“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逆腹式呼吸配合动作蓄发开合;肢体动作轻、慢、圆、柔,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既可以很慢的速度练习,静如捕鼠之猫,即所谓的有氧运动;也可以较快的速度练习,快如搏兔之鹘,即所谓的无氧运动。可以较低的架子一次练一遍套路,也可以高一点的架势,连续多遍地盘练。兴致所至,如陈式太极拳发劲时也可以发声,具有抒发情怀的作用。由于太极拳运动量较小,每天还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练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修为叫作修炼。

太极拳锻炼身体的同时本身所产生的快乐,不是身、心以外客观世界的赋予,也不是社会荣誉和事业成就。而是通过主观努力,由生理而心理的一个变化过程。太极拳运动使心跳和呼吸频率由慢而快,而又不至于过分地疲惫,渐至增加到足以怡悦身心情感的境地。从生理的怡悦而至于心理的怡悦,人与自然隐秩序节奏同构合拍,其乐也融融。太极拳运动使人恢复、发展被社会群体所扭曲损伤的各种自然素质和能力,使身体、心灵和自然融为一体,其时间可能是短暂的,但对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却具有积极意义。从青少年到耄耋老人都可练太极拳,特别是从事知识性劳动的现代人,认真学习、修炼太极拳,对启迪人们认识生命、认识人生,皆不无裨益。〖JY〗□

猜你喜欢
技击气功身心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给身心降个温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
传统技击五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