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收藏

2000-06-14 05:12内蒙古:王远峰
收藏 2000年8期
关键词:古钱铜元铜质

内蒙古:王远峰

在中国古钱币收藏中,有一块乐土,这就是铜元收藏。铜元收藏是古钱币收藏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同古钱、金银币、纸币共称四大门类,其中铜元的历史最短。古钱和金银币的历史源远流长,纸币的历史虽短也在宋朝,而铜元产生于1900年,基本停止流通于1949年,先后历时50年,距今仅有百年。以此来看,铜元似乎不可能形成同其他三位“老大哥”相以抗衡的独立门类。实际则不然,铜元不仅以众多繁复绚丽的品种自成一家,而且并不逊色。拿银币相比,即可知晓。以流传较广的华光普1997版《中国近代铜币目录》统计,该书共收录铜元934种(注①);而同一作者的1996版《中国银币目录》所收录的银币也不过1039种(注②)。以两者绝不相称的历史却有如此接近的品类数目来看,铜元在仅50年内所繁衍出的庞大家族的确令人称奇。

实际上,华氏目录仅是简目,铜元的品种远较该书所列为多。仅举两例即可明了。如该书所载湖北省造当十铜元为38种,这38种还包括复打、阴阳版、私版等。而据1997年第1期《中国钱币》“清末湖北官铸当十铜元版别再议”一文列举的湖北省造当十铜元就有97种。这97种还均为官铸品,没有复打、阴阳版、私版等。其中少见及珍稀品即达47种。再如该书所载新疆地区铜元为82种,而1998年出版的《新疆铜元图说》一书收录的新疆铜元竟达567种,是前者的7倍。由此二例更可见铜元家族庞大之不可小觑。

铜元是一个带历史色彩的概念。最初称“铜圆”。俗称“铜板”。它主要是指1900年至1949年这50年间流通的以机制方法生产的无孔和圆孔铜质币(注③),也包括这一时期以铸造方法生产的少量无孔和圆孔铜质币。

铜元家族的短期迅速膨大是由于产生它的特定历史环境。铜元产生在近现代中国最为动荡的时期。晚清政府风雨飘摇,直至覆灭;辛亥革命爆发;大小军阀割据;外国列强插手;红色革命根据地崛起;这些都为铜元的繁杂提供了独特的土壤。初期的工厂管理混乱,制度松懈,产品错误百出,这种畸形状态又为铜元品种的增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述种种因素促成了铜元的丰富,才使它以今天的姿态跃上钱币收藏的舞台,并独占一把交椅。

铜元一经出现,便引起一些泉友和钱家的重视,并开始注意收藏研究。这其中还有外籍人士。如号称“中国硬币大王”的耿爱德。但是由于厚古薄今习气的影响,铜元的收藏研究一直是弱项,以至留下许多历史悬案。这种传统至今仍在延续。相对其他三大门类钱币的收藏,铜元收藏者的队伍仍然小得多。

实际上,铜元收藏在目前的古钱币收藏中是一块真正的乐土。它的收藏乐趣和好处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虽然铜元历史短,但可发现和研究的空间并不小。这是由于当时的政体混乱,形势纷杂,加上集藏者不多关注等原因造成的。许多铜元的情况至今不甚了了。时至今日,许多铜元还在被不断地发现。如被列为铜元十大珍之一的吉林光绪通宝辛丑20个,存世仅两枚。而在1992年又发现同种的辛丑100个(注④)。再如中华铜币双枚过去只见有民国13年造一种。1998年又发现民国15年造中华铜币双枚(注⑤)。上述发现,必然会对铜元的研究提供新的实物佐证,以币证史,弥补资料的不足,推进铜元的深入研究。当然,这样的发现对发现者和收藏者来说,其乐趣之大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对收藏者来说,铜元总体价位相对低,可获得的品种多,容易形成一定规模。收藏银币,一般达200余个品种就不易了,且花费很大。而收藏铜元,一般可获得的品种要远较银币多,且花费也较银币要少。从收藏兴趣来看,规模大,兴趣当然大。

第三,铜元的增值前景看好。铜元的存世量相对于古钱来说要少得多。这除了生产历史短外,毁损多也是一个原因。铜元的铜材较之铸币要好的多,可改作工业、军事用材。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大量掠夺铜元用于战争。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末,在日本近海长崎打捞上的‘三星丸船上,载有270吨,3000万枚铜元”。铜元之被毁损可见一斑。另外,铜元是大钱性质,又不适合用古钱墓葬的习俗,这也使它失去一个留存下来的机会。铜元留存下来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价格也不高,这同泉界的重视程度和集藏者的数量有关。正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铜元收藏者队伍的扩大,铜元的升值空间显然是比较大的。另外,国际钱币收藏界对机制币的重视程度要比铸币大得多。这必然会对铜元的升值产生影响。

铜元收藏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一个相对于古钱、银币较为明显的好处,就是它的伪品相对较少。以华光普的目录为例,其银币目录中列举的伪品达65种,而其铜元目录仅列伪品4种。两者的数量之差是很好的佐证。究其原因,相对于古钱这样的铸币来说,铜元的做伪难度要大;而相对于银币来说,铜元造假者的利润和市场却要小得多。制造一块普通银元(如民国3年银元),也许能骗取几十元,而制造一枚普通假铜元,仅三五元的售价也许连成本都不够。这对于当前那些连普通顺治、雍正等古钱也要造假的人来说,是难以在普通铜元上打主意的。这是市场规律所限定的。由于这种情况,使铜元这块收藏园地受伪品的冲击相对要小。这就为收藏者,尤其是初学者减少了由于购假而受骗上当的可能性和风险性。

同收藏其他钱币一样,学习铜元知识,除了看书外,重要的是多看,多接触实物。通过大量的实物比较,才能迅速增进铜元收藏知识。铜元收藏因其自身的特点也有特殊之处。要认真鉴别,善于总结规律,以求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起来,可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一、注意纹饰区别。铜元两面皆有各种纹饰,如清代的各种龙纹、民国的星旗、嘉禾等,加之各种星点、花纹、云纹,不同的版别,不同的组合,可谓千变万化。注意纹饰变化就是要善于从纹饰的变化中寻找规律,发现异同。如北洋光绪十大铜元的龙珠常见为七条火焰,而五条、六条火焰就是稀见品了。

二、注意文字区别。铜元上的文字很多,除了汉字外,还有英文、满文、回文、藏文等。汉字则有楷、隶、篆等多种字体。这些文字的大小、间距的宽窄、字体的变化等,就会构成新的版别,有的甚至是珍稀品种。如安徽光绪十文币小英文、福建闽关小英文皆是因英文字母小而显其珍贵的。前面提到的民国十五年造双枚中华铜币,其“五”字同十三年的“三”字有相似之处,因而极易被忽视。

三、注意铜质区别。铜元大体分四种铜质,即红铜、黄铜、杂铜、白铜。铜质的不同,有的价格相差相当大。一般来说,清朝时的铜元常用红铜,黄铜的稀少。但奉天造铜元常用黄铜,红铜的则稀少。民国时的较杂,视品种而定。白铜质铜元均为样币,较为稀少。铜质问题是收藏铜元较难掌握的一个方面。有些铜质问题收藏界至今没有统一认识。有的书记载的内容同实际不符。可以说,铜质问题是铜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注意形状的区别。同种铜元有的有大小、薄厚之别。较大者和较厚者有的是样币。如民国十三年造双枚中华铜币、民国十文河南双旗等,其厚度超过2.5毫米以上者即为样币。

五、注意由制造工艺方面原因而产生的区别。在铜元的制造过程中会因操作程序的错误、模具的问题而产生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品。在这方面最受泉家们重视的就是面背误配的错版。这类错版品种很多。造成这种情况同当时的工厂管理混乱有关,也不排除人为之可能。想要发现这类币就要熟悉正常币,只有熟悉正常币才能及时发现异品而不会从手中轻易漏掉。笔者在常见的山西造民国中华铜币二十文铜元中找到了面民国八年背错配民国十年嘉禾和面民国十年背错配民国八年嘉禾两种错版币。同类错版过去只在“山西造壹枚中华铜元”中发现过。

因制造工艺而发生错误的还有移位、复打、阴阳版等。另外,铜元还有有齿、无齿的区别。有的有齿币是比较少的。

收藏铜元,要学会对私版铜元进行鉴别。私版铜元是当时由非官方的工厂或私人作坊制造的。这类币一般制作不精,变形走样,有的也曾参与流通,但因来源不明,非正用币,因而不为泉家重视。

虽然铜元伪品相对少,但毕竟也有,多为中高档铜元。近期有增多的趋势。这类伪品大多铜质异常,表面发黑,制作走形。对此,铜元爱好者要有足够的警惕。

今年是铜元诞辰百年,相信随着各类纪念活动的开展,铜元的知识会有更大的普及,铜元收藏活动会有更大的发展。

注①:此数目含该书中无图而有文字及标价的品种,但不包括附录部分和伪品、臆造品。

注②:同注①。

注③:这样的提法只有一个例外,即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铜元(试铸样币)。

注④:见《中国钱币》1992年第4期“吉林辛丑铜元的新发现”。

注⑤:见《内蒙古钱币通讯》1998年第3~4期“中华双枚铜元的新发现”。

责编雍

猜你喜欢
古钱铜元铜质
川陕省苏维埃铜元金属成分及相关问题分析
你想要敌人还是朋友
无价之宝
你想要敌人还是朋友
电动汽车用铜质零件表面耐磨镀层的制备及性能
清末铜元余利及其影响
仪表
仪表
如何收藏清末和民国铜元
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