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引爆“首枚原子弹”拿黑人当试验品

2006-05-14 09:07
知识窗 2006年3期
关键词:疑点军火原子弹

爱 尔

1944年7月17日,美国芝加哥港海军基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硕大的蘑菇云升上2英里高空,两艘运送军火的商船当场被“蒸发”,地面留下了一个巨坑。60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宣称那是一次因疏忽引发的军火爆炸事故,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芝加哥港大爆炸可能是美国军方在测试人类第一枚原子弹,它比美国公开宣称首枚原子弹试爆时间早整整一年。由于死于爆炸的大多是黑人水兵,因此有人认为,美国军方是在拿黑人当试验品,测试“首枚原子弹”的威力。

二战特大灾难:美海军基地军火爆炸320名黑人遇难

1944年7月17日晚10点20分,美国旧金山北部35英里处的芝加哥港海军基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当时数百名黑人水兵正向两艘运输船上装载军火,芝加哥港每天都有数千吨炸弹、子弹、鱼雷等军火装船,运往太平洋美军基地。

当时,爆炸突然撕裂了夜空,夜晚如同白昼般明亮,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到了200英里远的地方。一艘商船和码头上的一列火车当场被“蒸发”,另一艘商船被炸成碎片,在码头和商船上工作的黑人都被炸成灰烬,港口地面留下了一个66英尺深、700英尺长、300英尺宽的巨坑。1英里外的芝加哥港镇300多座建筑被爆炸波震毁,在50英里半径范围内,许多建筑物窗户的玻璃被震碎。爆炸甚至波及到了内华达州,那里测出了里氏3.5级的地震。

爆炸发生后,美国官方解释,海军基地码头上的集束炸弹或是深水炸弹在装运过程中不慎发生爆炸,从而引爆了附近几千吨柴油以及5000吨的军火弹药。美国海军调查法庭当时断定,爆炸是由码头上的黑人水兵“胡乱操作”引发的。由于所有证据都被炸成粉末,美国官员将所有责任都归结到被炸死的黑人身上。

然而,就在芝加哥港大爆炸过去几十年后,越来越多浮出水面的“新证据”显示,那场爆炸远非军火爆炸这么简单,很可能是美国军方在本土进行的第一次秘密核爆炸试验。

疑点一:核试爆文件泄露“原子弹之父”神色大变

最先提出核爆试验说法的是美国调查者彼得·沃吉尔。1980年,他在新墨西哥州的一次杂物拍卖会上,偶然买到了一只来自原子弹发明地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秘密盒子,里面有一些照片和一份题为《10000吨配件的历史》的文件,“配件”是美国科学家对原子弹原型的绰号之一。但令沃吉尔震惊的是,这份写于1944年9月的文件,竟然详细描述了原子弹的试爆情况,包括“蘑菇云状的火球腾升到18000英尺的高空,就像在芝加哥港发生的那样”,而众所周知,美国要到1945年7月才正式测试第一枚原子弹,美国科学家显然早在一年前就“目击”了原子弹的爆炸情况。

沃吉尔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原子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博士的课堂上学过物理学,他立即对泰勒进行采访,请他对这份文件作出解释,然而泰勒看到这份文件后,脸色大变,立即称会谈取消,并称他将永远否认自己曾看过这份文件。

疑点二:美国海军销毁“爆炸影片”

沃吉尔随后又来到已经更名为“康科德海军武器站”的芝加哥港旧址进行采访,在那里他获悉,1944年的大爆炸场面曾被美国军方拍摄下来,沃吉尔此时更加相信那场大爆炸是有意策划的。然而,美国海军发言人称那段爆炸影片是好莱坞制片人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模拟镜头,并称影片是用脆弱的硝酸盐胶片拍摄的,所以无法观看。可奇怪的是,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再也不使用硝酸盐胶片了,海军发言人的话显然自相矛盾。更令人费解的是,等沃吉尔要看胶片原件时,美国海军竟将这盘爆炸影片的胶片销毁了。

疑点三:飞行员看到耀眼闪光和蘑菇云

调查证实,在爆炸发生的当晚,一名美国空军官员接到命令,要他驾驶飞机对芝加哥港进行密切观察。

据飞行员称,爆炸发生时他看到了硕大的火球和蘑菇云,以及一道像太阳一样耀眼的闪光,火球升到了2英里高的空中,一块像房子一样大的金属碎片从他的飞机旁穿过。

疑点四:解密文件提到神秘“枪弹”

调查者还发现,另一份文件也证明芝加哥港可能遭遇了一场核试爆。这份文件是由美国原子弹计划负责人詹姆斯·康南特在芝加哥港爆炸一个月后,写给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的。康南特在信中提到了最近发生的一次核设备秘密引爆试验,信中提到的伤害等级和芝加哥港爆炸简直一模一样,当时没有任何其他爆炸实验符合康南特的描述。

康南特的报告中还提到了一种神秘的“枪弹”(gun-bumb),这是一种需要15公斤铀才能工作的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芝加哥港爆炸后,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销毁了当时港口两列火车上所装军火的内容记录。这一行为显示芝加哥港的列车上很可能就装载着这种“枪弹”。

疑点五:美官员讨论请日本政要看试爆

1944年9月,美国空军上校威廉斯·帕森斯曾向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负责人奥本海默递交了一份秘密备忘录。备忘录中探讨的不是向日本投放原子弹问题,而是讨论邀请日本军方和政府要员目击在美国沙漠中发生的原子弹爆炸,从而令他们产生惧意,无条件投降。但威廉斯称这个主意是愚蠢的,因为在沙漠中引爆原子弹根本看不到对人和建筑的杀伤力。他在备忘录中写道:“从我对芝加哥港的观察,我敢确保如果在沙漠中试爆,观测者的反应肯定会大失所望。”

言下之意,威廉斯显然暗示在芝加哥港进行核试爆后,再在沙漠中进行核爆,肯定无法让日本人印象深刻。

疑点六:芝加哥港地区癌症患病率惊人之高

彼得·沃吉尔相信,发生在芝加哥港的大爆炸只能是由核爆炸引发的,因为当时的常规炸药根本无法形成那样的危害。最重要的一个证据是,芝加哥港附近地区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国最高的癌症多发率地区之一。

自芝加哥港大爆炸后,该基地就被用作退役军舰清洗场,这些船大多曾暴露在太平洋上的其他核爆炸测试中,船身可能带有很高的放射能。但沃吉尔相信,这可能是一种掩饰伎俩,用来掩盖芝加哥港遭遇核试爆后形成的放射污染。

猜你喜欢
疑点军火原子弹
现场的疑点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疑点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台破获“最强军火走私案”
关于洛伦兹力的疑点分析与探讨
冷眼看世界军火贸易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