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名词”三个平面的研究与思考

2006-04-06 12:54何艳萍
现代语文 2006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副词语义

“副+名”现象是时下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学者们近半个世纪以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一语言现象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使用。“程度副词+名词”的用法是当中最常见的,本文运用三个平面即语法、语义、语用理论,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对其进一步讨论,以求获得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1.“程度副词+名词”的语法研究

副词名词能否组合牵扯到词类的划分,而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在于词的语法功能,因此,伴随着这一组合的出现,针对它的语法研究就开始了。权威工具书历来视副词和名词为“陌路词”,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丰富,这种认识似乎显得过于保守。

老一辈语言学者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并论及了这一现象。如邢福义在《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中指出副词修饰名词是事实,但“只能算是特殊现象”①,并归纳出四种副名组合形式;陆志韦从构词法角度对“仅、最、顶”与方位名词组合进行了分析;丁声树认为有几个副词可以修饰体词,大都与数量和范围有关;朱德熙更直接地阐述了之所以不把副词修饰数量结构或数量名结构看作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因为“这与我们说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有矛盾”②;后来,马真通过考察发现,能够出现在数量名前的副词竟达40多个,并进而归纳出这些副词的七种表达意义。

黄、廖版《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大致如下:很、最、极、顶、挺、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发)、太、有点儿、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等。③这些词,都有副词的基本语法特征,可修饰、限定形容词或动词,作状语,如“太好了”“极其感动”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与名词走到一起。

1.1 词类活用

即在副名组合中词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先前的研究或认为这里是副词转化为语气词、连接词(方华,1986),或认为是把名词当形容词来用(吕叔湘等)。持名词活用论的人占多数,如“很青春”:青春原本指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此用作形容词,指年轻、有活力、有朝气。值得注意的是这实际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名形兼类词有关系。活用是临时的,必须凭借一定的语言环境,但某些词经常与程度副词连用,久而久之,人们就会直接把组合中的名词看作形容词了,这样,这个词在句中担当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句法功能,就变为了兼类词。这通常都是持否定观的人的观点。名词活用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副词的语法特征的强制,使得原本单纯表指称的名词不得不临时加入形容词行列,以保证组合的成立,持这种观点的如胡明扬(1992);另一种是认为名词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名词活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名词的空间属性,而“副+名”现象正是名词的功能游移所致,如张伯江(1994)。

1.2 动词省略

于根元(1991)认为:“副+名情况不是单一的”,“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动词不露面而造成的” ④;陈一民认为“名词前的副词有一部分是修饰隐含的动词”⑤;张国安也认为“副+名”作谓语时是省略了动词,副词修饰的是省略的动词。例如:很有气派——很气派、非常像绅士——非常绅士、越来越懂诗意——越来越诗意。在这里,副词“很、非常、越”被视为修饰动词“有、像、懂”。另外,“……化”也是表达动词概念的一种形式,一旦失去了词尾“化”,便有可能产生“程度副词+名词”。“毕业时,他已经变得十分城市了。”“他是一个极其家庭的男人。”“十分城市、极其家庭”实际为“十分城市化、极其家庭化”的省略。

其实,无论是词类活用还是动词省略,这种组合在客观形式上已经大量存在。在当今能够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名词中,真正的名形兼类词还是占少数的,结构中动词省略,也完全可以独立清楚地传达信息。因此,我们无需硬要用传统的语法规则去为该组合的存在找一个说法。

2.“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研究

语义层面的大量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于对名词的研究。施春宏将名词的语义成分分为关涉性和描述性两种,认为描述性语义特征是副名组合显现的客观依据;⑥谭景春则认为“副+名”的显现是源于性质义强的名词向形容词的转换;⑦张谊生总结得更为细致,认为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必须具有顺序义、类别义、量度义、动核化和性状义;⑧肖奚强运用内涵义解释了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⑨储泽祥、刘街生提出组合的基础是名词的性质细节的再次显现;⑩邹韶华从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角度进行分析。⑾

两个词语能否组成一个句法结构,关键是看二者是否具有某方面共同的语义特征。对于副名组合的理解,既不能单纯归结为副词,也不能只是名词的原因,而是两个相组合的词语的语义双向选择的结果。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可以通过与形容词中表性质的一类词的搭配显示出来。性质形容词“好、坏、远、近、甜、软”等表示某种抽象的属性,程度上必然存在差异,具有可变的量,因此,程度副词必然具备[+程度量]这一语义特征。如漂亮: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它可以修饰多类事物,人(男人、女人、小孩)、动物、植物、物品等都可以用,但究竟怎么才算漂亮,取决于人的主观认同感。每个人心目中的漂亮尺度不太一致,有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可与任一层次程度副词搭配:特别漂亮、十分漂亮、很漂亮、挺漂亮、有点儿漂亮。再来看组合“副+名”,由于程度副词的特殊语义特征,决定了这个名词必须带有或至少隐含某种抽象性。“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2.1 真正的抽象名词。如欲望、传统、现代、个性、书生气、女人味等,这些词本身就是从多个具体的词中提炼出来的范围较广、较虚、没有确切指称的概念,对它们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情感。如:

一下子从很古典的氛围中跳入很现代的生活里。(张星《忍耐爱的赵玫》)

他倒赔不是的劝慰这个姑娘,很耐性的听了她的诉说……(石言《秋雪湖之恋》)

这种事你最内行,应付英国人你最本事。(亦舒《香雪海》)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现代、很耐性、最内行、最本事”的标准由各位读者自己去定。

2.2 有抽象意味的专有名词。如中国、西藏、香港、葛朗台、阿Q、唐吉珂德等。这类词,在汉语词汇中是独一无二的,本身意义很实在,代表地名或人物。但随着人们的使用,被赋予了与本意有关但更丰富、更具有特征化的含义,人们一提起它们,就会联想到它们更多的内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指称意义。如说“他很葛朗台”,就意味着这个人具有嗜钱如命、对人对己自私苛刻等一系列守财奴的特征,而不只想到原来小说中的那个人物。

2.3 除了上述两种的另外一些可见度高的词。即官僚、市侩、流氓、学究、草包、小市民、绅士、军阀、淑女、贵族、奶油、豆腐、畜牲、狐狸等表示某类事物的词。例如:

这个人太奶油了。

她长得相当狐狸。

可以看出,能进入组合的这三类名词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抽象意义,后两类都超越了原词所指的简单意义,深入到了词语背后的多项语义特征,人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程度副词与之搭配。

3.“程度副词+名词”的语用研究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家也将它引入研究“副词+名词”现象。如桂诗春就把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归结为人们使用语言的策略性行为⑿。策略何在?

3.1 经济性、言简意赅。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认知现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在表达、交流时,往往希望能将表述对象所具有的特征简洁而完整地描述出来。例如:

董卿选择了一件中式白色旗袍,非常淑女。(《南国早报》,2005-05-12)

如果用形容词来描绘此时此刻董卿的特征,那将会是:她穿了一件中式白色旗袍,显得轻盈、淡雅、大方、庄重、古典,很具东方女人味。即我们需要用一系列的词去堆砌,而“淑女”一词就涵盖并超过了前面提到的所有词汇,“淑女”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与之相关的知识意象,读者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去理解。一般而言,“形容词+名词”在语义上具有单一性和明确性,而“副+名”的意义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于简单结构中扩大了信息量,也正体现出了中国人传统的经济意识和含蓄美。

3.2 新奇、俏皮,增添了语言的活力和表现力。例如:

五个小时,走的时候觉得长啊,快结束了,又觉得短了,人是很蜡烛的东西,拥有的时候不感觉什么,失去才知珍贵,围城的道理嘛。(《走过,才知美丽——三峡之行》,三峡热线,2003-06-23)

长大后为人妻子,我想要恩爱嘛,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老公。可是说句很乌鸦的话,老公没病没灾,身体健康,心情开朗,工作顺利,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才算是心疼他,就这样,我的心很久不疼。(新浪网/亲子中心,2002-07-07)

两段引文都选择了“很+名”形式,不落俗套,生动形象:“很蜡烛”将作者那种没有及时欣赏美景,过后才知珍贵的后悔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很乌鸦”又极力渲染了女人想疼爱老公却不知如何去做的心境。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外来词、古词今用都说明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副+名”的出现更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其使用数量日趋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4.总论

“程度副词+名词”自出现以来,对它的研究逐渐由肤浅变得深入,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研究,虽然众语言学家莫衷一是,但正是在各抒己见中,问题才愈发明晰,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结论得以产生。当然,对此现象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研究,如社会文化角度、认知角度、语言与言语角度等,这一现象所隐藏的众多疑惑仍然值得我们更多的语言工作者去思考。但我们应该开拓思路,不能用传统的语法理论去评判其合法与否,毕竟它是随社会发展主动应答、积极调试的产物,是汉语使用者不断创造求新、约定俗成的结果。这类语言结构数量的剧增,表现出极强的能产性,可以预测它以后可能语法化为一种常规用法。

注释:

①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J].中国语文,1962,(5).

②朱德熙.说“的”[A].现代汉语语法研究[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③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P24.

④于根元.副+名[J].语文建设,1991,(1).

⑤陈一民.关于名词前的副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1).

⑥施春宏.名词性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3).

⑦谭景春.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1998,(5).

⑧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

⑨肖奚强.从内涵角度看程度副词修饰名词[J].修辞学习,2001,(5).

⑩储泽祥、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 语文建设,1997,(6).

⑾邹韶华.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问题[J].语文建设,1992,(2).

⑿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参考文献:

[1]张国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问题[J].汉语学习,1995,(6).

[2]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中国语文,1994,(5).

[3]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1997,(2).

[4]马真.修饰数量词的副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1).

[5]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胡明扬.“很激情”“很青春”等[J].语文建设,1992,(4).

[7]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何艳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副词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短句—副词+谓语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