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媒体人座谈奢侈品

2006-07-11 07:21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6年7期
关键词:钟表奢侈品瑞士

问题:我们说到奢侈的话题,不得不提到瑞士钟表,像欧米茄、劳力士、浪琴等一度被认为是奢侈品的象征。每年在瑞士举办的日内瓦高档钟表展,以及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展都集中了钟表界几乎所有的奢侈品牌,可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两大世界上最著名的钟表展吗?

康威凯:这两大钟表展相当于钟表界的奥运会或者是世界杯,是钟表界集中领域的体现。各种表品牌都集中在展会上发表自己的新品,不光是观众、媒体,主要是各地订货商到那里去订货,可能一下就要订一年的货品,再到各自的市场上进行发售。而且瑞士人一直没有把钟表展当成一个展览,他们认为是沙龙,SIHH是国际钟表沙龙的缩写。沙龙跟展览不一样,营造的是很轻松的氛围、很舒适的环境。把商业味基本上给过滤掉了,尽管说实际上进行的还是商业行为。

常伟:日内瓦的钟表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它从1991年开始举办,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位法国很著名的学者——多米尼克在此举办了钟表文化的展示,包括不同品牌的经典钟表。除了巴塞尔这样非常大型、集中的展示以外,像日内瓦虽然品牌不是很多,但是钟表文化的特点也很明显。

问题:谈到奢侈,我们对奢侈的界定标准是不一样的,我想知道你们三位对奢侈是如何界定的。

舒剑:现在对奢侈品的界定有一个新概念和旧概念的冲突,所谓旧概念更多是从价钱方面来决定的,所谓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到底值多少钱。还有是价值替代性,从它给你带来的感受。除了你拥有保值这个概念外更多给你的是自我满足的概念。

康威凯:对于奢侈的界定,我看过一个挺有趣的报道,不管你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富豪,你用来奢侈的资金大概占到你总财富的百分之多少是不会对你造成负面影响的?界定的范围是4%,你可以拿你总财富的4%去大手大脚地花掉。但是如果超过这个比例的话可能会对你的事业或者是人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瑞士钟表是以精美的工艺著称的,三位作为行家对此有何看法?瑞士钟表是如何成为奢侈品的?

康威凯:瑞士钟表是构筑在欧洲钟表文化上的。大概在五百年前,实际上当时的世界制表中心也不是瑞士,而是法国。当时法国进行宗教革命,恰巧有着高超钟表制造技能的工匠普遍信的是新教,在宗教革命中遇到比较大的迫害,他们翻过法国和瑞士边境的山脉,在一片很少有人打扰的穷乡僻壤定居了。那个地方天气非常严酷,4月中下旬还会下雪,一年有半年都是封山的,根本从事不了农业活动,也走不出去,使这些人可以在很封闭的环境里静下心来做钟表。逐渐地那个地方就形成了目前世界高级制表业的中心,就是瑞士的勃朗山。实际上它的本源还是在法国。所以不难发现为什么瑞士这个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不是很大,但是那些传统的大品牌的总部,或者是工厂基本上都集中在瑞法边境一带,而与瑞士接壤的其他邻国比如说意大利和德国都非常少,瑞士腹地大品牌的钟表行业非常少,这样逐渐形成一个区域。

舒剑:我觉得原因有两点:一个是瑞士制造这个概念,还有一个是瑞士设计。所谓瑞士制造是指制表的工艺,还有一些技术等等,有些工艺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些东西。所谓瑞士设计是指它的文化。这个品牌的历史和蕴含的文化能够带给全世界的人们。

常伟:瑞士钟表之所以能够成为奢侈品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形,一是无形。1601年日内瓦已经成立了第一个钟表工匠的工会,这样以日内瓦为核心,集中了很多钟表制造的作坊,促使了很多品牌的诞生。这样在一种历史悠久传承方面占了先机。而且在后面的钟表加工过程中它的分工是非常细的。从核心钟表装嵌到外表装饰水平都非常高,这样造就了它的产品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瑞士钟表延续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高级钟表的代名词,或者是一想到钟表之国就会想到瑞士。

问题:瑞士钟表成为奢侈品不仅有外在的原因,也包括内在的文化传统。您认为瑞士钟表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康威凯:首先要跟民族性和文化性结合。瑞士经过500年的发展,使钟表业成为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或者说是核心产业。只有把精湛的工艺和民族的文化融合到小小的钟表里面去,才能够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我说这一点主要是指目前德国和日本的高级钟表业。因为这两个国家的高级钟表已经在每年瑞士双展上得到一定的认同。他们都是除了在沿袭瑞士人已经发扬光大了几百年的高超技术的基础上,还要叠加自己民族性的东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常伟:在亚洲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中国恰恰在机型研发上有自己的特点,我现在戴的是天津钟表厂研发成功的表,今年还推出了一些高端表,这些产品机芯的附加值非常高。我们完全可以做成这样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又结合外观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可以推出我们自己的一些高端产品。再加上中国的民族文化来说它的潜力更大。所以现在不单纯是从技术上一味地怎么样,而是文化方面有一些欠缺,怎样把文化和技术结合得非常巧妙、非常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我们在从瑞士高端钟表业可以借鉴过来的特点。

问题:在中国自己的钟表品牌走向世界展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瑞士钟表品牌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在中国开设了很多分店,以你们几位多年的行业经验来说,中国消费这些名表的时机成熟吗?

康威凯:这实际上是近几年特别明显的现象,而且大有愈演愈烈、大幅前进的趋势。实际上中国现在的钟表消费我喜欢称之为复苏期,并不是说上升期或者是成长期。这个复苏是复什么时候的苏了?是复大概清代中后期。那个时候是中国消费西方钟表全盛的一个时候。据史料记载,那时三品以上的官员等于是由政府出资作为配置,就像前几年领导干部配通讯工具那样配一个西洋生产的怀表,那时中国真是花了大量银子从欧洲(当时主要是英国、法国)来购买这些表。上至皇帝,或者是有一定权力的官员,下至一些商人,都非常喜爱。在那个时候有这么一个现象,是目前来说还没有达到的。并不是西方人做出一个表,可能比较好看,中国人就去买,而是当时因为皇帝对钟表的偏爱。在故宫,你去钟表馆看的话,皇室对钟表的偏爱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西方人去挖空心思来取悦中国的皇室,那时是由中国人来决定他们做什么。而现在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钟表消费开始在中国复苏。但是还没有达到像200年前那个样子。我相信过不了多少年,由中国人决定款式、决定风格的时代会重新到来。

舒剑:我比较同意康威凯的看法。从16个大品牌的老总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他们首先对中国市场抱有极大的热情,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国市场还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就是康威凯说的还是一个复苏期,还没有完全进入发展期,或者是上升期。

问题:那可以说现在我们名表消费者不再像清朝那样局限在贵族阶层,而是比较丰富的、有文化的、了解这个品牌特征、概念的一批人吗?

康威凯:没有,现在消费者完全了解自己使用品牌的背景、定位的人实际上是很少的。主要是听到了一些各方面的讯息,凭借自己的理解和经济承受能力来买一只表。

问题:在亚洲来说,日本对奢侈品是不分阶层的全民狂热,而在欧美的一些国家是不同阶层都有不同的品牌忠诚,可以预言一下未来十年内奢侈品在中国会是什么样的走向呢?

舒剑:我觉得有一个数字可能更准确一些,摩根士丹利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国奢侈品市场群体将会达到一亿。但照目前的数据只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三,这个行业可能是将来中国非常看好的行业。

问题: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多数奢侈品厂商对中国的预期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中国13亿广大人口的基础上,但是不得不看到这么一个现实,在中国城乡之间贫富悬殊还是比较严重的。13亿人中真正具有购买能力的并不多,也就是说所谓1亿的市场可能并不存在。

康威凯: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还不成熟,不成熟的市场里就存在着不理性的因素。现在爱用抢滩这个词,抢滩中国市场有些是想用不理性的因素赚到不理性的利润,但是不是每个品牌都能够达到这一点,这里面关系到最后利润生成的因素也有很多,有的也是挺复杂的。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些顶级的手表品牌都纷纷进入中国,但是有一个牌子却卖的特别好,这个牌子就是伯爵。伯爵这两个字完全是创始人姓氏的音译,但是按照标准法文字意来翻译的话绝对呈现不出伯爵这两个字。但是因为起了“伯爵”这两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贵族、权势、财富,导致这个牌子在中国就卖得非常的好。在不理性的市场赚取不理性的利润的决定因素,比如说起一个好名字都很重要。

问题:说到不理性的消费,现在有一些80年代的年轻人开始消费奢侈品了,有一个族群叫月光族,其中有些人把每个月的工资全部拿来买奢侈品,你们怎么看年轻人对奢侈品趋之若鹜的现象?

舒剑:其实我倒不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会有人在特定的时候,比如我的一个同事,她对这方面比较看重,在她生日会买一个LV的包送给自己。我觉得这是自我满足,跟年轻人的心态有关系,而且跟上一辈的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区别。目前的年轻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这批人,更多是提前消费,跟以前的消费观念我有多少钱花多少钱,或者是我有多少钱必须存银行,现在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概念了。他们都对自己有信心,认为明天可以挣到这些钱。

康威凯:月光族每月月薪都花光的话,买一些配饰消费得起,但是买高档手表是不行的,必须要拿出几个月或者是几年的薪水来买,一般的消费者达不到,这也是跟现在的收入水平有关系的。对于奢侈消费,我觉得往往买一件真正的奢侈品,比如说奢侈的手表,它能够带给你一定的自信。换句话说是对于自己某一个时段所做出成绩的一种奖励。真的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在自己受到一些挫折或者是逆境时发现自己还有这么一件奢侈品,有一种让你重新找到力量的感觉。而且实际上像做记者的首选的牌子是劳力士,因为这在记者圈内传过一段佳话,说劳力士绝对是属于记者的表。因为无论你走在世界任何地方,可能遇到了特别背运的事情,路费、行李全部都丢掉了,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把劳力士手表当掉就可以买一张直接回家的机票。

问题:我们在最近一次调查中发现,有60%的人是愿意使用自己月工资的约50%来购买奢侈品。

舒剑:这就是不理性的消费观。

康威凯:理性消费观就是4%。还有不同层次的奢侈。

常伟:对奢侈品的消费还有一种是投资,可能会保值甚至会升值,比如作为传家宝留给你的儿子、孙子,一代代传下去。

问题:“奢侈品就是对细节无休止的追求”,各位认同这句话吗?

康威凯:是的。一块被营造成奢侈品的手表里面有很多环节。除了材质上选料、加工的精细以外,一些你根本想不到的问题都要去注意。比如用什么样的木头做表盒,用什么样的皮子做表盒的衬里,选择怎样的字体、印刷来做表的使用和注意说明,还有挂在表上的一些标识。当国内厂家真的想把自己的表款也营造成奢侈品的样子时,发现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等于是事无巨细,全部都要过问,甚至连最后装订出厂文件说明本的订书钉都要选好的。可能消费者都在抱怨为什么国内的东西做的没有瑞士的好,但是正是因为瑞士早在上百年前就开始关注诸如这些细节,才使瑞士手表成为世界人民的最爱。好在中国厂商现在也开始关注这些细节。当这些细节都被关注了,这只是一件好的产品,下一步作为奢侈消费来说还要配合好的营销手段,包括去请什么样的人来做代言人,他不一定是最当红的名人,但是一定要跟品牌气息最相配的,包括营造一些故事。我总觉得很多顶级瑞士钟表的消费不仅是消费一块表,而是消费它的故事,消费它几百年的历史。消费它可能跟欧洲众多皇室之间的关系,使得它产品的附加值一点点上去。

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奢侈品有点像是高度艺术化的商品。

常伟:无论是表、酒、服装都可以浓缩在奢侈品这个概念之下。实际上对细节的追求,除了外在的我们能够看到很精细、很精湛以外,其实最主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包括对钟表本身的文化、对服装文化的认同,我想这种细节是可以扩展来看的。

舒剑:类似于一个人的社会符号,比如说提到万宝龙男人,就说明你是社会顶层成功男士的概念,中国比较流行一句话,很多时候只有特别注重细节将来取得的成果才会越大。

(资料来源:搜狐网)

猜你喜欢
钟表奢侈品瑞士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圆满落幕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瑞士镇迷阵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