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

2004-06-26 13:06爱泼斯坦
对外传播 2004年7期
关键词:宋庆龄日军广州

爱泼斯坦

战地记者(三):广州

广州在战时国民党统治区域中既是一个民气高昂的城市,又是一个令人消沉的地方。说它民气高昂,是因为在日军持续狂轰滥炸、入侵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广州人民临危不惧。说它令人消沉,是因为政府高官尽管口头上高谈坚决抗日,但事实是他们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日军一登陆,向广州挺进,那些达官贵人们便弃城而逃。

从1938年6月至10月,我在广州呆了5个月,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日军狂轰滥炸,民间抗日组织风起云涌,最后是大撤退和这个城市的陷落。日军登陆后,中国军队曾经进行了短暂的抵抗,我在前线采访,了解到迅速瓦解的军事方面的若干原因。我离开这个被日军占领的城市,在农村呆了一些时候,看到了日军势力向农村扩展以及村民的反应。

1938年的广州,爱国情绪非常高涨。日本飞机天天进行轰炸,还通过广播电台和散发传单,进行煽动,说什么“你们的政府为什么不派飞机来保卫你们?”但是,广州游行示威的群众要求,中国政府不要派飞机来,留下那些飞机保卫大武汉。由此可见广州人民的民族精神。

在我来到广州以前的几个星期,日本人把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当作他们轰炸机飞行员新手的练兵场,因为他们要轰炸的目标常常没有炸中,无辜平民却被炸死不少。在我抵达广州的第二天,有2000具平民的尸体躺在广州的河边。日军每次出动的飞机并不很多,但是,不断地轮番轰炸。

但是,这个城市没有屈服。志愿的红十字救护队、消防队和童子军面对轰炸毫无惧色,不屈不挠地工作着。必要的服务工作没有中断。报纸照常出版。男女老少纷纷在户外聚会,为抗日捐款,女同胞往往把家里的珠宝首饰捐献出来。广州人喜欢的茶楼早晚仍然坐得满满的。

6月中旬,日本对广州的空袭暂时平息下来。国内外的注意力转向日军对武汉的进攻上。为了阻止日军从徐州西进,蒋介石于6月10日炸开了河南省境内黄河的堤坝。洪水的泛滥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脚步,转而南下长江流域,陆海空三军并举,并且使用毒气,展开进攻。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一个孤立的海岸渔村哈冲(译音)的滩头登陆,开始对广州的攻势。当地一个名叫莫希德的旧式军阀没有进行什么抵抗。他以作威作福和治军残暴而出名。他同他的心腹军官们走私钨矿,先运到香港,最终卖给日本。他由于防务松弛、抗日不力而被捕,交付军事法庭审判。

敌人先头部队登陆后,建立了多个桥头堡,装甲部队接着涌入,在海军强大的航空力量的掩护下,分割包抄,摧毁了前进道路上的中国守军。

一周之内,日军就迫近广州。我和另外两个记者乘坐一辆出租车,在夜间到前线做了12小时不同寻常的采访。

最初,我们从城区向东前进,走了大约30英里,只看到大批中国军队,队伍整齐,像在检阅场上似的,没有战斗的迹象。而后,我们同几十辆维克斯牌的轻型坦克走在一起,并有大批摩托车和一辆像灵车似的、很长的客车,是参谋人员乘坐的。车上的军官让我们尾随其后,但是我们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突然,我们发现摩托车队和步兵向着相反的方向奔走。他们喊道,前面发现敌人,正用机关枪朝着一些不明真相的公共汽车扫射。那辆参谋车和我们的车调转方向。我们很快就走在后撤的中国机械化部队和炮兵部队的中间,这表明不会在这里设防抵抗,也许是由于敌人的两翼包抄获得成功。

回到旅馆后,我们决定次日清晨再去前线。不料,我们所在的地方一下子成了前线。珠江沿岸出现了许多日军坦克,隆隆之声不绝于耳。远处传来爆破声,这是最后撤退的中国军队正在炸掉重要的设施。平民百姓也在仓皇逃走。

我冒险到城里看看,发现20辆日本坦克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大摇大摆地行进。作为这些坦克经过的象征,留下了弹痕累累的墙壁和几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四个平民、一个漂亮女孩和一个士兵。基督教青年会外面的美国国旗上有两个弹孔。头顶上,日本飞机正在低空盘旋。

傍晚时分,日本的装甲部队完全控制了进入广州的公路。

与宋庆龄相识

在重新叙述广州沦陷前十分高涨的群众爱国热潮时,我要特别介绍一下宋庆龄的两次广州之行,因为她不仅使全城受到鼓舞,而且我同她的会见也成为我自己以后整个生涯和活动的分水岭。

我在广州停留期间,具有高度原则性、受人尊敬而又风度高雅的宋庆龄两次来到广州。她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遗孀。她在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亲临广州,是有深刻意义的,因为她在中国近两个重要时期都曾在这个城市生活和工作过。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古老的君主制以后,继续努力保持革命的势头;另一次是准备进行1924—1927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大革命。

她1938年8月访问广州时,我没有见到她。但是,我通过合众社发表了她的一篇讲话。这篇讲话明确地表达了她的一些主要观点。她说:

12年来我第一次重返广州,为的是亲自看看广州人民抵抗日本野蛮轰炸的英勇精神。中国的力量蕴藏于人民之中。日本在中国发动的战争是全面的侵略战争——不分军民,所以我们惟一有效的对策是进行全民抗战。没有全民总动员,中国是无法取胜的。但是,甚至在日本反动侵华战争一年以后,这一点仍然没有被充分了解。许多官员倾向于更多地依靠外国的力量当国际局势似乎变得不利于我们时,他们便绝望地说,一切都完了。当有迹象表明,日本将入侵华南,从而同英国发生矛盾,或者日本在中苏边界向苏联挑衅时,他们便说,“外国现在一定要进行干预了,我们得救了。”这是一种半殖民地弱国的心态,他们只能仰仗别国才能生存下来。这表明,他们对自己人民的力量缺乏信心。其实,只有人民的力量才能——而且必将——挽救中国……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动员自己的人力物力,将决定我们的胜败。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希望得到外援。我们对给予我们的一切援助,都深表感谢。

对于美国人民,我要说几句话:你们是同情中国的。但是,在前线杀死我们战士的子弹和落在广州手无寸铁的平民身上的炸弹是用美国的废铁制造的。日本的经济依赖着美国。这些事实应当向美国人民说清楚。

她接着像有先见之明似地说道:

今天,日本的飞机是用你们的石油飞来轰炸我们的。明天,日本的飞机将飞临菲律宾和夏威夷的上空。你们正在建立一支海军来对付外来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却正是不计后果的美国商业帮助造成的。

她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对此,美国人民才丁算怎么办呢?

(在宋庆龄发表这次谈话两年半之后就发生了珍珠港事变)

我第一次同宋庆龄见面,是在她最后一次访问广州的时候。那是9月18日,即日本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国耻纪念日。

苗条端庄、容光焕发的宋庆龄神态自若地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虽然她的名声早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但我亲眼目睹她的风采,这还是第一次。她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后来的24小时内,我们就见面交谈了。她邀请我们组成了她在香港建立的“保卫中国同盟”广州分部。保卫中国同盟的任务是动员外国友人提供医药等方面的物资来支持中国的武装抗日斗争,特别是极为有效的游击战。游击战士们从敌人手中收复了许多领土。由于我报道了广州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我也被吸收到“保盟”广州分部中。

“保盟”广州分部还来不及正式开始工作,广州就沦陷了。但是,我同宋庆龄、同保卫中国同盟和同她的其他事业的工作关系却持续了40多年,并且成为我以后生活中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这里,我们还是回到1938年底,在广州陷落以后,我便前往香港了。

(译/贾宗谊)

(注:本书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责编:朱静

猜你喜欢
宋庆龄日军广州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广州车展展位图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