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拓展城市民族文化产业

2002-04-26 12:00苏凤华
中国民族 2002年5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民族

苏凤华

陕西有45个少数民族成分,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5%,其中,回族有16万多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5%以上,少数民族人口中,又有80%居于城市,他们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科技、教育、歌舞、文学、市场经营以及行为模式、婚姻制度、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我省独具特色的城市民族文化,体现了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展示了城市少数民族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和发展民族文化,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整套适合我省省情的民族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走出了一条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道路。在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指导下,我们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我省城市民族文化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前进。

以文物、旅游为切入点的民族文化市场。我省历史文化底蕴雄厚,有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少数民族的文物、旅游文化也受到政府的开发和保护。对一些重点文物、旅游景点都列为国家或省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投资进行维护和恢复,成为我省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如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西安起步的,它是我省各民族同阿拉伯民族的物质文化交流。我省的很多旅游景点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建设的。如西安的大雁塔、化觉巷大清真寺、法门寺等一批文物旅游景点都成为我省旅游文化的重要资源。同时这些文物和景点在我省经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省民族经济中支柱型产业之一。

打造清真饮食品牌的民族文化市场。我省的清真饮食不仅在全国的民族食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我省旅游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清真饮食网点大多居于城市,清真食品已逐步摆脱了过去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走上了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路子,出现了回民小吃一条街。到西安,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可以吃到饭。西安老孙家的羊肉泡馍、同盛祥的饺子、铁家的腊牛肉等都成为了中华名小吃的品牌食品,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而且每一个食品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在就餐中领略和享受了民族文化乐趣。

民族文化教育走上产业化途径。在我省,以民族传统武术、艺术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由公办发展到民办,由行政命令式发展为市场经营式,由公益性发展到效益性,如三宝双喜艺术幼儿园、赵长军武术学院等都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涌现了一批民族文化经纪人、经理人。陕西及史悠久,文化丰富,文物、古籍、书画、文学作品、民间工艺等都可能成为当今文化市场活跃的交易要素,一批有识之士的少数民族文化经纪人、经理人应运而生。西安文宝斋经理马文宝先生,率先创入城市民族文化市场,自80年代初,经营民族书画至今,其经营规模和影响范围已覆盖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为我省民族书画艺术展示、交流、交易搭建了桥梁,被人称为“马三桥”(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桥梁,群众和政府的桥梁,交易和收藏的桥梁)。

在我省各大城市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民族社会文化发展体现为深层次和多元性。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较快。民族团结进步文明社区、街道、居委会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交往形式、节庆礼仪、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得到了继承和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供应充足,市场交易活跃;社区诊所、社区学校、社区幼儿园、社区健身广场、社区绿化带等,满足和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民族学校校园文化特色突出。以前,有的少数民族在“重商轻文”的文化意识影响下,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学生的文化教育素质不尽人意.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制定了“教育奠基、科技兴陕”、“西部开发、教育先行”的战略,加大教育文化的投资力度,从基础教育抓起,适时发展高等教育。目前,我省中、小学民族学校共有41所,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教育的入学率、升学串、合格率达到98%以上,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由过去的5%提高到82%以上.民族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和教育文化相互支持和影响,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少数民族企业文化变革更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随着我国进入WTO,我省的民族企业适时调整、更新自己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除保留其本身附着或固有民族风俗特色外,在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包装、社会公益形象等方面,更多地向国际化靠近,按照WTO国际规则,遵循市场规律,从狭隘的本民族、家族化圈.子里跳出,服务、服从于全社会、国内外、各民族,使传统的民族企业文化融入了现代科技理念、走上了规模化、开放化、科技化的发展路子。西安市三宝双喜有限公司,经营的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医药产品,在当前,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他们发扬其“精、气、神”的企业精神,推广现代经营方式,招募各民族优秀企业人才,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有效地占领了市场份额。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他们主动资助扶持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建设希望学校,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了民族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城市克族建筑文化受到保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规划中,我省注意吸收融入民族文化,建成仿古一条街,大型仿古建筑、中国式清真寺及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现代化功能、规划整齐的城市民族建筑成为西安及各主要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民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我省历史悠久,民族服装服饰色彩斑斓。有服饰瑰宝——大唐服饰,历朝历代的民族服饰,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进一步弘扬,民族服饰受到了广大群众包括汉族群众的喜爱。目前,我省已形成了民族服饰理论研究、服饰设计、生产、展演等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民族服饰市场发育成熟,人气旺盛。

民族体育文化进一步得到普及。这些传,我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一些传统项目如武术、绳操等得到了继承、开发和普及;四年一届的全省民运会对提高少数民族运动素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国民运会上,我省代表团屡次获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欢欢喜喜购物记
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服饰设计
意象油画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审美意义研究
汤鹏作品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