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十大职业:最热和没落 等

2000-06-14 03:58
南风窗 2000年8期
关键词:武器

21世纪的十大职业:最热和没落

跳槽和改行已经成为潮流。美国《时代》周刊预测了21世纪的十大热门职业和十个走向没落的职业,我们可能觉得有些名词还比较陌生,但10年前,谁会想到“网页设计”会成为2000年最热门的职业呢?

十大热门职业:

1.身体组织工程师。随着人造皮肤在市场上的出现,人造软骨预计不久也将问世。身体组织工程师则将利用这些制造人的肺、心和肾脏。

2.基因程序设计员。人类基因研究计划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将来通过电脑来改变人的基因,以预防各种疾病,包括某些癌症,已不是幻想。

3.药学农民。新时代的药物学家可能先要做农民,他们通过种植转基因农作物,饲养转基因牲畜,生产携带疫苗的西红柿和含有药物的牛奶等。

4.转基因食品监督者。转基因食品会越来越多,这些东西正在不知不觉地摧毁我们传统的食物链。生态监督者将应运而生,帮助我们消灭失控的转基因品种和放心地吃晚饭。

5.数据“矿工”。信息的泛滥使我们必须依靠专家从成堆的数据中去粗取精,商人和流行病学家也需要他们的意见做参考。

6.热线修理工。你家越来越复杂的电器和自动化设备需要他们来维修,通过可视电话和远程诊断,热线修理工为你把麻烦摆平。当然,麻烦大了,还是需要他们上门服务。

7.虚拟-现实演员。网络剧流行起来的时候,按次收费将变成按剧收费。你可以通过网上和编剧、导演和演员互动。

8.小范围播放的电视节目。广电业将更加个性化,传媒商和广告商会为你量体裁衣,制造适合你口味的内容。

9.图灵猜想试验者。计算机工程师将发明模仿人类思维的机器和程序,它们能猜测你的要求,分析你的思维习惯,帮你解决各种各样的日常事务,比如总结你的电子邮件内容,回信给你的妈妈。

10.知识工程师。人工智能经纪人会帮助你把一生的点点滴滴数字化,使数十年漫长的岁月凝聚在小小的光盘中。

十大没落职业:

1.股票经纪人、邮递员、保险和房地产代理等中介服务人员。互联网会淘汰大多数的中间人,只剩下极少一部分为无知者服务。

2.教师。远程教育会淘汰大部分教师,教研室可能会成为网上问讯台。教育系统不会消失,但是变革将极大地降低成本。

3.印刷工。随着数字报纸的流行,印刷厂成为明日黄花,施乐等富有远见的公司正在研发灵活如纸张,功能如计算机屏幕的新材料,可以预见,全世界的树木都会开怀大笑。

4.速记员。先进的声音辨识软件会将大批书记员、秘书职位淘汰。

5.首席执行官。现在这个在中国最时髦的头衔可能很快风光不再,网络化的企业无法接受繁琐的自上而下的决策,网上专家团将率领公司走向未来。

6.正牙医生。由于有了三维模拟程序,一次性“校牙器”使你无需金属牙套。这种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开始使用。

7.狱卒。因为微小的植入芯片将限制犯人的罪恶活动。

8.卡车司机。“激光制导”车道将出现,电脑驱动的车辆能够满载货物高速行驶。

9.管家。电冰箱现在可以自己决定再添点牛奶了,那么不需管家就可以自动清理居室等装置的出现也就不再遥远了。

10.父亲。由于体外受精和克隆技术的出现,爸爸可能成为恐龙式的灭绝种类。随着人造子宫的出现,妈妈也一样。

中美经济的有趣比较

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无疑存在差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W·弗格尔将中国的经济现状与美国120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了一个相当有趣的比较。

弗格尔认为,从实际人均收入来看,中国现在正处于美国1897年左右的水平;农业劳动力所占份额的水平则相当于美国1880年的水准。但如果转向教育,则两国的比较要有利一些。就小学在校学生与相关年龄组的比例看,中国达到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水平;在中学教育上,中国则已达到美国1970年的水平,而当时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目前水平的4倍。再比较一下预期寿命,中国现已达到美国1966年的水准。但是在城镇人口的比例方面中国仍处于美国1890年的水平。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非处于同一水平,而是若干不同的水平并存。某些领域发展较快,有些方面则相对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美国的经历表明,发展较快的部分必然对发展滞后的部分造成极大的压力。不过,从某些方面来看,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协调各方面间的压力比美国进行得更加顺利。

都市化进程加快就是很好的例证。1980至1995年之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从19%升至30%。尽管面临住房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种种压力,城市人口的预期寿命仍有增长。在美国,同样规模的农村人口在1860至1890年间拥入城市,但其生活水平却大为下降。在极为拥挤的城市贫民窟,婴儿死亡率达到50%。19至20世纪期间,美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城市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其提供住房、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洁净饮用水及安全食品的能力。相比之下,在中国和其他经济高速发展的亚洲国家,城市的高速发展是以较为先进的公共卫生技术和较好的住房条件为基础的,其中包括人们普遍使用开水。

弗格尔指出,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意味着中国将快速赶上美国的技术,也表明中国的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其变化与美国所经历的变革一样。

1875年,美国人的食品、服装和住房等生活必需品占消费的75%,而教育和保健仅占2%,消遣占18%;到1995年,生活必需品占消费的15%,教育和保健几乎与食品、服装和住房的消费份额相当,但消费中增长最大的是消遣。1995年仅此一项就占支出总额的67%。

三角债仍是一大毒瘤

据国家经贸委对中国6省2400余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到1999年6月末,在中国5746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7887亿元人民币中,属于拖欠的回收账款5500亿元,占70%。拖欠3年以上,事实上难以收回的占24%。

拖欠的原因分别为:因债务人严重亏损导致的占39.5%;因债权人为保住市场主动赊欠的占13.7%;因债务人破产、被兼并、改制导致的占9.9%;因债务人进行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导致的占7.7%;因合同纠纷导致的占3%;因债务人恶意拖欠的占3%;因债务人将流动资金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而导致的占1.7%;其他原因占21.5%。

从行业看,三角债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机械、化工、电力、纺织等能源、原材料行业。

专家指出,解决三角债要标本兼治,近期应做的是:压缩总量,调整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适当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建立国有企业资本金的补充机制;完善结算服务,加强结算监督;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财税部门放宽政策,鼓励并方便企业核销。从长远看,应着重于防欠机制的建立,严格执行《合同法》,规范市场秩序,培养社会的诚信精神。

对于企业拖欠银行的债务,已出台“债转股”的办法,但处理企业之间的拖欠,能否有更大胆的措施出台?专家建议,不妨从税收上给予优惠,鼓励和吸引私营企业和民间资金参与“三角债”的清理,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这样总比国有企业被债务拖垮拖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要好。

未来战场七大尖端武器

21世纪的战争,将是尖端武器的竞争和较量。为此,世界各国都在殚精竭虑地研制各类高精尖武器,以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科学家和军事家们预测,未来的战争中将有七大尖端级武器称雄于战场。

一、激光武器。激光武器是当前所谓新概念武器中理论最成熟、发展最迅速、最具实战价值的前卫武器。它以无后座、无污染、直接命中、效费比高等诸多优点成为发达国家研制中的未来重点武器。

二、隐形武器。隐形武器的出现是人们千百年来不懈追求的结果。现在正在秘密研制中的隐形武器有隐形飞机、隐形导弹、隐形舰船、隐形水雷、隐形坦克等。未来隐形武器将朝着多兵种、全方位、更隐蔽的方向发展。

三、单兵攻防武器。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士兵将面临核、化、声、光、电磁等多方面的威胁。为此,一种能够完成昼夜观察、跟踪、瞄准、射击、技护等任务的多功能单兵攻防武器系统将随着战场环境的不断恶化而产生。它集单兵武器、综合防护、数字视听系统等多功能于一身。

四、微波炸弹。微波炸弹是利用强波束能量杀伤目标的一种新武器。它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发射天线和辅助设备组成。当超高功率微波聚集成一束很窄的电磁波时,它就像一把尖刀“刺”向目标,达到毁伤目标的目的。

五、“纳米”武器。军用纳米技术是异军突起的新兴技术,它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未来战场上将出现各式各样的袖珍侦察机、战斗机等武器。届时,将会出现“小鱼吃大鱼”的军事奇观。

六、信息武器。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整体力量的对抗。要打赢这样一场战争,不仅要夺取制空权、制海权,而且还要争取到信息优势,将各军兵种的各类武器装备的软件硬件有机融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就是起“融合”作用的武器系统,它能将所有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汇集起来,达到信息共享、共用、共调,从而确保各军兵种与指挥部之间交换信息和数据,大大提高指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七、无人化武器。微电子、纳米等一系列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成熟,为无人武器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为此,军事家们预言:23世纪的战场将是无人化战场,真人部队将为“机器人战士”所代替。不久的将来,在陆上,在空中,在海里,无人化武器将作为主力军驰骋于战场。

中国每年因干旱粮食减收100亿公斤

水利部统计表明,每年不同程度发生的旱灾使中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从1950年至今,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直接减收粮食100亿公斤以上,约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的60%。

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农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受制于天的局面。现有的水利设施80%是70年代以前修建的,多年运行老化失修,再加上设施不配套,灌溉保证率不高,一遇大旱农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26亿亩,成灾1.34亿亩。

干旱造成的牧业和工业损失也十分巨大。干旱缺水造成牧草产量和质量降低,牲畜大量死亡和被淘汰。全国每年因干旱对工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按1990年价格计算,达144.7亿元人民币。

干旱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惊人。据有关部门估算,由于农业、工业受旱给其它行业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按1990年价格计算,全国每年平均达852.3亿元。

此外,干旱造成的地下水超采还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利部统计,全国每年地下水超采量超过80亿立方米,已形成地下漏斗区56个,面积达8.7万平方公里。有3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地面沉降、塌陷、裂缝等破坏。环渤海地区和胶东半岛有1200多平方公里发生海水倒灌。

猜你喜欢
武器
仿生武器大揭秘
本期主题:“虎”族武器欢乐颂
“魔改”的武器
武器有名号
杀敌无形中——稀奇古怪的波武器
尴尬武器大集合
克敌制胜的“绝密武器”:无线电侦察
退役的武器都在哪儿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