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创建

2006-05-14 09:07谢菊凤
知识窗 2006年3期
关键词:纱厂大生张謇

谢菊凤

1896年,位于长江下游的通州城(今南通市)与当时中国的其他县城一样,显现着一种封建制度下小县城特有的沉寂。刚刚结束的中日甲午战争没有对它造成多少伤害。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防备日军的通海民团已经解散,老百姓又恢复了寻常的生活,小商小贩又开始在狭窄简陋的街道巷陌里穿梭叫卖,但在距南通北15里以外的唐闸镇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一家新兴的近代化企业正在建成,几间青砖大瓦房里整齐地安置着几万锭纺纱机,一位40余岁的书生正指点着工人从容工作。

当时,南通人或许不会想到,从这座近代化的纱厂建成开始,名不见经传的南通城将迈向另一个崭新的开始,它将在全国1700多座县城中脱颖而出。

大生纱厂的创立

纱厂内那位书生模样的人正是纱厂的创立者张謇。他是1894年清朝恩科状元,有着一甲一名的功名在身,本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报效朝廷甲午战争爆发,他极力主张“以战求和”,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畏日如虎的懦弱行为令他深恶痛绝。1895年,张謇因父丧回家乡南通守孝,同时也接受了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委派负责举办通海团练。不久,清政府与日本国签定了《马关条约》,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张謇悲愤交加,再无心仕途,决定专心举办实业,以兴国力。

1895年夏,张謇经过多方勘察,决定在南通城的唐闸镇兴办纱厂,并将纱厂取名为“大生”,取意于儒家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希望纱厂能担负起富国强民的重任。

为解决资金问题,张謇创造性地采用了集资入股的方法,并申请了4万余锭废置已久的“官机”,折价50万两白银作为官股,又几经周折从民间筹集了50万两白银,终于使大生纱厂的基建工程得以完成。1899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然而此时纱厂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资金难以周转,只得买纱收花,艰难维持。幸好那几年市场对机纱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机纱的行情看涨,才使大生纱厂站稳了脚跟。

此后在张謇的苦心经营下,大生纱厂的利润开始逐年递增。1907年,张謇在崇明文隆镇增建大生二厂。此时大生纱厂已经成为拥有资本白银200万两和纱锭6.7万锭的大厂。为了解决大生纱厂的原料来源,1901年,张謇成立“通海农垦公司”,将南通附近一片数万顷的滩涂整治成种植棉花的良田。11年以后,这片农田给大生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也对南通的城市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建设一个现代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三镇”格局的形成

在大生纱厂的带动下,南通城出现了广生榨油公司、大兴面粉厂、大达外江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厂等一批近代企业,为南通城带来了勃勃生机。

1903年,张謇前往日本考察,在那里他整整停留了70天,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使他感触很深。回国后,他极力主张推行宪政,将城市建设看做实现君主立宪的重要方式,并开始对南通城的城市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组织人员对南通全境进行了勘测,主持完成了南通测绘图,这套南通全境图共有77种910幅,制图比例1∶500至1∶250000不等,是我国建筑史上迄今为止绘制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城镇绘图。

通过测量规划,他将南通城的工业区选在城西良闸,港口区定在长江边的天生港,狼山作为花园私宅及风景区,三者与老城相距各约6公里,中间建有公路相通,构成了以老城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格局。

对于南通旧城区,他进行了合理的扩建,在主城区南门外与桃坞路设立公共行政设施和商业、金融、娱乐休闲、餐饮旅馆等服务性行业,在濠河畔兴建学校、博物苑、图书馆等文教事业。并重视城市景观的创造,以一种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在城区中修建公园。1918年,南通城已拥有东、南、西、北、中五所小型公园,南通城成为老百姓非常喜爱的安居乐业的地方。

南通城“一城三镇”式的花园城市格局是张謇集中西建筑理念创造性的构想,它使南通城展露出了“新世界的雏形”。

“民国”的模范县城

张謇对南通作了“一城三镇”的整体规划之后,立即大力发展城市配套设施。本着道路交通是城市文明发展之根本的指导思想,1904年,张謇建设天生港及码头仓库;1905年修成了港闸公路,这条长达10公里的公路从天生港直通唐闸。南通一带屡有水患,这对南通城的建设是一个大隐患,张謇请来了外籍水利专家共同商讨治水对策,运用科学的方法修筑防洪堤坝。此外,张謇还在南通筹建了电厂、电灯电话公司,大力发展南通的市政建设。

张謇在大力整治城市的同时,当然没忘“求国之强,当先教育”。早在1902年,他便在南通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聘请王国维等一批名师任教。此后,他又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博物苑、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南通城开始以全新的近代城市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1915年,别开生面的南通新城成为全国1700个县的“模范县”。2002年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对南通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后,认为“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南通不同于中国近代许多带有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城市,是中国人自己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将一个封建县城建设成为一个近代城市的典范,是“中国一个理想中的文化城市。”

猜你喜欢
纱厂大生张謇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小酸浆
称呼见人品
祖传的舌头
平安电话
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翁同龢点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