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校本课程共成长

2004-04-30 04:24吴硕
人民教育 2004年22期
关键词:校本学科课程

吴硕

初识“校本”

起初听到“校本课程”这个名词,我感到很陌生,头脑里闪现出来的想法便是:不允许照搬课本,需要自编教材: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串成一节活动课。这就是我当时心目中“校本课程”的雏形。于是,我将颇费脑筋四处搜来的4道发散性较强的兴趣题,有顺序地串联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里,像讲故事一样带领学生一项一项地去解决身边的这些实际问题。在《客人到我家》这节课上,我创设了当家做主人招待客人的活动,其中有一段“超市买茶叶”的情境:一袋茶叶的价格是18元。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付钱就可以让售货员阿姨不找零钱?以下是大致的教学过程。

(1)小组测算,填表。

(2)小组交流付钱办法。

(3)集体汇报方法,师填表。

师诱导:这些办法中,哪种办法最快,为什么?(张数越少,付得越快。)

课上完后一反思,发现挺像一节全班齐步走的“大锅饭”培优课,聪明一点的孩子倒是忙得不亦乐乎,却难为了一部分反应较慢的孩子,跟在后面艰难地蹒跚着!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到十分遗憾:原来一味地脱离书本,企图用高、新、深來解释校本课程这个概念虽不能说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

再识“校本”

在后来的研究中,我开始将数学尽可能地与其他学科“沾边”,使之成为一节打破学科界限、由多门学科知识有效整合的综合课。在课上,我十分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结合学生的己有知识、经验,从生活中广泛收集资料,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运用不同方式探究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我带领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测量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简要阐述测量的方法,并根据周边环境自制一幅家、校两地间的地图。有的学生采用网上下载地图再修改的方法,有的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图,还有的学生采用剪贴画的方式……

又如,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小家庭统计师”的活动,让学生调查从2000年~2004年家庭年收入,制成条形统计图,看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分析完统计图之后,学生们兴奋地写出了调查感受,抒发了自己在这次调查中的收获和体会。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但锻炼了计算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丰富了想像能力:不但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享受到了美的熏陶、劳动的快乐……

应该说,这是一堂能较好巩固所学知识,开展丰富活动,促进师生、生生双向互动的综合实践课程。

深识“校本”

通过这几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我感觉到自己和校本课程一起在不断成长。最近,我上了一节校本课程《我当一日小导游》,现摘录几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在组织学生认识武汉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以及相应的交通路线方位之后,学生对武汉市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丁丁,你打算带姑姑一家参观哪些旅游景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跃跃欲试。我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住处合理地选择出发地点,同时设计好一条合理且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路线方案,并阐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接着,我们继续讨论在这一夭的旅途中哪些方面需要花钱。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家庭经济状况,纷纷发表了看法:有的说买门票、坐车、就餐等需要花钱,有的说还需要买些小纪念品、照相机、胶卷以及一些饮料、小吃,不过也有的学生说这些方面该省的就省一点,不然的话就太浪费了。我顺势接过话题,马上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提示学生“可不要乱花钱哦”。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合理计划用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我又结合学生提出的就餐费一项提问:“假如从早上八点开车出发到晚上八点回家,在途中一共需要吃几次饭呢?”聪明的学生马上反应过来:“两次,一次中饭、一次晚饭。”当然也有部分反应慢的学生回答说三次,但经过别人的提示,也能明白早饭原来是在家里吃的,这样做也可节约一部分钱。

在充分讨论之后,我开始向学生宜布了研究内容:“下面我们就来预算一下这次旅游大约需要多少钱吧!”学生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都兴致勃勃地研究起了经费菜单和经费预算方案表。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开始分组设计自己的旅游路线和经费预算方案。在小组负责人向全班汇报了自己小组的设计之后,学生们还评选出了这次旅游活动的“我心目中的最佳设计方案”和“我最喜欢的最具风采小导游”。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真正领悟到了“学习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教育真谛,领悟到了校本课程的丰富含义。现在,我是这么理解校本课程的:

第一,校本课程是以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个性和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点,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它有两个维度:一是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再度开发;二是学校完全自主开发的课程,它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与评价。它以学校丰富的校园资源作为平台,运用学生己有的知识或经验,着眼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二,校本课程是开放,多元、整合的课程。无论是从理性思考还是具体实践,校本课程都不是封闭、一元的。它强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强调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整合,强调过程中的开放性与生成性以及学科之间的联动。所以,应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有效地在一节课里融入各门学科的特色,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真正做到各门学科在内容上的整合。

猜你喜欢
校本学科课程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