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外宣于承办活动之中

2004-06-26 13:06郭晓勇
对外传播 2004年7期
关键词:大会北京

郭晓勇

2004年7月31日上午㈠点50分,随着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科尔塞蒂先生的“一锤定音”,在北京举行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落下帷幕。来自51个国家的2031名代表和与会者,在尽享为期一周的“大聚会”的喜悦之后,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或踏上归途,或到中国各地继续旅游观光,他们留下的是诚挚的感激和衷心的祝愿,带走的是东道主的盛情和友谊,脑海中保留的是对大会、对北京、对改革发展的中国的良好印象。

“太精彩了”,“神奇的大会”,“令人难忘”……这些评价是对北京大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高奖赏!作为大会的承办方和组织者,我们收获的是来自五大洲世界语者的友谊,得到的是理解、经验,难忘的是留在记忆中的那些惜别的神情,这些都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换取的财富。当热烈、隆重已成为过去,冷静地回顾本届大会的整个申办、筹备、组织过程,就会发现的确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和坚持发扬的方面,特别是如何“寓外宣于承办活动之中”,在文化活动中达到对外介绍中国的理想效果,这的确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

努力追求——世界语运动史上的里程碑

回想1986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也取得了很大成功,那是当时我们国家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性大会。今年再次举办国际世界语大会,对我们组织者的要求就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了,而且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世界语者对我们的期待也不一样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20多年,各国朋友获得中国各方面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他们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已经有了更多了解,可以说,从2000年3月中央批准申办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开始,这项工作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这个高起点首先表现在中央领导、国务院新闻办及各有关部委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从2001年初,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签署致国际世协主席的信函,代表北京市政府和人民全力支持申办,并表示将确保大会圆满成功。2001年下半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分别会见了来访的国际世协主席、副主席和总干事。从那时起,整个申办过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阶段。

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影响力虽比不上奥运会,但申办过程也是蛮激烈的。当时有越南、中国、立陶宛等几个国家竞争主办权。立陶宛世界语运动基础比较雄厚,而且该国从未举办过国际世界语大会。当我们得知立陶宛官方为积极推动申办工作。他们的总统会见了国际世协总干事时,我们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最终国际世界语协会选择中国北京为第89届大会的举办地,是因为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因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因为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多年发展。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争取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呢?

从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造世界语以来,全世界已有近千万人学习和应用世界语,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和各个社会阶层。我们希望来中国参加大会的各国世界语朋友亲身体验、亲眼看到18年间北京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世界语大会提供了不用走出国门的对外宣传机会。

因此,去年夏天,当我率领的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第88届世界语大会闭幕式上接过世界语大会会旗时,我们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那次率团出访是在中国刚刚走过“非典”之后不久。我们这个团是“非典”过后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大型代表团。考虑到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和戒备,我们特意准备了一部反映中国战胜“非典”、世界语大会筹备工作抓紧进行的专题片《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大会上一播放,反响非常好,加上我们设立的北京大会展台和举行的情况介绍会,唤起了各国朋友对北京大会的热情,会议刚刚结束就有近百人争相填写了我们带去的报名单。

我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向关心和支持世界语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中国报道》是创办于1950年的世界语杂志,是我国最早的对外报道刊物之一。中国曾经学过世界语的大约有四十万人左右。世界语运动所提倡的人类尊严、和平、友爱等宗旨与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是一致的。

本届大会的外宣主题,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正如大会筹委会的名誉主任许嘉璐副委员长所指出的“在中央外宣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举行的国际世界语大会,可谓是生逢其时”。在2004年4月召开的中央外宣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组织好在我国承办的大型国际活动中的对外宣传”、“精心策划对外宣传主题,寓宣传于承办活动之中”的明确要求。在这之前,“中国·法国文化年”等大型活动已经以文化交流的形式走出了国门,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朋友。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对中央外宣工作会议精神具体落实的结果。

曾多次带团出访的中央外宣办主任赵启正始终关心着大会的进程,对大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亲自主持召开了大会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部署大会的各项工作。

最令人鼓舞的是,全国人大吴邦国委员长担任大会的最高监护人,并为大会发来了书面贺辞。

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要将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办成世界语运动史上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精心策划——展示中国风采,表现北京魅力

国际世界语大会每届会期为八天,从庆典仪式、议题研讨到文艺演出、旅游活动应有尽有,共包括165项内容,这些都是《国际世界语大会操作步骤》中的“规定动作”。我们在出色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精心策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在2002年和2003年在巴西和瑞典举办的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不仅推广介绍了北京世界语大会的筹备情况,而且也借鉴了那些国家办会的经验,即通过文艺晚会、参观游览、演讲报告等介绍本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我们决定以“向世界说明中国”为大会的最终目标,通过主题演讲、太极拳演示、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形式,以丰富的内容、分明的特色传播中国文化。让大家在没有政治色彩的氛围中,在润物细无声的点滴渗透中,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

关于大会的文艺演出,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许嘉璐副委员长得知中国铁路文工团将承担中国民族晚会演出任务后,特地打电话给该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侯耀文,希望他认真配合将晚会办好。接到许嘉璐副委员长电话后,侯耀文赶到组委会办公地,与工作人员商讨第89届世界语大会民族晚会的节目安排。当工作人员热情地与这位相声明星打招呼“侯哥,我们都很喜欢你的节目”的时候,侯耀文说:“希望我们的节目能让参加世界语大会

的朋友们满意!”晚会演出时,北京歌舞团和北京京剧团也到场助阵。几乎每个节目都获得了长时间的掌声,情景令人难忘。在观看中国民族晚会后,国际世协副主席、韩国经济学家李种永先生激动地说“我参加了十几次国际世界语大会,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次民族晚会。”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使大家全方位地认识北京,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我们在各国代表每天来来往往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展览大厅办了一个名为“感受中国·魅力北京”的大型展览。

展览反映了北京的现代风采和古城风貌。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刚刚落下帷幕,我们就把中国全部30个世界遗产的精美的图片放在了展览中,各国朋友看了展览之后,都惊叹中国文化遗产的美丽。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到中国,对展示在他们面前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这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国际世协主席科尔塞蒂在看了展览后说:“我闲下来还要再来看。”这个展览反响热烈,效果明显,是本次大会的一个亮点。

为配合本届大会的召开,在中国报道社、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北京市社科联的支持下,我局的外文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世界语版的《水浒传》、《中国2004》、《事实与数字》、《中国世界语运动简史》、《北京指南》、《北京名胜揽萃》和《中国之旅》等图书。

中国网开通世界语大会的中文专题,中国报道网络版刊登了大会官方网页的中文和世界语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网上召开“虚拟的国际世界语大会”,让不能来北京参会的各国世界语者朋友也感受到北京的魅力。

在大会期间印制了宣传折页《如何通过世界语了解中国》,以大会开幕式照片为主要画面。国际世协总干事奥斯莫说,这创造了世界纪录——周日大会开幕,星期二带有开幕式照片的折页就与代表们见面。

各国代表下榻的五洲大酒店的门前广场上,每天早上都有外国的世界语者在中国古典音乐的伴奏下随着“中国师傅”练习太极拳,就连会议中心宽敞的过道上也有外国世界语者在会议的间隙学练太极拳。

有的外国世界语者是带着小孩来参会的。为了不影响会场秩序,我们在会场开办了临时幼儿园,配备了世界语者老师。有一位法国世界语者因不放心,坚持要与孩子一起上幼儿园。但是很快他就发现孩子玩得很开心,也就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幼儿园,自己开会去了。我到这个幼儿园去过两次,孩子们集体创作了一幅画卷,画面上有树、房子、动物,因为这是中外小朋友一起创作的,所以别具特色。在闭幕式上,这幅长卷被作为礼物献给了国际世协主席。

世界语林——把世界语者的心留在这里

国际世界语大会是各国世界语者的盛大集会,如何为第89届世界语大会留下标志性的纪念物和永久的记忆?参加第88届世界语大会归国后,我们就开始思考、策划。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世界语林在北京朝阳公园落成。世界语林坐落的地方风景秀丽,前面是一大片湖水,后面是一片覆盖着绿草的坡地。

国际世协副主席汤金对“世界语林”这一创意给与高度评价,他说“在国际世界语大会期间将某个地方、某个公园、某条街道献给大会作为纪念并不是很常见的。我可以肯定,我们还从未曾把这么美丽的地方献给世界语。”

作为组织者,我也感到这的确是大会的一个亮点。绿色是世界语的标志颜色,植树造林也体现了我们对环保的支持。绿色林木体现的环保理念与绿星旗昭示的人文理想,在中国北京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

旅游观光也是此次世界语大会的特色活动之一。在八达岭长城上,中外世界语者共同放歌,那情景非常感人。

在北京的胡同游活动中,黄包车的铃铛一响,外国世界语者穿行在古城的老街中,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神奇的。

许嘉璐副委员长在听取我们汇报大会筹备情况时感慨地说:“听了你们关于旅游活动的介绍,我都不想当副委员长了,想当导游。我可以讲讲胡同是怎么来的,胡同这两个字是蒙古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和性。”

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我们为每条旅游线路配备了世界语导游。世界语大会的导游比较有特色,法国人不说法语,日本人不讲日语,大会只有一种语言——世界语。就在大会结束后,中国报道社的同志还在西藏组织外国世界语者进行旅游观光,我相信我们中国的秀丽风光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需要说明的是,大会组织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参加世界语大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有150多名,这是我们通过在全国世界语者中招募和在有关院校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的队伍。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个个都是模范标兵,个个都是中国公民形象的代表,这是一支团结、奉献的队伍,他们以出色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不带政治色彩的外宣任务。

对于这样一个大会,要想办好,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协作,其中媒体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会议期间我们设立了新闻中心,160多名记者报名采访大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日本广播协会等国内外60多家媒体对此次大会都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报道。新华社共发稿近百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大会开幕和闭幕做了报道。中央电视台4频道、10频道对大会内容进行了全面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等共发稿400多篇。中国网、新华网、国际在线对开幕式、闭幕式等大型活动进行网上直播。中国网对国际世协主席和筹委会秘书长进行了视频直播访谈,人民网网民与国际世协副主席和中华世协会长进行了在线交流。北京电视台除新闻报道外,还在《今日话题》、《我在北京》等专题中深入报道了大会。

当大会在《希望》的歌声中落幕时,人们的眼中泪光闪烁,彼此表达着惜别的心情。这次大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发表了反对语言歧视、维护语言平等的们《北京宣言》。宣言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以争取公正和多元的国际间相互理解为目的,支持世界语的教学和使用。《北京宣言》为世界语运动竖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在大会的闭幕式上,我用世界语向世界语者说“愿北京大会永远留在各国朋友心中。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大家。再见!”台下各国代表情绪激动,热烈鼓掌,面对热情的各国朋友,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

科尔塞蒂主席在致闭幕词时说“这次大会办得太好了!这是一个神奇的大会,一个神奇的城市,一个令人赞叹的国家。”新任国际世协秘书长乌拉·卢因女工在总结大会各项内容时说:“北京大会将留在我们两千多人的心里,而这些代表在回到家中后还将向更多人讲述北京大会,中国和北京也将在那些倾听者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是我们外宣工作的努力方向。这次大会的成功,是我们对“寓外宣于承办活动之中”的有益尝试。

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值得总结的话,那就是在今后的专题论坛中,我们将以更强的力量站在国际舞台上,各项工作也可以做得更细些。我同时在思考,外宣工作应该如何以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和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如何更充分地运用世界语向世界介绍中国。

盛会闭幕,轰轰烈烈归于平平静静。然而我们作为外宣工作者的使命还远没有结束,“寓宣传于承办活动之中”,“重视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灵活地开展对外宣传工作,从民间角度维护国家利益。”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为外宣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编:申宏磊

猜你喜欢
大会北京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声讨大会
北京,北京
大会选举
图说大会
图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