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和困难群众在一起

2005-01-04 09:11
瞭望东方周刊 2005年52期
关键词:海生胡锦涛失业

寒冬来临,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否已经得到妥善安排?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此十分惦念,入冬以来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12月13日至15日,胡锦涛又来到青海省,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实地考察中央关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地处西北高原的青海省,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隆冬时节,天寒地冻,空气更加稀薄,正是一年中最艰苦的时候。胡锦涛在青海的三天里,顶着刺骨的寒风,走乡村、到企业、进社区,访民情、听民声、慰民意,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所到之处胡锦涛总是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时刻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们”

屋外北风呼啸,位于西宁市南大街的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却温暖如春。13日下午3时许,胡锦涛来到这里,考察西宁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看望下岗失业人员。

和全国一样,西宁市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目前,全市有下岗失业人员两万多人。服务中心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发布着劳动力市场信息,胡锦涛驻足仔细观看。

41岁的下岗女工秦娟,正在服务台前咨询失业保险的有关问题。

“你办了失业保险没有?”胡锦涛问。

“还没有。”

“还是办一个好,”胡锦涛提醒她说,“办失业保险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免除你的后顾之忧。”

职业介绍服务台前,胡锦涛与抹灰工张宝国等下岗失业人员攀谈起来,并翻开他们的“失业职工救济金领取证”,看到他们每个月都能领到失业救济金,总书记点了点头。

胡锦涛对随行的干部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搞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关键是四条:第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第二,切实搞好中介服务;第三,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第四,完善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离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胡锦涛来到西宁市城西区冷湖路社区的王海生家。42岁的王海生,五年前和妻子一起从一家商场下岗,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女儿王珊正念高二,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坐在简陋的客厅里,胡锦涛握着王海生的手,动情地说:“两口子双双下岗,你们家确实是困难了一些。”

“你们有低保吗?”总书记关切地问。

“有,每个月有285块补助。”

“你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胡锦涛问王海生。

“是呵!我身体不太好。”

“你呢?”胡锦涛转身问王海生的妻子吴瑞菊。

“我在外面找了个钟点工,多多少少挣一点。”

听到这里,胡锦涛默默地点点头。

得知17岁的王珊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胡锦涛十分高兴,仔细问起她的学习情况。王珊告诉总书记,她准备报考北京大学,想学对外贸易。

“好啊!我们现在搞对外开放,正需要这样的人才。”胡锦涛鼓励她说,“好好努力,大有希望!”

胡锦涛对王海生说:“现在企业正在改革重组,不少职工因此下岗,生活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但是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们,我们要共同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难!你身体不好,首先要治好病,来日方长!要支持女儿念大学,将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也好帮助家里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王海生的眼角沁出了泪花,连声说:“谢谢总书记!”

王珊拉着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胡爷爷,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

胡锦涛高兴地说:“好,将来听你的好消息!”

“让广大乡亲们尽快过上好日子”

山路盘旋,沟壑纵横。15日一大早胡锦涛翻山越岭,来到青海省级贫困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看望慰问各族群众。

蔡家堡乡东家沟村坐落在群山深处,从半山腰望去,村内炊烟袅袅,一片寂静。几年前,这里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还只有500多元。通过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这几年村里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不少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

在特困户东元正家里,胡锦涛与主人拉起家常。听说他家有六亩多地实现了退耕还林,胡锦涛问:“退耕还林的补助粮款拿到手没有?”

“拿到了,一亩地补200斤粮有20块林苗补助款。”

“剩下的五亩地都种些什么?补助

“三亩土豆,两亩小麦。”

“粮食够吃吗?”

“原来吃的不够,现在退耕还林有加上自己种的,能吃饱了。”目锦涛点点头,又问东元正的妻子陈国香:“家里还有什么困难?”

扎着粉色头巾的陈国香告诉总书记,丈夫九年前出了车祸,为治伤欠了几千块钱的债。

“伤好了没有?走路没问题吧?”胡锦涛摸了摸东元正的腿,关切地问。得知他已基本治好,还能到西宁打工,胡锦涛一边送上慰问金,一边叮嘱他一定要保重身体。

胡锦涛向东元正夫妇详细介绍了“两免一补”等中央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一一询问这些政策在村里的落实情况。他恳切地说,采取这些措施,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搞好农村的水、电、路,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家里还有什么困难?”胡锦涛又问东元正。

“还有,就是吃水有点难。”

原来,东家沟村平均海拔2450米,年降雨量只有300毫米。虽然家家产户都建起了集雨水窖,但人畜用水仍然比较困难。

胡锦涛向当地负责同志了解引水工程的规划、论证情况,要求当地政府,“一定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浅山地区群众吃水难问题。”

问困难,情真意切,谈生产,细致入微。在东元正家的水窖前、牛圈中,胡锦涛问长问短,详细了解他家的用水、养畜情况。听说他家已卖了四只小尾寒羊,收入1000多元,胡锦涛欣慰地对主人说:“要有信心,日子会好起来的!”

村口,闻讯赶来的村民们拥在路边。

“乡亲们好!”胡锦涛向大家招手致意,走到村民跟前,与大家亲切握手,并攀谈起来。

41岁的东有祥告诉总书记,自己家养了一头牛、三只羊,种了十亩小麦、四亩洋芋,日子还过得去。

“洋芋好卖吗?一斤卖多少钱?”胡锦涛问。

“好卖。一斤两毛,还得涨。我现在可不忙卖。”

东有祥的回答,把大家都逗乐了。胡锦涛笑着说:“这说明乡亲们的市场经济观念强了。”

分别的时刻到了,乡亲们紧紧围在总书记周围。胡锦涛拉着村委会主任东银山的手,叮嘱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说:“一定要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让广大乡亲们尽快致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好!”大家有力地回答。“虽然家里有困难,我们自己要自强

不患”

互助县威远镇古城小学校园内,国旗飘扬,书声朗朗。围墙上“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红字标语,在阳光下分外醒目。

15日上午10时许,胡锦涛来到五年级教室。正在讲课的卢秀梅老师激动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胡锦涛爷爷来看我们了!”

同学们全体起立,大声说:“胡爷爷好!”

“同学们好!大家请坐!”胡锦涛快步走到讲台边,对大家说。

得知同学们正在学习课文《学弈》,胡锦涛低声问卢老师:“已经讲完了吗?同学们能读下来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胡锦涛转身问:“哪一位同学愿意站起来,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话音未毕,全班33位同学已把右手高高举起。

坐在第一排的土族女孩阿忠玲很流利地读完课文后,胡锦涛又问:“刚才老师为你们讲解了这篇课文,大家都听懂了吗?”

“听懂了!”

“哪一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讲讲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如林的小手中,刘建伟的小手举得最高。他大声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人学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人却总想着天鹅来了,怎么拉弓去射,结果一个学得好,一个没学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胡锦涛满意地对同学们说:“这位同学确实讲得很好。无论是学下棋,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都需要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希望同学们从小就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努力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本领,长大以后为建设家乡、建设青海、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大家一起鼓掌,感谢老师对你们的精心教育和培养,好不好?”胡锦涛又对同学们说。

“好!”整齐的回答之后,响起热烈的掌声。卢秀梅老师激动地说:“谢谢总书记!谢谢同学们!”

随后,胡锦涛亲切看望了吉宗虹等八位家庭困难的学生,一一询问他们的姓名、读几年级、要不要交学杂费和书本费。

胡锦涛问:“你们的课本都是学校免费发的吗?”孩子们齐声回答:“是。”

“知道为什么这样吗?”

四年级学生祁世莲回答:“知道,因为我们家里困难。”胡锦涛接着说:“对,你们家里因为各种原因,经济上有点困难。政府和学校采取了措施,帮助你们解决这些困准,使你们能有继续上学的机会。同学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虽然家里有困难,但是我们自己要自强不息,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报玫社会。”总书记情真意切的一番话,惑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你们会唱歌吗?”

“会!”

在金美玲同学的领唱下,大家唱起了《解放区的天》。胡锦涛拍着手掌,和大家一起放声歌唱。嘹亮的歌声在寂静的山区小学回响……

猜你喜欢
海生胡锦涛失业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论胡锦涛的生态环境思想
五问失业保险
杜小同作品
你不知道的事
胡锦涛西装阅兵显深意
失业了
胡锦涛主席入选《时代》“最具影响力人物”
奇妙的竹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