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 学会做人

2004-06-13 01:30贾海红
人民教育 2004年1期
关键词:嘉兴外交官金庸

贾海红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浙江嘉兴烟雨楼下,华山论剑归来的金庸泛舟夜游南湖。金庸,原名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其家学渊源,祖上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荣耀。他自幼酷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已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舟行水上,在悠扬的古曲《梅花三弄》中,先生陷入了沉思。如烟往事不断涌上心头,他用心感受江南的夜景,追忆自己曾经年少春衫薄的似水流年。看得出此时此刻的先生想要静静地沉思,不希望被人打扰;但是,他并沒有制止周围媒体记者的采访拍照,甚至于连一丝一毫的不快也没有流露出来。随行的嘉兴市委领导说:“请记者们让一让,让金先生和朋友们好好聚一聚吧。”当记者们识趣地退去时,金庸这才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向记者们拱手致歉、致谢。笔者早已约好了金庸的专访,兴冲冲地从北京辗转上海、再到嘉兴的我,不愿错过任何一个与先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因为我是个忠实的“金庸迷"。

论偶像谈人生

金庸所到之处,处处是鲜花与掌声,处处是等待签名的人群和渴望一睹大侠风采的书迷们。采访金庸自然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为他的认真配合、他为人处事上的随和与谦恭。金庸说得很诚恳:“这次研讨会是封闭的,因为我想听到批评的声音,而有媒体在场的时候,朋友们都不好意思批评我,怕被人说成是在骂金庸,想出名。可是,批评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面很好的分辨是非的镜子。我希望听到批评。大家都讲好话,那不是浪费时间吗?”先生虚怀若谷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当我谈到最近的网络上,金庸被热评为十大偶像之一,而且排名第二的话题时,金庸坦诚地说:“我想这些投票的都是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于他们来说,评选文化偶像就是从自己的个人爱好出发,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人家把我排在第二位,并不表示投票人认为我写小说的水平超过巴金茅盾,而仅仅是表示他们比较喜欢而已。所以排名在前,并不表示我的价值高。”

“至于说到我自己的偶像,记得在一次闲谈中,一位朋友忽然问我: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准?我冲口而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以大智大慧而论,我最敬仰的自然是释迦牟尼:以人情通达而论则最佩服老子:文学与历史著作中我最喜欢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字简洁优美,令人回味无穷,虽然读过好几遍,但是现在我想读书时,依旧喜欢读它。当时之所以说范蠡和吴清源,是因为我自幼就对这两人感到一份亲切。我曾将范蠡作为主角而写在《越女剑》这个短篇小说中。

至于吴清源先生,自然是由于我喜爱围棋,由于吴先生将这以争胜负为目标的围棋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他独具匠心地在围棋艺术中提出了‘调和论,主张在棋局中取得平衡,包含了深厚的儒家哲学和精湛的道家思想。吴先生后期下棋不再注重胜负,而是寻求在每一局中有所创造,在艺术上有新的开拓,不愧为一代宗师。”

据说,大凡有华人处,就可以找到金庸的武侠小说。那么,您希望自己的武侠小说能够带给读者、特别是喜欢您作品的青少年读者一些什么呢?金庸略作沉吟,很中肯地说:“我认为武侠小说就是通俗小说的一种,而通俗小说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比较了解、易于接受的一种小说。武侠小说明显带有其娱乐性,人家觉得好看,并且爱看。至于历史意义、人生意义等等,都是我加进去的。人家对我的小说评价比较高,是因为除了一般性的好玩儿、好看之外还有一些意思、一些人生的味道。青少年在读武侠小说的时候,可以从书中得到教益和教训。我也可以告诉他们:《鹿鼎记》你看就看了,不要学韦小宝。韦小宝显然是一个负面的人物,不值得学习。在其他的书中,你会得到这样的教育:就是应该做好人、做个侠士,不做坏人。无论是小读者还是年纪大的读者,提倡侠义精神都是有益的。做事情要有努力的方向,要帮助别人:为了国家和社会,不要过分自私自利,不要妨碍别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青少年读了我的小说后,懂得为人民服务、懂得服务社会,要有挺身而出的勇气,要有是非观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身体力行。”

“天下第一要事,是学会做人。我们应该像郭靖、萧锋等大侠那样,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己任,要有责任心与正义感。”先生的话语掷地有声。是啊,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侠,为国赴难虽死不辞,为民请命九死不悔,这正是贯穿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的精髓!

尊师长倡读书

听嘉兴的同行说,金庸少年时,曾经就读于嘉兴省立中学(嘉兴一中的前身)。因此,他永远怀念他的老校长张印通先生,并为其在学校里建起了一座雕像,以感念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依然不忘教育兴国,力争为学生们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果不其然,这次金庸又主动提出要去自己的母校拜祭老校长,并且和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在张印通校长的雕像前,年近80岁的金庸深深地鞠躬,恭恭敬敬地献上了花篮。然后,他激动地走进了嘉兴一中的报告厅。“欢迎大师兄!“欢迎大师兄!”在小师弟、小师妹们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金庸只说了一句“小师弟、小师妹们好”,便热泪纵横、哽咽难语……

“要好好学习,不要忘记你们的师长,努力做个于国、于民、于家有益的人。我不怕丢丑,我刚到嘉兴一中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才排名第六;可是通过一年的学习,我拿到了第一名……”台下报以一片掌声。

在嘉兴学院由金庸出资捐助的图书馆里,师生谈到读书学习的话题时,金庸语重心长地说:“我从小喜欢读书,并不是大人逼出来的,完全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我读书的时候也没有很功利的目的,拿到书就看,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基本上都借阅过了。我自己觉得课外书读得多,考试成绩自然就很好。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你要想考入理想的中学、大学,必须要多读书。书读得多,中文水平自然就高。多看英文书,英文就好。中、英文都好了,那么什么考试都不用怕了。所以,我主张读书要杂,要多读课外书、要博览群书,而不能只读课本。在读书学习方面,一定不能太功利了,不要当今社会上流行什么就去学什么: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后,你最终会发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

“读书的好处很多,如果一个人生病、遇到灾难,在书本当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本不但可以传授给人们知识,而且是人们一生最好的朋友。在自己很寂寞、很困苦的时候,在大家都反对你的时候,看看书知道了世界上遇到困苦的人很多很多,心情就会平和下来,凡事咬咬牙就可以过去了。我从小就最爱看小说,9岁左右的时候,我先看中国的四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喜欢看巴金的小说。这些中国的小说容易看,中国的小说没的看了,就看外国的翻译小说。我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直到现在,我每天仍然花四五个小时读书。对于我来说,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读书。”

闲来无事,读书报、品绿茶、下围棋、练书法,使金庸先生能够保有轻松快乐的心情。作为一名能够在有生之年享有崇高的名誉和地位的作家、一位拥有价值几亿资产的成功的报人,金庸在耄耋之年所身体力行的依旧是:尊师重教,倡导读书。

说挫折话成才

无论是在与记者交谈,还是在和学生们的漫谈中,金庸自始至终和声细语地娓娓道来,平实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让人觉得很亲切、很舒服。

15岁时,金庸就编写了《给投考初中者》一书,并且畅销省内外,初露锋芒。对此,金庸的解释是:“因为家里经济断绝,穷得没办法了,我们几个同学只好一起编这样一本书来赚钱养活自己。结果我们果然赚到很多钱,不仅可以供自己读书上学,而且还帮助了其他的同学。所以人家说我从小就有赚钱的天赋。回想自己青少年时代,我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幸亏父母没有死。在抗战时期,有很多时候我趴在地上躲避战火的袭击,而炸弹就在身边炸响,机关枪也在周围扫来扫去的。流浪的时候,我只能够穿草鞋,饥寒交迫,无家可归。如今回想起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困苦磨练,也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得太舒适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少生活的砥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应该提倡挫折教育,这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大有益处。古人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

“我年轻时候的志向并不是当

一个作家或者报人,而是想当一名外交官,但是并未如愿,这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种挫折吧。想做外交官,主要是我从小喜欢看外国文学,对外国社会很有兴趣,想自己去看看。那时,正好有一所学校在招生考试,有一门课是学外交的,我去报了名,结果考取了。当时就觉得如果能够做外交官或做一个外交领事馆的小职员,就可以派到外国去。结果却做不成外交官,当时也很痛苦、很无奈。可是,现在想想做一个报人、一名作家也许更适合我。这一生我过得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不必受上司指挥和官职的羁绊,行动自由、言论随便,生活舒服得多。不敢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和不受拘束的小说家,在报纸上撰述评论,鼓吹维护民族主权和尊严,鼓吹世界和平,创作浪漫小说,比做外交官的贡献更大更有意义,只是说,外交官的行动受到各种严格限制,对于我这种独往独来、我行我素的自由散漫的性格来说,并不适合。我年轻时企望做外交官,主要的动机是周游列国,现在我可以随便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旅行,不受絲毫限制,更加自由自在。现在我独立地从事文艺创作,作学术研究,不受管束和指挥,只凭自己良心做事,精神上痛快得多了。这也是塞翁失马的道理吧。”

走近金庸,没有刀光剑影的江湖,只有绚烂之极的平淡。听金庸谈人生,论读书和成长,不禁令人感叹:这种感觉真好!

猜你喜欢
嘉兴外交官金庸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嘉兴融沪记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