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言教学概说

2004-06-12 09:29赵谦翔
人民教育 2004年11期
关键词:文言绿色语言

赵谦翔

何谓“绿色”文言教学?

首先,绿色文言教学不是那种流行的文言“语法”教学,而是一种文言“语感”教学。文言“语法”教学的着力点在于教师对古汉语词法和句法的详析,教学方法是纯粹的“注入式”,学生接受的是抽象的概念:而文言“语感”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对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眼到”、“口到”、“心到”的操练,教学方法是学生的“自诵自悟式”,学生所得的是真实的体验。当然,对古汉语语法,不是不讲,而是“精讲”——是“以读带讲”,“以讲促读”。大凡学习语言,不论古今中外,都是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中自己“习”得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聽”得的。婴儿的语言能力,就是在大量的听说操练中得来的,哪个母亲曾经给自己的娃娃讲授过词法句法?而在生活中我们又会经常看到一些根本不懂何为主语、何为谓语的“文盲”却能够说一口标准、流畅乃至动人的汉语。中国古代的语言教育主要是靠“诵读”和“涵咏”奏效的。朱嘉提出的“熟读精思”之法,就是对古代语言教育方法的精炼而又经典的概括。这就是我们祖先当年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没有受过污染的原汁原味的纯天然的文言教学法。

绿色文言教学,正是继承了这种“纯天然”的文言教学法,强化诵读——不只是在早读和课外强化,即使在课堂上也要把大量时间让位给学生诵读。但这种诵读已经剔除了古代私塾里那种“死”记“硬”背,而发展为一种在老师引导和点拨下的“活"记“软”背。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解疑破难的“领读"、贯通文脉的“导读”,激励和带动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齐读",诵、听替换地“轮读”,辅以提示地“背读”,分层逐段地“接读",众声鼎沸地“速读……从而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书声琅琅的学习气氛,“之乎者也"的文言语感,就在这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中熏陶养成。

其次,绿色文言教学不是那种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教学,而是在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深思熟虑文章精华的教学。现行的文言教学大都着力于“对号入座”式的文白对译,至于文章的艺术和人文精华,往往有意无意地漏掉了。这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文言教学显然不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祖先行之有效的“文以载道”的理念和“传道”与“授业"统一的教学原则,依然是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只不过这里的“道”已经不再是狭隘的儒家道统,而是广义上的“做人之道”了。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不致让文言学习仅仅成为狭隘的应试升学的敲门砖,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文言的同时得到中国古代人文精华的濡染,实现学习语言与学习人生的双重“可持续发展”。为此,不但要让学生做到“自诵”,还要让他们做到“自悟”。也就是让他们修炼好朱嘉倡导的“精思”功夫。精思的对象是什么?一是精思谋篇遣词的匠心:二是精思博大精深的思想。精思前者,可使学生悟得大师们的写作经验:精思后者,可使学生继承中国古代的人文精华。

绿色文言教学的精髓全在“熟读精思”这四言之中。“熟读”的标准何在?朱嘉日:“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用范文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精思”的标准何在?朱答日:“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让范文的思想渗入自己的心灵(“渗入”不等于“全盘吸收”,而是有所剔除地去扬弃)“熟读精思”的主体是谁?当然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谋而合。

第一轮《文言读本》教罢,我曾依照惯例出了一套试卷来测试学生,内容包括默写、点读、基础知识、课外阅读四项。结果,全班平均成绩为82分。按理说,仅仅经过高中一个学年的文言训练,就能达到如此水平,该是很值得乐观的了,但我还是感到没能充分展示“绿色文言教学”给学生们带来的学习乐趣和足以受用终生的文化素养。于是,我别出心裁地搞了一次特殊的验收:让他们运用文言,自选角度,写一篇学习《文言读本》的心得。尽管平时并没有做过这类训练,但交上来的文言习作仍然令我喜出望外,只有三分之一的语言不太合乎文言规范,还有三分之一的语言基本合乎规范,另有三分之一的语言不但规范而且生动活泼,颇有味道。这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下面点评一篇习作来具体说明“绿色文言教学”之效。

体悟文言

金橙橙

余习文言期年,诗词歌赋、典章史籍,已诵千言。登高自卑,循序渐进,乃徐有得。至于今日,乃以文言记之,兴如之何![点评:“期年”,学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登高自卑”,古代名言,“自卑",乃古今异义词,在此为“从低处(开始)”义。“如之何”,文言感叹句式,用之既确,何愁不懂?]

然顾往昔,文言肇始,学途多舛,举步维艰。目得之而心不至,言虽解而理难明。望“之乎者也”而惶惶焉;临“孔孟老庄”则茫茫然,叹日:“悲哉!哀哉!”[“学途多舛”,学自《滕王阁序)“命途多舛”。两组对偶句造得颇有文采,不但形式工整,而且内容对比鲜明。“目得一……言虽解”两句将只动眼不动口、只泛览不精思的毛病和只会文白对译不能理解文意的后果揭露无遗]

至观于《朱子读书法》而后明其道,乃力行之:“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虚心静虑,心眼专一。然则字字昭然,句句判然;明哲之思,贤才之论,亦了然于胸矣。[纵观全文,可知朱嘉学论深入其心。此段内容与上段恰成正反对比,表达鲜明]

夫古文者,铺采詁文,字字珠玑,斯诚中华古文化之精华,百代千秋之资也。《文心雕龙)日:“才高者苑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诚如是也。读之吟之,思之志之,既品文辞章法之精妙,亦览仁人庄士之明达。[所引《文心雕龙)字句实乃自学所得,足见文言学习兴趣浓厚之效。“既……亦览”之句可见作者始终不忘“文道兼修”的原则。]

余每习一古文,必撷其名句佳章,察其炼字用典之传神、平仄音韵之优美、结文构章之艺术。久之,所得颇丰。每有余暇,则凝神默想,若身临其境,逸兴遇飞,舒啸放歌,滋可乐矣。[此段谈学习文言之乐,不但套用、化用了许多文言名句,而且在模仿古文整散相间的句法艺术,上尤为出彩!]

然则师诸子以知进德修业之道,从忠良而明治国安邦之策。喜子安之所喜,悲右军之所悲,感介甫之所感,叹昌黎之所叹,展义骋情,酣畅淋漓。同史迁稽兴衰成败,纵观古今:共苏子适清风明月,笑对人生,赞曰:“乐哉!快哉!'T此段集中谈文言文学习对自己的情操、理想的有益熏陶。历数名著作者之“所喜”、“所悲”、“所感”“所叹”,“纵观”、“笑对”,抒写自己与之共鸣的心怀,不但真实可信,而且颇得古文排比铺陈之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酣畅淋漓!“乐哉!快哉!”之赞,又与前文的“悲哉!哀哉!”之叹相呼应。]

亦苦亦甘,苦尽甘来。劳神慎究,始解文辞之真意;苦思冥想,方悟行文之深藏。熟讀精思,博闻广志,斯诚诵习文言之要法也余诚能深谙于心,力行于学,则智明行圣、达材成德可计日而待也!["熟读精思,博闻广志"概括文言学习之法可谓精当。“智明行圣”是从荀子“知明而行无过矣”浓缩而来:“达材成德”则从孟子语录得来:皆强调为学务必德才兼修之理。可谓深得古人教育精髓之语]

作者在创作谈中如是说:这是我学习文言文一年后在老师的辅导下创作的有生以来第一篇文言作文。在写作时,我努力回想自己平时诵读文言时积累的语言知识并运用于文中。就在我完成这篇文言习作的过程中,我越发地感受到中华古文化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每想出一句语言精练、形式工整的文言语句,我都感到一种很大的充实和满足,这正是创作的快感。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语文水平还相当有限,对于文言词汇和句法的运用还很不熟练,惟有多推敲、勤练习才能锻造出自己的作文精品。

“绿色文言教学”源于何处?既源于自身学习文言的正面经验,又源于自身教授文言的反面教训。23年前,当我初登高中语文讲坛之际,如果仅仅靠我“文革”前两年高中学的那点儿文言,是绝对不能胜任的。所幸粉碎“四人帮”后,我曾经如饥似渴地自学《古文观止》,熟读背诵了其中五十多篇经典篇章——为了教给学生“一碗水”,我先储备了“两碗水”。后来,在重点中学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凡是我要求学生背诵的古文,我自己都首先做到背诵如流,于是我借机又储备了“两碗水”。再后来,为了不但拿到“文凭”,而且提高“水平”,我孜孜砣砣地读了五年函授大学,向历代名师名作发起了诵读攻坚战。且不说唐宋古文八大家,亦不说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屈原那长达375句的代表作《离骚),也叫我背诵得滚瓜烂熟。于是,我的胸中渐渐地储满了“一桶水”。

在1980年至1993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就盲目地依照流行的灰色教学方式,虔诚地向学生倾倒着我这“一桶水”:苦口婆心地“讲”着文言语法,尽心尽力地“灌"着文学常识,千方百计地“练”着模拟试题,却忘记了对自己如何蓄得这“一桶水”作追本溯源的反思,一直在自我感觉良好地“跟着感觉走”。

万幸的是,新世纪初我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海淀,来到了清华附中:万幸的是,我遇到了周正逵先生编写的这本以“高一文言、高二文学、高三文化”为体例的新教材,又参与了海淀区教研员董晓平先生带领包括清华附中在内的五所重点中学进行的新教材教学实验。这套新教材对我仿佛醍醐灌顶,心窍顿开:我对这种新教法更是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教起来是那样得心应手,胜任愉快。面对验收的骄人成绩,我喜上心头,填词抒怀:

水调歌头文言读本》教后去岁《论积贮》,今年《游沙湖》。咬定熟读精思,点化得真珠。昔赖生花妙口,今仗自读自悟,旧灶换新炉。削趾实吾耻,新履适新足。

中……

“绿色文言教学”对早已习惯于“灰色文言教学”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早已习惯于当“厅(听)长”,懒于、拙于诵读,更懒于、厌于思考。教师绝不能靠高压政策来落实,而要靠随时随地的学法指导和成果展示来引导激励他们自觉走进“绿色文言”的教学境界。

2003年秋季,我开始进行《文言读本)的第二轮教学,有了上一届的经验和教训,“绿色文言”就进行得更加顺畅。在第一学期基本上路的基础上,新学期伊始,我就把上届师哥师姐们写的文言文作为典范教材印发给学生。这个别开生面的文言前导课,立刻在学生中引发了一场学习观念的“大地震"。我趁此良机重申了我“授之以渔”的教学论:

“渔"者,非“鱼”也。“渔”乃捕鱼之法:“鱼"乃捕鱼之果。授之以法,可使弟子自捕无穷之鱼:授之以果,纵我学富五车,弟子所得亦不过有限之鱼。

两个班100名同学全都写出了他们激情洋溢的“一言心得”,充分表明了他们心甘情愿走进“绿色文言”的学习心态。仅举几则为例:

马林娜:我原来想:文言之境界是大师们的天下,没想到人人皆可如此。今后我也要走进“绿色文言”的境界,尽享学习文言的“其乐无穷”。

许田恬:我今后不会再把文言视为应试的工具了,我会为自己的一生来用心学习它。

岳鑫: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今圣贤的思想和文章这么大的财富就在眼前,老师教的又是取财的至真至正之道,我还有不为心动的理由吗?

陈博:听了今日一课,“语法”、“语感”之说使我大悟。再看师哥师姐的文言文,感到如此学下去,前途无量。

苏士元:以前总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是贬义,现在看来不然。古人正是熟记前人文章加以改造创作,才写出了胜于前人的美文。这便是因为受用终生的“语感"吧?

李莎:古文之学,不可废止,文德并修,其乐无穷!

高倩:老的,未必就是过时的。文言文永远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学习文言任重道远。只有多诵多记,详细研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综上所述可见:学生们取得了如下两点共识:第一,绿色文言的学习之法:熟读精思,培养语感。第二,绿色文言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得分,更是为了终生享用——欣赏古代的文化典籍,升华自身的语言修养,接受古圣先贤的精神滋补。

我们的学生毕竟是新时代的学生,他们在本质上是要求真、求善、求美的。一旦我们的摆事实讲道理能使他们心服口服,他们焕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将是无穷无尽的。

“绿色文言”的种子,要靠教师来播种,“绿色文言”的果实,要靠学生来收获!

猜你喜欢
文言绿色语言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追踪绿色的秘密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再造绿色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