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阙山水诗述略

2006-07-28 05:57魏红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5期
关键词:山水诗山水江南

元代后期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余阙的诗文创作在中国文学史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诗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7称其诗“于元人中别为一格”。但今人对其诗歌创作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阅读余阙的创作,主要探讨他山水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余阙(1303——1368)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党项羌族),世居武威(今甘肃武威),因其父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做官,遂为庐州人。他在元统元年(1333)踏上仕途,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翰林待制等职,又曾在安徽、湖北、广西、浙江等地做地方官。至正十二年(1352),他戍守安庆,出任淮东都元帅副使,后为淮南行省左丞,与元末农民起义军抗衡六年,直到城破殉国。谥号忠宣。他久居中原,深受汉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用汉语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散文,有《青阳先生文集》传世。

一、余阙山水诗的主要内容

余阙的诗歌现存90多首,其山水之作约占三分之一。这类诗歌抒发了诗人游赏山水的怡然自得之乐和由此产生的豪情壮志。作为政治家,余阙的人生目标是治国安邦,具体的生活道路是读书做官。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一直在仕途奔波,但在内心深处也潜藏着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愿望。一旦有机会,他就将自己置身在山水美景中,尽情地享受游览自然山水的乐趣。

余阙描写游览山水之乐的诗作,多创作于他在南方任职期间。公务之余,余阙常常与友人登临长江两岸的名山胜水,缅怀古人,写下了许多富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诗,抒发对大好山河的赞美和自己的游览乐趣。他的《题蛾眉亭》:“空亭瞰牛渚,高高凌紫氛。澄江万里至,华崿两眉分。落日兼彩霞,流光成绮纹。凭轩引兰酌,休忆谢将军。”诗人站在高耸入云的蛾眉亭,俯瞰牛渚山,美景尽收眼底,万里而至的澄澈江水,也如蛾眉两分的华崿,在落日彩霞的映照下,分外绚丽。他在《黄鹤楼》一诗中,对黄鹤楼的高大、雄伟赞叹不已,直呼“晴霄一仰止,轮奂信美哉”。末尾二句“淮南倘好道,日夕化人来”,反用得道成仙的淮南王刘安的典故,升华对黄鹤楼的敬仰之情。在这些诗篇里,可以体会到余阙徜徉山林之间的悠闲自得之情,仿佛他成了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让人几乎忘掉其崇尚儒家积极入世的真实面貌。

大自然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触动着诗人的诗情,愉悦着诗人的心灵。即使是秋天的景物,在余阙的笔下也洋溢着别样的情调。如,他的《秋兴亭》,写诗人秋天登上秋兴亭,遥望汉口、汉阳,尽览长江两岸美景,只见“金风扬素浪,丹霞丽彩舟”,呈现出一派暖色。如此佳日,如此景致,让随从捧出美酒,让厨师献上佳肴,和友人尽情享受快乐的时光,自是人生快事。诗人感叹这全是由于“山水”之“媚”,才“能令车骑留”。不仅如此,诗人还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发出“为语同怀者,有暇即来游”的邀请。整首诗都是写清丽秋景与游赏乐趣,既没有秋天的衰飒之色,也没有丝毫悲凉之情。他的《竹屿》同样截取秋天的画面,写自己泛舟畅饮,观赏美景,“紫蔓林中合,红莲叶底香”,酒酣之时,竟然不知“何人酒船里,似是贺知章”,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些描写秋景的诗作,一反古代诗人的悲秋情思,不仅感觉不到秋天的苍凉,却总有一份暖意挥之不去,给人一种生机勃发,昂扬向上的鼓舞。在这里,我们也似乎已经看到了复影在景物诗中的余阙积极进取的政治面影。

余阙的山水诗主要描写了带有江南特色的风物,清新秀丽,让人陶醉。余阙对江南秀山丽水的赞美,展现了他亲近自然的情怀。江南的美景带给他惊喜、愉悦,但北方辽阔的世界却带给他震憾,牵动他体内流淌的骠悍民族的血脉,将其粗犷豪放的一面展现出来。如《杨平章崇德楼》描绘了西北风光,“重城控秋塞,丹楼耀芳甸。赪霞上氛氲,苍林下葱倩。长河城边急,积岨窗中见。远雁灭居延,行云归鄯善”。水流湍急的黄河伴随着秋风,高高的积岨临窗可见,大雁远飞入居延,浮云漫飘向鄯善。这些动景与静景,场面阔大,构成了塞外苍茫、奇异的风情,恰与余阙粗犷豪迈的情怀吻合。

在描写游览乐趣的诗歌中,余阙也会借景物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如他的《汉武射蛟台》写诗人游览汉武射蛟台,遥想当年汉武帝的射蛟英姿、豪迈气概,抒写自己“雄才与大略,气概凌九天”的抱负。更多的时候,余阙借助生长于山水之间的松、柏、竹等具有倔强不屈、美好高洁品质的事物,托物言志,以抒情怀。如,他的《大别山柏树》,写大别山的古柏树怪奇孤傲,顽强地蜷曲直上;虽是“孤生”且“半死”,但它香色俱佳,其精神与寿命随天地长存。这恰恰是诗人不屈不挠的个性和不凡抱负的艺术写照。大别山柏树“终古郁葱葱”的壮美之态和诗人慷慨豪迈的情怀相吻合,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再如,他的《拟古》二首之二:“高高千丈松,孤生泰山隈。凝霜烈其肤,层冰断其柢。摧残若倾盖,苍翠终不移。草木有至性,明哲宜戒哉。”诗人写生长于泰山之隈的千丈松,虽然经受凝霜、层冰的不断摧残,却依然不改其苍翠的本色。诗人借泰山松经受住自然环境的考验,感叹草木都有坚强不屈的个性,以此鞭策和勉励自己。

有时,游兴正酣,余阙会缅怀古人,发思古之幽情。他的《吕公亭》:“鄂渚江汉会,兹亭宅其幽。我来窥石镜,兼得眺芳州。远岫云中没,春江雨外流。何如乘百鹤,吹笛过南楼。”诗人登上吕公亭,欣赏了鄂渚的美景,不禁向往起晋代坐镇武昌的征西将军庾亮的文采风流。

二、余阙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余阙的山水诗展现了他纵情山水,恣意遨游,“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宋书·谢灵运传》)的生活情趣。阅读余阙的山水诗,可以体会出诗人山水相亲、怡然自得的心情以及他独特的审美观。下面结合作品再分析余阙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首先,余阙的山水诗带有浓郁的江南景致,洋溢着六朝风情。

通过以上对其山水诗《题蛾眉亭》、《黄鹤楼》、《云松楼》的分析,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处处充满江南的风景。再如,他的《云松楼》“初日高楼上,卷幔对黄山。黄山出霄汉,烂漫发青莲。参差非一状,朝夕看屡妍。九华承双舄,敬亭附骈筵。漫漫云罨岭,沉沉松覆泉。清焱坐中起,如闻帝女弦。静有幽事乐,动无尘虑牵。消摇悦心目,兹道可长年。”写诗人惊异于黄山的高耸云天、变幻多端:其上覆盖着漫漫无际的云海,其下有茂密的森林掩覆着淙淙泉水。这些江南的美景,在诗人的笔下都变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涤荡着人的心灵。余阙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江淮一带,其间的多次任职京城,使他对江南有游子般的怀念。他的《题溪楼》:“溪水绿悠悠,高楼在溪上。日暮望江南,舟中采菱唱。”在这首小诗里,诗人直截了当地点出江南及富有江南特色的事物,字里行间充满对故乡江南的无限想念。

余阙山水诗所呈现的六朝风情,是指他的诗歌在创作上有意效仿六朝的诗人,如谢朓等。《元史·余阙传》也提到余阙的诗歌具有这样的特点“诗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这是因为,他沉浸在江南秀美的山水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里,使他的诗歌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自然地向六朝风情靠拢。如,他的《兰亭》:“奉节过东鄙,揽辔临越墟。览此崇山阿,亭树犹晋余。阳林积珍木,禊馆疏镂渠。微风旋轻瀬,宛委写成书。秋杪霜露滋,清商满悬隅。红莲凋绮蕊,微澜见跃鱼。籍芳泛羽觞,视听良有娱。消摇大化内,岂必三月初。”此诗作于余阙任浙东廉访使时。他奉节寻访,登临越墟,纵观崇山,游览兰亭。诗人寓情于景,将自己悠闲自在地徜徉其间的喜悦,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那满亭的秋风,凋谢的红莲,泛起波澜的游鱼,让人感觉到兰亭仍留有晋代的余韵。

其次,语言清新自然,风格轻松明快。

明代胡应麟对余阙的诗歌评价很高:“元人制作,大概诸家如一。惟余廷心古体、近体,咸规仿六朝,清新明丽,颇自足赏。惜中厄王事,使成就当有可观。”(《诗薮》外编卷6)这一评价,针对余阙的山水诗而言,更恰如其分。

余阙山水诗的语言风格与他的六朝风情是一致的。江南秀美的山川景物陶冶了他的情操,使他的诗作风格自然而然地倾向江南的六朝文人,也使其诗歌带有清新明丽的色调。如,他的“落日兼彩霞,流光成绮纹”二句,(《题蛾眉亭》)将捕捉到的自然界的光与色赋予动感,画面绚烂多姿,如入其境,绝不亚于南朝谢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风光。其中蕴涵着深长细微的情致,同样让人“觉笔墨之中,别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潜《古诗源》卷12)面对如此美妙的画面,诗人情不自禁地说:“休忆谢将军。”把怀古之情浑然不觉地融入其中。再如,他的“远岫云中没,春江雨外流”(《吕公亭》),好似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画,让人感觉亲切灵动、自然有味。

山水诗是历代文人都会涉及的题材,在余阙的时代要创造出新的境界应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他的山水诗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散发出多姿多彩的激情和灵气。这与余阙的文人与政治家的双重身份有直接关系。作为一名政治家,他一生以社稷、民生为己任。无论顺境或逆境,他始终保持着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积极的心态,势必会融入到他的创作中。实际上,我们已经从他的诗歌中领略了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与余阙的出身也有很大关系。他久居江南,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用汉语写作,总之,有许多地方已经汉化了。但他内心依然蕴藏着党项羌族人的情怀。在他的散文《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中,余阙用大段文字描写了西夏人的体貌特征和其民族的淳朴风俗:“人面多黎墨,善骑射,有长身至八九尺者,其性大抵质直而上义,平居相与,虽异姓如亲姻。凡有所得,虽箪食豆羹,不以自私,必召其朋友。朋友之间,有无相共,有余即以与人,无即以取诸人,亦不少以属意。百斛之粟,数千百缗之钱,可一语而致具也。岁时往来,以相劳问。少长相坐,以齿不以爵,献寿拜舞,上下之情怡然。相灌醉,即相与道其乡邻亲戚,各相持涕泣以为常。予初以为,此异乡相亲乃尔,及以问夏人,凡国中之俗,莫不皆然。其异姓之人乃如此,则其亲姻可知矣。”正是和这些“夏人”的接触,余阙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了深深地了解,同时对这些民风民俗又心向往之,因此他著文常称“吾夏人”、(《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西夏余阙”(《题黄氏贞节集》)。余阙具有本民族率直奔放的个性,使他的诗歌带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体验,使其山水诗充满积极乐观的风貌。从上面对他的《杨平章崇德楼》一诗的分析,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气息。

余阙这种诗风的形成,与他的诗歌主张也有一定的关系。他的《题涂颍诗集后》说:“余尝论学诗如炼丹砂,非有仙风道骨者,不能有所成也。”其所谓“仙风道骨”,应指做诗要经过后天的刻苦修炼,才能具有诗人的气质,这是“学诗”的基本条件;把学诗比作“炼丹砂” 是要求诗人重视的内在修养,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以上大概是后人看重余阙山水诗的主要原因。

(魏红梅,山东潍坊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山水诗山水江南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瞻谢公亭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